劉曉嵐
摘要: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展開,英語考試首先開始改革,分數的降低、題型的變化等使英語教育再一次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英語應該教什么、如何教再一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文化和語言息息相關,學者提出要注重英語課程中的文化教學。在新一輪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英語考試改革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分數的下降,題目的改變等等。又該教什么、怎么教,這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在英語教學中,要幫助學生了解外國文化,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逐步拓展文化視野,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被诖耍菊撐膹男W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滲透角度進行研究,探討了在教學過程中跨文化意識滲透存在的問題,并且給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以期為推動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給予一定借鑒性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文化意識滲透
中國于2014年進入改革年。隨之而來的高考改革也隨之展開,其中英語考試的改革是必然的。自從中國成功地加入 WTO,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發(fā)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各國社會文化相互碰撞、沖突,又相互滲透、融合,這就要求人們要真正融入多元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長期以來,學者們對“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進行過大量的討論,不同領域的學者們對其進行了獨特的理解和解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之間確實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人類文化沒有語言是難以置信的。類似地,語言離文化而去是不可能的。由于課程標準將文化意識與語言知識、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英語學習的五個維度,因此文化意識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和學習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滲透”作為研究方向,將文化與語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共同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奠基階段。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滲透存在的問題
(一)課前備課籠統(tǒng),忽視文化教學
目前學校要求教師進行認真?zhèn)湔n,認真總結反思,但是教齡比較長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與年輕教師相比,備課的時間相對短,教學設計相對簡單,有的是短時間內完成一學期的備課筆記;有的是照搬教學參考書,沒有與實際教學情況結合;有的只是根據已有經驗簡單書寫,沒有反思總結這個過程,所有的教學設計幾乎沒有涉及到文化意識教學的內容。年輕教師備課相對認真、仔細,個別教師能做到認真做好備課記錄和教學設計,并用不同顏色的筆跡標記或更改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反思。
(二)教學方式單一,文化氛圍淡薄
教師課堂上所運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比較單一,主要有以下幾種活動類型:唱歌、討論、游戲、表演、模仿、圖片演示。英語教師基本的教學套路為:①通過提出問題,逐步引入課程主題;②講解重點詞匯,進行適當的練習;③聽錄音,看教學視頻(與教材配套的電子教材),學習課文;④講解語法等重難點知識;⑤進行游戲教學,鞏固重點句式;⑥布置作業(yè)。課程標準倡導五維度結合進行英語教學,但實際上幾十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局限性影響,使得英語教學仍然擺脫不掉陳舊教學方式的束縛。由于中國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的場所就是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學習使用統(tǒng)一教材,學生學習英語以應試為導向,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單一;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容也受到很大的限制,積極性也受到很大的打擊。例如:在 A 老師教授 Hello 這節(jié)課時,教師帶上 Kitty 的頭飾介紹“Hello! I’m Kitty. /Hi! I’m Kitty.”。教師在示范時,結合手勢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學生掌握知道的速度非常快,因此老師增加練習時間,給學生帶上 Kitty、Jill、Peter、Joe 的面具或頭飾,扮演這些人物到講臺前說“Hello! I’m…”老師的目的本來是給學生更多練習,使其加深印象,但實際上學生對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內容掌握得非常好,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與上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重復。尤其是一個女孩子在進行自我介紹時自發(fā)的介紹了自己愛好,特長等,教師考慮到教學進度,要求學生簡短發(fā)言。后來又進行了“擊鼓傳花”游戲,游戲環(huán)節(jié)迅速調動起學生積極性,游戲新穎獨特,本環(huán)節(jié)練習目的也是給予學生練習的機會,但觀察者發(fā)現(xiàn)練習內容卻沒有新意,只是簡單重復“Hello, I’m …”,浪費了一次很好地鍛煉機會。綜合以上的教學現(xiàn)狀,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非常有限,文化氛圍淡薄,課標中對文化意識教學的要求很詳實,但具體實施情況不樂觀。
(三)語言知識比重大,應試目標明確
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語言知識是英語綜合語言應用的基礎,因此在英語教材編寫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基礎的語言知識大量、重復地出現(xiàn),而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完善,目前學生英語考核主要由考試成績決定,這就使教材中反復出現(xiàn)的語言知識從英語教學中突顯出來,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知識中的功能和話題,二者是語言知識重要的組成部分?!队⒄Z課程標準(2011 年版)》對應于功能和話題做出了如下要求:學會應用下列功能的語言表達:建議、請求、祝愿、邀請、問候、告別等;學會下列話題的語言表達:節(jié)假日、顏色、日常生活、個人情況、家庭、文娛活動、衣食住行、天氣等。在實際英語教學中,這一部分也會出現(xiàn)相應的對話或閱讀,但一般老師較關注基本的語音語法、詞匯拼寫、句型句式,而往往忽略了句子及對話中所蘊含的文化背景。例如:B 老師在教學“How old is he?”過程中,教師通過討論、對話等方式強化學生記憶,學生對于這個句子掌握扎實,但是教師的教學重點多放在句子的書寫、發(fā)音和口語對話上,沒有進行深入更深層次的講解,更沒有涉及到文化意識教學。同樣,學習家庭成員這部分時,教師主要介紹了關于家庭成員的詞匯的語音、語義等,但是沒有涉及到為什么漢語中各種各樣的稱呼,在英語中可以一次概括這樣的深層含義。C 老師在教學“Hello”時,利用說兒歌、分角色表演、游戲等多種教學活動組織教學,但是主要教學內容一直集中在“Hello, I’m …/ Hi, I’m…”這句話的使用和“Morning, hello, hi, goodbye”這幾個單詞上,老師注重學生的發(fā)音、詞匯和語法的學習,卻忽視了針對打招呼這一生活中重要話題的利用和延伸,學生在回答試卷時肯定會取得好成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交流卻未必會有滿意的效果,這就是英語教學不注重文化教學的后果。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滲透的對策
(一)利用教材,學習文化知識
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主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精講課文時,教師不僅要重視對語法知識的講授,還要結合教材中的這些文化內容向學生介紹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將語言與文化教學相結合。如,在會面、稱贊對方、致歉、道謝、打電話等方面,中西方表達方式都存在差異。例如在教授打招呼這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對比中西不同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不同民族下的文化差異。
案例:Thank you
美國人們“thank you”不離口,例如:在家里,父母給孩子一杯水,孩子要說“thankyou”;孩子給父母一杯水,父母也習慣說“thank you”;購物時,顧客付錢,店員會說“thank you”,店員找零錢時,顧客還會說一聲“thank you”。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中提到的典型的西方英語國家或城市、名勝、文化傳統(tǒng)等進行一定的講解、延伸和拓展。
(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文化氛圍
在布置教室時,教師可以布置“文化墻”、“文化角”,以服務教學。教師布置主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制作英語報紙,圖畫,展示彩畫的同時,也可以展示英語國家的各個方面。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仿佛置身于自己雙手建立起來的異國他鄉(xiāng),美麗的建筑、傳統(tǒng)的文化、多彩的節(jié)日、經典的文學,既能增長學生的見識,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和文化的興趣。除了教室資源外,還可以在學校范圍內,積極開展課外英語活動,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案例:Hello
本課雖然是三年級的第一節(jié)課,但是學生對打招呼已經有一定的基礎。這節(jié)課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游戲教學、情境教學:教師結合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當出示圖片時,讓他們自由想象圖片情景中應該進行的對話。情景一:清晨,兩個學生在校門口相遇,如何打招呼;情景二:新生如何自我介紹;情景三:如何向新同學介紹自己等。此次練習還可以練習使用自己的英文名字打招呼;若沒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還可以幫助學生起一個好聽的英文名字。
另外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介紹更多的簡單的問候語,不要讓學生見面只會說“Hello. How are you?”,學生的思維和習慣容易被禁錮。問候、簡單的稱謂、和告別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再發(fā)生,教師應該適時介紹英語國家見面問候和告別的習慣,不要求必須掌握,但起碼應該使學生有所了解。教師也可以教學生一些生活中常用的、使用廣泛的打招呼方式:“What is going on? What is up? How is going? How is everything going?”回答可根據情況,“I’m doing good. Good! Not so good. Okay. Just hanging in there.”(將就吧!)國外道別的方式也五花八門,在告別時,美國人常會用到:“Have a good one. So long! Have fun. Break a leg!”祝福對方旅行順利,玩得愉快。著名的青春偶像電影《歌舞青春》中結尾處莎佩對凱碧說過這句話,利用希望她演出順利來告別。而家喻戶曉的《音樂之聲》中,“So long”、“Farewell”這兩首歌幾乎涵蓋所有話別的方式。畢竟學生生活中使用英語的機會很有限,教師應盡量應用課上有限的時間向學生介紹更多的英國國家文化,拓展學生的了解。
(三)立足交流,感受文化差異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free talk”環(huán)節(jié),為師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臺。一位老師上公開課,但是與學生卻不熟悉,為了增加親和力,與學生拉近距離,教師說::“I’m your English teacher today.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Who want to try? You, please. Very good .”其中當一個學生問“How old are you?”的時候,教師略猶豫后答道:“It’s a secret.”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一個很重要的中西差異就是西方國家問對方問題時,特別的是面對女士,問年齡是不禮貌的行為。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了解不足,因此,在課堂交流時,遇到類似的問題,得到老師這樣的回答,學生就能感受到老師回答的特殊,老師也可以適時強調面對類似情況是應該如何應答,機會多了,學生就能切實體會到文化差異并學會應對。Free talk 時,教師還可以積極表揚回答問題出色的學生,當學生表示謙虛回答 “No, just so so.”老師則可反問學生,“Look at my dress. Is it beautiful?” 學生一般回答“Yes, it is beautiful.”教師就回答“Thank you.”通過這樣的問答交流,教師可以把中外對于別人贊美所做出不同回答的差異在一問一答中或者講解中表達出來,使學生逐漸感知中西文化差異,為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奠定基礎。
案例:My friends
這節(jié)課是三年級上冊 Unit 2 的內容。教師教授單詞“short, tall, thin, fat”時,單詞簡單、學生基礎好,教師教學順利進行。但有一點教師有必要強調的是:單詞簡單,含義卻復雜。西方人在談話時,忌諱談及胖瘦的問題。中國人認為關心對方的健康禮貌又貼心,如果對方看似瘦了可能會建議對方去看醫(yī)生。但是如果你對西方人說“You looks thinner, you’d better see a doctor.”對方一定會覺得你不禮貌,所以這類話題不能談及。教師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將與生活貼切的文化背景和習慣進行適當拓展,不僅能指導學生正確地使用英語,還能讓學生覺得英語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應用廣泛,引發(fā)學生興趣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結語
《標準(2011版)》中明確提出小學生要在學習英語初始階段粗略了解中西文化異同,應利用文化意識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課標并沒有硬性規(guī)定教師必須教什么,學生必須記住哪些,小學階段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是進行文化熏陶的起始階段。雖然為起始階段,但也是重要階段。本研究基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滲透,得出對策方向:一是,利用教材,學習文化知識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不同民族下的文化差異。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文化氛圍可以直觀地了解英美國家的多元文化意識。三是,立足交流,感受文化差異使學生逐漸感知中西文化差異,為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奠定基礎。由此,才能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韓小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J].長江叢刊,2020(28):69+91.
[2]張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校園英語,2019(47):217.
[3]汪海蓮.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7(24):77.
[4]鄒艷強.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J].北方文學,2016(20):86.
[5]曹姍.滲透文化意識,讓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更有實效[J].新課程導學,2015(24):91.
[6]夏婧.小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滲透[J].新課程學習(中),2014(06):1.
[7]馬驥.小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滲透[J].文理導航(下旬),2014(01):78.
[8]李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加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3(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