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北流派嗩吶音樂與地域文化一脈相承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嗩吶演奏風格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但是對于東北特有的大嗩吶音樂文化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想通過家鄉(xiāng)情的創(chuàng)造背景簡單介紹下遼南大嗩吶,之后對他的樂器、曲牌特點,以及遼南流派演奏特點與其他地區(qū)演奏方法作比較與閘釋關鍵詞:樂曲簡介演奏風格。
關鍵詞:劉勇《中國嗩吶藝術研究》,《百度文獻》,陳家齊《嗩吶教程》
引言嗩吶,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帶,自傳入我國以來,經過悠久的歷史傳承發(fā)展和民間的廣泛運用,再加上本樂器超高的表現力,很快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樂器,然而,各個地區(qū)都有各自鮮明的地方特色,嗩吶音樂也因南北文化發(fā)展的不同純在明顯的區(qū)別。東北民間音樂內容更是豐富多彩,不僅有耳熟能詳的二人轉還有勞動號子,不僅獨特風味的秧歌歌音樂還有那濃郁的地方鼓樂,遼南嗩吶作為遼寧鼓樂其有代表性器樂曲種、流行于遼寧南部一帶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其中的一種,主要聚集在大連、金州、瓦房店、普蘭店等縣(市)及周邊一帶,這一帶嗩吶音樂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地方音樂性較強,表現力也極為豐富。無論婚喪嫁娶,還是禮樂典祭以及民間廟會都離不開嗩吶這件樂器。由此可見遼南嗩吶音樂幾乎是表達、抒發(fā)人們喜怒哀樂的“音樂方言”。本人系遼寧瓦房店人,初中起學習噴吶演奏,積年累月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中對家鄉(xiāng)(遼南地區(qū))的嗩吶音樂熱愛和了解與日俱增。通過上學期同跟隨遼南鼓樂傳承人宋喜平老師及當地知名鼓樂手李世仁(遼南李派繼承人)老師學習。了解到很多遼南嗩吶音樂知識。想通過此篇簡要的畢業(yè)論文能吸引更多的專業(yè)人士、嗩吶愛好者、以及專家學者來研究推廣,為別具一格的遼南嗩吶藝術盡一點綿薄之力。
一、東北大嗩吶之遼南鼓樂
1、遼南大嗩吶與家鄉(xiāng)情遼南音樂藝術是民族音樂文化寶庫中璀璨的一顆明珠,起源并活躍于遼南民間,可是流傳并不只是僅限遼南,在東三省以及全國范圍內都有遼南民間音樂的傳播和影響,早在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一場:東方的曙光中《苦難的年代》的配音雙管曲《江河水》這樣的珍品,亦走向世界藝術殿堂.
雖然同是遼南鼓樂,家鄉(xiāng)情的流傳性沒有像江河水流傳那么廣泛,普及那么寬廣,但是在嗩吶曲目流派藝術中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位置,為大嗩吶獨奏搬進舞臺,走上了更高雅的殿堂。家鄉(xiāng)情原曲是以句句雙,家鄉(xiāng)情,尾巴三個部分組成,句句雙,家鄉(xiāng)情同屬于小牌子曲,句句雙在民間白事中多為開臺曲目和保留曲目,也稱為(引子)開始為散吹,節(jié)奏自由,但有一定規(guī)律,因為旋律簡單,曲調活通,演奏可變通一句兩遍,循環(huán)演奏叫句句雙。家鄉(xiāng)情則為“身子””即樂曲骨干,慢板(四分之四拍子)??梢苑磸投啻?,逐漸漸快,進入“身子”。尾巴既是漢吹樂曲收尾,有的樂曲是單獨有自己專用的“尾巴”說到這不得不提兩位嗩吶演奏家,一位是遼南民間嗩吶演奏家宋立春先生,遼寧瓦房店人,1988 年宋立春隨遼南民間鼓樂藝術團進京演奏,將兩首民間曲牌《句句雙》《家鄉(xiāng)情》改變和整理合二為一,用韻味濃郁,獨具魅力的遼南大嗩吶演奏,受到首都嗩吶行家和聽眾們廣泛贊賞。也是這位民間藝術家把遼南大嗩吶帶出東北,走向全國。讓管樂人認識并熟悉這件樂器,然后在全國得到認知。另一位便是“國際管樂大師”著名嗩吶管樂演奏家郭雅志大師。他在北京聽完宋立春先生演奏完此曲后專程來到瓦房店跟隨宋老師學習遼南大嗩吶,學完之后便將此曲編輯出版于陳家奇教授的《嗩吶名曲》一書,受到專業(yè)院校嗩吶學生受用。一位傳承者,一位改良人。正是因為他們的通力合作讓這根植于民間樂器有了專業(yè)性標志,因此引起了嗩吶界的重視。同時也希望更多的音樂家,演奏家關注,將一些老曲牌發(fā)掘整理,以新的藝術形式展示于舞臺、教學,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發(fā)展。
2.歷史發(fā)展和藝術表現形式遼南鼓樂最早可追溯到漢代、遼寧省遼陽市出土的漢魏時期的古墓壁而中就有鼓吹樂的的演奏圖,由于漢代盛行厚葬,以前朝廷和軍隊的鼓吹來到了民間,隨著民俗生活逐漸興盛。到了清代中葉已經發(fā)展到鼎盛時期,由最初的笙管樂加入了嗩吶樂。并將鼓樂曲牌整理十分嚴謹,不論漢曲、大牌子曲、小牌子曲和少有的唐代大曲和宋代曲,每一類都有固定的結構模式,板數嚴格。嗩吶樂的加入以后慢慢成為主奏,笙管鑼鼓為輔形成極具地方特色的組合分別為三不隔、大喇叭樂、雙管樂、咔戲的表演形式,基于當地老百姓生活習俗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形式表演。喪禮用樂一般比婚禮普遍些,而且儀式程序更是復雜繁瑣,所以在選用曲牌中多以悲調、蒼涼用遼南大嗩吶和單雙管演奏,作品特點相對細膩悲衰。紅事則用一些歡快喜慶的曲牌例如:小桃園、拜花堂、單鳥等,樂器有:三不隔、小五寸、八寸雙管黑桿(1 尺嗩吶)等樂器,遼南噴吶在長時間藝術實踐和傳承發(fā)展中瓦房店的大嗩吶雙管樂發(fā)展的尤為突出,早在2006 年就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走出了許多文化骨干。
3、特色吹奏方法:遼南大嗩吶歷經百年來的文化洗禮,歷久彌新,在一代代老藝人、傳承者的共同努力,不斷創(chuàng)造書寫新的音樂篇章。豐沃的文化土壤、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為自身流派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與其他流派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其演奏風格自成一派,不可取代。它的特色藝術吹奏風格追求著一種灑脫不羈,恬婉細膩音色圓潤醇美,處理上靈巧精致,旋律完整性較強,地方韻味十足。
嗩吶藝人在演奏大嗩吶常使用技法有:吐音,舌舔音,借字,氣顫音,指顫音,臂顫音,氣滑音等等地域風格演奏技法。這些來富多彩的演奏技法都是具有較高的藝術含量和難度系數,在詮釋音樂情感,增加音樂氣氛深化音樂內涵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也影顯了遼南民間藝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勤的智慧結品。以此片段為例,從第六孔的2開始就要通過舌、氣來完成1、2、3三個音,這也是特有的雙借上面借到3音,下滑到1音,此演奏法要用舌頭頂住哨片的一端,通過氣息大小完成,遼南大嗩吶在哨片選用也是有著非常特殊的要求的,藝人把哨片分為陰陽面來區(qū)別反正面,陽面在正面,陰面在背面。舌舔音是民間的一種老叫法,即是在演奏時用舌頭適度的來頂哨片,壓住哨片控制唇部的收放和松緊程度,使樂器產生特殊的效果,這種技巧一般在大嗩吶悲調曲牌中使用,有時候還可以模仿委婉、細膩的唱腔,模仿人的哭聲特別形象,遼南大曲牌《哭六州》《十跪母重恩)《哭七關》最為常用。以曲譜為例:家鄉(xiāng)情片段
總結
盡管遼南鼓樂這一民間藝術普遍流傳于社會的底層階級,在民俗活動儀式禮樂的權威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動搖,然其表現形式終究經歷了幾百年來植根于人民的現實生活,具有深刻的群眾基礎。時至今日,遼南鼓樂也被越來越多的音樂學家和嗩吶演奏家所關注,對于遼南鼓樂這一音樂文化的保護,如何傳承下去,已成為許多學者、演奏家共同思考的問題。所以,在當今的社會大潮下,作為古老藝術的遼南鼓樂可以采取在不改變其本身的元素的情況下,融匯創(chuàng)新,科學結合,將現代的音樂元素以科學的方式與其融合,創(chuàng)造出更合適現代人欣賞的藝術方式。在良性循環(huán)中發(fā)展演藝團隊和產業(yè),推動增長文化效益,拉動自身的經濟效益能力的同時也很直觀的傳遞藝術本身的價值,創(chuàng)造了演藝機會。提高對傳承者的尊重及關懷,重視輔助培養(yǎng)后代傳承,使這一偉大的音樂文化能夠主動交流下來,得到傳承。
個人簡介:王俊滿,漢族,黨員,武漢音樂學院中樂系嗩吶專業(yè)畢業(yè),現任深圳市鹽田曲音樂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