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通過本次觀摩呂劇《畫龍點睛》讓我受益匪淺,在呂劇演員的精彩表演中讓我如臨其境,完全將我?guī)氲絼∏橹校那楦鴦∏榈陌l(fā)展而變得緊張。此次觀賞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山東劇種——呂劇,通過此篇文章將次感悟分享出來,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下面是本文的具體內容。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對呂劇的總體認識,筆者通過收集的一些關于呂劇的資料來對進行總結。
呂劇是山東的本土劇種,以其口語化的演唱和貼近生活的劇情受到了人們的喜愛。筆者通過查閱資料認識到呂劇發(fā)展歷程可以大致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孕育期、誕生期、發(fā)展期、繁榮期、新時期五個時期。這與其余的劇種發(fā)展過程十分相似,都是在前期的民間藝術基礎之上產生和發(fā)展的。
呂劇的前身是山東琴書,其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揚琴、三弦、琵琶,稱“呂劇四大件”??梢哉f呂劇是在山東琴書的基礎之上發(fā)展而來的,它集中了山東琴書的特點,也滿足了人們眼睛觀看的需要。山東琴書的發(fā)展主要是三個階段,即一開始是由于文人自己娛樂而做的一些小段子;后來傳入到了民間頗受歡迎,形成了一些民間業(yè)余玩局;最后,形成了一種職業(yè),形式一般是撂地說書。呂劇的產生和山東琴書大有聯系,筆者了解到,最開始的呂劇誕生就是山東琴書的劇目加入了角色的妝容和劇情演繹,才開始成型發(fā)展的,從形式上來說具有更加豐富的變化性。從唱腔語言上來說,因為地處山東,所以山東琴書和呂劇都是用山東官話來演唱,在山東人聽來親切,外地人聽來富有特色。呂劇的唱腔廣泛使用四平和二板,其中四平腔脫胎于山東民間戲曲五音戲,同樣劃分了四個結構,分別是其起、承、轉、合。
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針對本次觀看的呂劇《畫龍點睛》來來進行的,將分別從劇情、人物形象、歷史意義等來進行分析,并加入筆者在觀看時自身的感受。
《畫龍點睛》是在唐朝背景下來進行的一個劇目,其故事主線是圍繞一幅畫來展開的。李世民號召文臣武將提出治國之方略,然而中郎將常何乃是一介武夫,目不識丁,這旨意可是愁壞了他?;厝ヂ飞?,常何偶遇秀才馬周,發(fā)現馬周是胸有大才,有著治國之能的賢才,便想讓馬周替他寫出治國的條例。卻沒成想,馬周寫是寫了,但卻也借他的手將當今圣上李世民罵了一通,送給了李世民一副沒有眼睛的龍,暗諷其任用貪官污吏。劇情由此開始展開。
全劇共分為八幕,分別是畫龍、辨贗、識話、降旨、驚駕、店逢、落荒、點睛,劇情起伏跌宕,令人目不暇接。其實筆者人認為劇情有兩個階段,以“驚駕”這一幕為中線,前部分的幾幕戲一直在為后面劇情的發(fā)展做鋪墊。但從“驚駕”這一幕來看,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了轉折,誰能想到堂堂皇帝陛下居然能落到一個流落街頭的下場,加深了劇情的沖突,真正突顯出來了貪官污吏的膽大包天,欺人太甚的樣子。由此在接上結尾的點睛,可以將氣氛推至高潮。
下面是筆者對其主要人物形象的認識。 劇中主要有六個角色,這六個角色性格特點各不相同,筆者以最為典型的人物來進行分析。首先,劇中最先出現的是中郎將常何,他的性格十分粗獷、大大咧咧的,甚至有時候還喜歡耍一點小聰明,不過總是被皇上一眼看出來,也因此承包了許多笑點。第二個人物則是畫龍點睛的主人公馬周,馬周是一個懷才不遇的書生形象,為人靈活機智、不畏權貴,胸有治國之韜略,是一個有自己堅持的一個人物形象。劇中有幾個地方突出了表現他的不畏權、不戀權的特點,其一是在第一幕中,借常何之手將畫的無眼的龍送給了皇上;其二是在遇見喬裝打扮的皇上之后,不愿意將畫賣給他,當時其實已經暗示出馬周已經處境十分不好了,已經淪落到已賣畫為生;其三是在縣令的威脅與逼迫之下,仍然不肯娶他的女兒,不愿享受這份不義的富貴;最后,是馬周對其師妹的情感,也表現了他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第三個人物則是貪財縣令趙元楷,這個人物是全劇里最大的反派,其性格特點主要是貪財、愛權、膽小,是一個十足的大貪官,所有的貪官的特點在他的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趙元楷這個人物承包了全劇最大的笑點,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在幻想升官的那一段,用滑稽的表演將貪官污吏內心的丑陋想法表現出來。
《畫龍點睛》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呂劇,在山東省呂劇院老師們的生動演繹下,仿佛讓人真正的置身于當時的情境中去,會為了馬周和他的師妹而感到可惜,會看著趙元楷干壞事而憤怒,會為李世民被貪官扒衣服而感到悲涼。劇中每一個人物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吸引著我,牽動著我的心。通過本次觀賞讓筆者對呂劇有了重新的認識,同時,通過聆聽演員們的演唱,也幫助筆者對自身的專業(yè)有了深刻的反思,知道了自身的一些問題,遂寫下這篇文章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