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兆娟
摘 ?要:目的 ?探究在癲癇患兒護理中實施的針對性健康教育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冠縣中心醫(yī)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84例癲癇患兒及其家長(父親或母親)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針對性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兒家長癲癇知識、護理技巧掌握情況及患兒認知功能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家長癲癇知識、護理技巧掌握度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兒中國修訂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LSC-SC)中語言智商、行為智商及總智商評分與對照組相近,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以上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癲癇患兒護理中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可提升患兒家長相關知識認知水平及日常護理能力,同時可改善患兒認知水平,效果顯著。
關鍵詞:癲癇;針對性健康教育;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7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2-0096-03
癲癇多發(fā)生于小兒時期,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綜合征,發(fā)病原因與小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全相關,表現(xiàn)為以大腦異常放電為基礎的驚厥、強直性痙攣癥狀,若未能有效控制,可造成小兒神經功能損傷,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1]。常規(guī)護理多集中于疾病本身,對患兒及患兒家長護理需求關注較少,護理存在一定局限性[2]。針對性健康教育指在護理中,結合患者的理解能力,利用多種教育方法展開的健康教育工作,可提升患者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及重視程度,對提升患兒護理依從性、提升護理效率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旨在探究針對性健康教育對患兒及其家長的影響,現(xiàn)將研究內容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冠縣中心醫(yī)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84例癲癇患兒及其家長(父親或母親)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為3~11歲,平均年齡為(6.51±1.20)歲;病程為5~12個月,平均病程為(8.24±1.30)個月;患兒家長年齡為29~45歲,平均年齡為(37.96±4.25)歲;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9例,大專及以上33例;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為3~12歲,平均年齡為(6.49±1.54)歲;病程為4~14個月,平均病程為(8.30±1.22)個月;患兒家長年齡為28~49歲,平均年齡為(38.33±3.57)歲;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11例,大專及以上31例。組間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家長知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臨床診療指南》[3]中小兒癲癇診斷標準;②患兒家長精神狀態(tài)正常,可有效溝通。
排除標準:②患兒及其家長存在智力障礙、精神疾病者;②心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障礙患兒;③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兒。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生活護理、安全管理等常規(guī)護理方法。
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針對性健康教育:第一,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收集患兒及其家長一般資料,建立癲癇患兒健康檔案。與患兒家長主動溝通,了解其健康教育需求,并結合患兒病情、年齡及患兒家長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制訂健康教育方案。第二,進行健康教育:①認知干預。向患兒家長發(fā)放認知手冊,結合相關科普視頻、人體模型等方式展開一對一認知干預,包括講解癲癇發(fā)生原因、癲癇發(fā)作對患兒的損傷、癲癇發(fā)作誘因、藥物治療、疾病轉歸等,以提升患者家長癲癇相關知識認知水平。②飲食指導。以患兒飲食喜好為前提,與患兒家長共同制訂飲食方案。對家長講解飲食對患兒癲癇的影響,飲食不可過饑或過飽,控制食物溫度,避免過熱,控制飲水量,以避免刺激癲癇發(fā)作。③安全指導。結合患兒癲癇發(fā)作時的狀態(tài),對家長進行患兒安全管理指導,如患兒予以專人陪護,床邊加設護欄,避免患兒單獨外出等,并在家長日常護理中予以糾正指導,以提升患兒家長的護理技巧。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家長癲癇知識掌握程度:患兒出院前,責任護士對患兒家長癲癇知識掌握情況展開調查,滿分為10分,分數(shù)高表示家長癲癇知識掌握度好;使用醫(yī)院自制量表,Cronbachsα為0.81,信度良好;②比較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技巧掌握情況:患兒出院前,責任護士對家長護理能力展開客觀評價,滿分為10分,分數(shù)高表示家長護理能力好;使用醫(yī)院自制量表,Cronbachsα為0.82,信度良好;③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認知水平改善情況:采用WLSC-SC,評分69分以下表示存在智力缺陷,70~89分為低于平常,90~109分為平常,110~119分為高于平常,120~129分為超常,130分以上為極超常,分數(shù)高表示認知功能好。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家長癲癇知識及護理技巧掌握情況
觀察組患兒家長癲癇知識、護理技巧掌握度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前后患兒認知水平改善情況
護理前兩組患兒WLSC-SC中語言智商、行為智商及總智商評分與對照組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以上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癲癇多發(fā)生于兒童,發(fā)病原因與神經元的同步及神經節(jié)律性相關,可影響患兒神經元重塑能力;癲癇發(fā)作期間大腦皮層異常放電會影響患兒神經元功能,增加患兒神經功能損傷;患兒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與癲癇發(fā)作頻率相關,嚴重影響患兒神經智力發(fā)育能力。因此,護理重點為降低患兒癲癇發(fā)作頻率,保證其用藥治療依從性,以降低患兒智力損傷,改善預后。常規(guī)護理干預多以疾病為中心施護,難以滿足患兒及其家長實際護理需求,因此護理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針對性健康教育指結合患兒及家屬理解能力、疾病情況、治療方案等實施的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可針對性提升患兒家長癲癇知識、護理技巧掌握度,以及對疾病治療控制的重視程度,進而提升護理依從性,保證護理效率[4]。本研究對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針對性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等相關基礎知識宣教、飲食教育及安全管理指導,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家長的癲癇知識、護理技巧掌握度評分均較對照組高,考慮原因為,在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后,家長可全面、完整地獲取相關知識,并通過護理講解、護理指導等方式,家長的護理能力得到了提升[5]。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護理后觀察組患兒WLSC-SC評分較對照組高,考慮原因為,家長癲癇知識掌握程度及護理技巧提升后,保證了患兒藥物治療依從性,這對于降低癲癇發(fā)作頻率、降低患兒認知功能損傷、提升藥物治療效率、改善患兒認知水平有重要的意義。周麗珍[6]研究發(fā)現(xiàn),在癲癇患兒護理中展開健康教育干預,可降低患兒癲癇再發(fā)作發(fā)生率,降低患兒認知功能損傷,與本研究觀點一致。
綜上,針對性健康教育可提升家長癲癇知識及護理技巧掌握度,同時可改善患兒認知水平,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呂莎莎,劉麗,李文艷.健康教育干預提高小兒癲癇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疾病知曉率的效果分析[J].貴州醫(yī)藥,2019,43(4):666-668.
[2]羅曦,吳娟,歐瑞陽.健康教育在小兒癲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8,38(1):338.
[3]中國抗癲癇協(xié)會.臨床診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4]英曉芹.小兒癲癇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7):164-165.
[5]李霞.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癲癇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9,28(6):187-189.
[6]周麗珍,陳玲嬌,李娟,等.健康教育對癲癇患兒護理效果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8,25(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