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展鵬,魏彤
(廣州市荔灣區(qū)口腔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45)
慢性牙周炎是指發(fā)生在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癥,該疾病發(fā)病隱匿,極易被患者忽略[1],牙周炎的發(fā)病主要因齦下菌斑侵犯引起,患者會逐漸出現(xiàn)牙齦紅腫、探診出血、牙袋溢膿等癥狀[2]。菌斑屬于一種細菌性生物膜,較為頑固,嚴重影響患者的口腔健康[3],因此,及時清除齦下菌斑對治療慢性牙周炎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超聲齦下刮治+手工刮治是臨床上較常用的清除菌斑方式,而噴砂則是較新型的方式,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噴砂及手器刮治清除齦下菌斑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 例,隨機分為噴砂刮治組和器械刮治組,各60 例。噴砂刮治組男32 例,女28 例;年齡36~62 歲,平均(49.15±12.57)歲;病程1~10個月,平均(5.42±1.37)月。器械刮治組男34 例,女26 例;年齡34~63 歲,平均(48.63±12.28)歲;病程1~9 個月,平均(5.38±1.41)個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器械刮治組采用超聲齦下+手工刮治,使用EMS AIR-FLOW Master Piezon 無痛牙周治療儀,選擇中低功率,水流呈霧狀,器械使用側向輕壓力。結合手工刮治器行根面平整,治療后使用探針進行檢查,直到患者的根面光滑。最后使用3%雙氧水對根面和牙周袋進行沖洗。,噴砂刮治組在器械刮治組基礎上結合齦下噴砂,在使用超聲齦下及手工刮治器行根面平整后,結合齦下噴砂,使用赤蘚糖醇噴砂粉,將壓力調(diào)為中檔,并將其工作端放置于齦下牙周袋中,進行噴砂處理,在操作時確保齦下工作端不移出牙周袋。兩組均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包括hs-CRP(超敏C-反應蛋白)、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比較兩組患者菌斑指數(shù)變化情況,0度:無菌斑;1度:呈散在點狀分布;2 度:呈線狀,其寬度為1 mm;3 度:菌斑寬度>1 mm,但未達到牙冠的1/3;4度:菌斑寬度達到牙冠的1/3~2/3;5度:菌斑寬度≥牙冠的2/3[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菌斑指數(shù)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菌斑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1 周后,噴砂刮治組菌斑指數(shù)明顯低于器械刮治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菌斑指數(shù)變化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of plaqu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菌斑指數(shù)變化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of plaqu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器械刮治組噴砂刮治組t值P值治療后1周0.98±0.26 0.57±0.18 10.043 0.000例數(shù)60 60治療前2.75±0.35 2.79±0.36 0.617 0.538
2.2 兩組患者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1周后,噴砂刮治組hs-CRP、IL-6低于器械刮治組,IL-10高于器械刮治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兩組患者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注:hs-CRP,超敏C-反應蛋白;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
時間治療前例數(shù)60 60治療1周后IL-10(pg/mL)1.65±0.22 1.61±0.21 1.019 0.310 2.29±0.31 3.15±0.39 13.371 0.000組別器械刮治組噴砂刮治組t值P值器械刮治組噴砂刮治組t值P值60 60 hs-CR(mg/L)6.45±0.68 6.48±0.69 0.240 0.811 5.48±0.62 4.29±0.58 10.857 0.000 IL-6(pg/mL)3.85±0.39 3.91±0.40 0.832 0.407 2.69±0.31 2.15±0.28 10.031 0.000
慢性牙周炎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質量均造成了嚴重影響,導致患者出現(xiàn)口臭、牙齦不適、出血,甚至咀嚼功能障礙、牙齒脫落等問題。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發(fā)病原因為齦下菌斑,菌斑中的細菌定植數(shù)量以及毒力作用可直接引發(fā)牙周疾病[5]。因此,臨床治療以控制和去除齦下菌斑為主。
器械刮治是臨床上用于治療慢性牙周炎的傳統(tǒng)方式,但對菌斑的刮治上存在一定不足,僅能做到與牙面的點與線的接觸,易出現(xiàn)菌斑清除不徹底的現(xiàn)象[6]。噴砂刮治采用新型的赤蘚糖醇噴砂粉技術,在該技術中,使用直徑僅有14 μm的赤蘚糖醇噴砂粉,以及3 個互呈120°夾角的噴砂工作尖,在這兩種工具共同作用下,能實現(xiàn)與牙的點、線、面接觸,對根面及牙周袋壁的菌斑的清除程度更徹底,且不易對牙體硬組織造成損傷[7-8]。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1 周后,噴砂刮治組菌斑指數(shù)明顯低于器械刮治組(P<0.05),表明噴砂刮治較單純器械刮治清除菌斑更徹底。
齦下菌斑持續(xù)存在對牙周組織產(chǎn)生的最明顯的影響為炎癥反應,進而引發(fā)牙周疾病。hs-CRP 是炎癥因子中較敏感的一類,在慢性牙周炎的早期,即可檢測出hs-CRP分泌增加[9]。IL-6是促進炎性反應的細胞因子,會促進炎癥反應加重,且會刺激破骨細胞的成熟以及分化,對牙槽骨的吸收與破壞具有促進作用,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體內(nèi),IL-6 水平會明顯上升,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會降低[10-11]。IL-10是一種具有抗炎作用的典型因子,能對炎癥反應的持續(xù)擴大產(chǎn)生抑制作用,在患者體內(nèi)的促炎因子大量分泌過程中,IL-10被大量消耗,其水平逐漸降低,而在慢性牙周炎的病情得到控制后,局部抗炎能力增強,其水平逐漸上升[12]。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噴砂刮治組hs-CRP、IL-6低于器械刮治組,且IL-10高于器械刮治組(P<0.05),表明相比單純器械刮治,噴砂刮治對牙周炎的局部炎癥抑制效果更明顯。
綜上所述,與單純超聲齦下+手工刮治相比,在此基礎上加入齦下噴砂對齦下菌斑的清除效果更顯著,且能有效抑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局部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