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丹梅
摘要:在學生在線學習期間,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新媒介助力在線學習指導和過程評估,可利用實時通信工具和在線網絡平臺,指導學生學習,評估學情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新媒介;在線學習;評估
一、背景
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因疫情我們學校也進行了在線教學。作為歷史老師,筆者的學生先在上??罩姓n堂觀課,之后筆者進行協同輔導,并在答疑課上通過釘釘直播課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在釘釘“家校本”和學生進行作業(yè)布置、批改和互動,同時我尋求問卷星平臺等作為每課學習效果評估的檢測和支持工具。
二、案例描述
如何在線指導學生學習?如何了解學生在線學習效果?這是教師們在線教學期間很關注的。筆者利用實時通信工具和在線網絡平臺指導學生學習,評估學情和學習效果。
(一)利用釘釘“家校本”和協同導學單做好課前學習指導、課中和課后督促
在我們歷史學科教師合作的基礎上,筆者和同年級的歷史教師制作了每節(jié)課的協同導學單,含學習目標、課前自主學習、學習筆記建議、微拓展、課后達標檢測和學習資源推薦幾部分。每周日前上傳到新一周的導學單到各班級釘釘群文件歷史材料專用文件夾,供學生下載使用。
為指導七年級的課前預習,我們在導學單課前自主學習部分設計了該課的內容結構圖,一般設計10個填空讓學生預習后完成,并讓學生在釘釘“家校本”提交10個填空的答案。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課前自習一遍新課,了解大致內容結構,幫助學生學習新課。絕大多數學生都會認真地通過釘釘“家校本”上傳填空答案。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和填空題的質量讓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態(tài)度、自習能力有較詳細的了解,也有助于我們判斷學生在課文自習時理解上的難點,調整新課后的協同輔導內容。在釘釘直播協同導學時,我們也會通過屏幕分享,結合導學單進行輔導、拓展,發(fā)放達標檢測鏈接和點撥。
在新課的課后作業(yè)中,我們也一般要求學生在釘釘“家校本”上傳市課的板書和課堂做的筆記,及時完成配套的七年級練習冊,督促和指導學生課中在書上認真圈畫和記錄重要的筆記,課后及時復習和鞏固所學。
(二)通過問卷星問診,及時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市課后的協同輔導課上,師生互動的時間非常有限,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們在每次歷史協同輔導時安排了在線達標檢測。一般有兩類:
1.新課在線達標檢測
為了方便學生答題和獲得及時反饋,一般我們歷史新課的達標檢測安排5道選擇題。題目依據歷史課程標準,落實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和人類文明成果,為學生夯實歷史知識的基礎。同時,我們也參照歷史課程標準和上海歷史課程終結性評價指南的評價目標,注意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設置了不少需要學生閱讀史料或圖表,提取歷史信息,然后才能做出的客觀選擇題。
在以上出題思路的指導下,我們利用問卷星平臺的考試功能來制作每一份在線問卷。雖然每次選題、出題、編輯問卷加大了不少備課工作量,但為了學生答題方便,為了及時了解學情,我們也堅持每一課做問卷。筆者在問卷中設置了學生姓名、班級、學號的填寫功能,以便于教師分班級查詢和下載結果信息。
筆者在協同輔導課上把問卷鏈接推送到學生班級群,學生無論是使用電腦、平板還是手機,均可以點擊鏈接去完成歷史檢測題,無需在平臺注冊,十分便捷。而且筆者事先設置好了每一道選擇題的答案解析,學生答完后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也可以去點擊題目解析,了解自己哪些題目對了,哪些題目錯了,錯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什么,為什么是這個答案。通過解析,筆者傳遞了解題的歷史學思維,認真去看的學生定能從中受益。
2.階段問診評估
在學生學習完一個單元后,空中課堂會講評該單元的練習冊,在復習的同時進行史學方法的傳授。而作為任課老師也會加強主觀表達題的輔導。在階段復習時,筆者繼續(xù)設置選擇題形式的達標檢測,因為選擇題等客觀題在問卷星中可以方便學生及時查看自己的成績,反饋簡單快捷。但是筆者也注意到選擇題題型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時略有短板,有些學生也難免敷衍或碰運氣。而且歷史學科中考時主觀表達題的比例更高,要求教師平時注重學生歷史思維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筆者還在問卷星設置了主觀題形式的單元問診。題目的設置仍然基于課程標準和上海市歷史終結性評價指南的評價目標,利用問卷星的考試功能逐一設置了多個主觀題,采取簡答題的形式,一般在答疑課上發(fā)鏈接給學生,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足的答題時間。主觀題著重了解學生的歷史思維、歷史價值觀和解答主觀題的能力。“言為心聲。”學生的答題態(tài)度、解答技巧和思維能力在文字中有比較清晰的表露。
在學生答題后,筆者逐一在問卷星平臺查看學生的答案,逐份進行在線手工批閱,評出每一個小題的得分。教師批閱完后,可以在平臺上分班級查詢學生總分,下載學習總成績,也可以下載各個小題的得分情況,查看數據分析。
對于各小題學生的詳細答題情況,均可以在線查詢,這樣,單個學生是否認真答題,是否能主動認真地調動學習所得,老師在批閱時也有了直觀的了解。每個小題的詳細答案也可以Excel表格的形式進行整體輸出,以便教師分析學生對某一題的答題總情況。
這個問卷也十分方便進行學情的精準分析。為了逐一對照評價目標,分析學生的學情和達標情況,筆者依照評價目標的順序設置了各主觀題,并進行每個學生的逐份人工批閱。每一題最高得分2分,評價時以小分0分代表學生沒有掌握,1分代表學生基本掌握,2分代表完全掌握。筆者設置完評閱分數后,學生的每個小題的結果均能在線查詢、下載。筆者也得以了解學生在考試評價目標每一個項目上的得分情況。在此基礎上,筆者制作出了一份相對精準的逐個學生的學情分析表,便于學生和教師了解階段學習成果,了解每一個學生在每個小評價目標上的掌握情況、優(yōu)勢和弱勢。還可以了解班級、年級的總體學習情況,使得后續(xù)復習課和練習課的教學改進有比較科學和詳細的依據。
三、反思
(1)信息時代,在線數據采集更為方便。在線教學時利用合適的新媒介技術可以使得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加具體,且有據可循。對學生學情的實時和精準分析成為可能,也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夠站在更加科學和詳細的數據基礎之上,不再僅憑經驗進行教學和調整,對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大有裨益。
(2)混合式教學和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大勢所趨,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與時俱進,適當精選新媒介為自己所有。根據學生和學校實際,選擇便捷、有效的手段輔助教學,應當是我們教師努力具備的意識和技能。
(3)利用問卷星等媒介進行精準的學情分析和評估不是教學目的,只是手段。
(4)分析和問診評估都是為下階段的教學提供指導和參考,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如何利用新媒介開展分層輔導和課后指導,尤其是對優(yōu)等生的培養(yǎng)和后進生的輔導是非常重要的,且任重而道遠,需要教育和教學智慧。
(5)在線教學工具的選擇,要考慮到簡單易行,便于學生操作。問卷星能兼顧持有不同設備的學生的需求,也方便學生在釘釘直播時應用,減少了切換時間。評估對象也很廣泛且靈活。在歷史教學中,筆者還可以在題型方面多做一些探索。但問卷星在讓學生及時了解主觀題評估結果方面略顯不足。
(6)針對學生復學返校后的混合式教學的實際,也為方便學生看到自己主觀題的答題結果和教師的評價反饋,“好分數”等專業(yè)教學輔助平臺和閱卷工具也值得使用。
總之,選擇合適的新媒介助力在線學習指導和過程評估,這是筆者在在線教學期間非常深的感觸之一。今后筆者會繼續(xù)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智慧。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