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忠勇
我們經(jīng)??吹降目鬃樱菍捙坶L帶、佩帶長劍、抱拳施禮的一尊塑像?!墩撜Z》因為文字極度精煉,是真正的咳唾成珠,每個字都閃閃發(fā)光。很多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只覺它的文字光芒耀眼,卻忽略了文中一些煙火氣的東西。
孔子是圣人,也是常人。圣人是活脫脫的人,圣人也要吃喝拉撒,也會碰壁受困,也會發(fā)脾氣罵人。凡人身上有的苦惱、無奈、缺陷、毛病,他也全有。讀《論語》,把圣人當凡人來看,讀起來就順溜,就有意思多了。我們選讀《論語》中一些詼諧幽默的語錄,撩開圣人神秘的面紗,看看圣人可愛的真面目?!墩撜Z·為政》篇有子游請教“孝”的事: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請教孝道,孔子說:“現(xiàn)在所說的孝,多指養(yǎng)活父母。那么養(yǎng)狗、養(yǎng)馬,也都是人喂養(yǎng)。如果對父母的贍養(yǎng)沒有恭敬順從的心,那和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
孔子在此用養(yǎng)狗、養(yǎng)馬作比,將孝道的概念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提出只是經(jīng)濟的給予、生命的維持,算不得真孝。再看《史記·孔子世家》里有這么一段: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對于鄭人的一番描摹,孔子不惱不怒,樂呵呵地坦然承認:說我是“喪家之狗”呢,真對?。≌鏈拾。≈皇强鬃酉氩坏降氖莾汕旰?,有養(yǎng)狗者,供以專門狗糧,住于精致小窩,衣以華服,名以昵稱,尊貴寵溺集于一身,更有甚者以兒女呼之。假如孔子對此有知,不知他要如何作比。
圣人是真人,不虛偽、不矯情,還表現(xiàn)在對別人的理解與同情上??鬃又v了下面一個故事:“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是個什么事呢?魯國大夫孟之反,從不夸耀自己。吃了敗仗,撤退時,他在后面做護衛(wèi)。進城門時,他用鞭子狠狠抽打坐騎,跟人訴苦:“不是我敢于殿后,是我的馬不肯快跑呀!”論功行賞的時候,一般人是遮掩自己貪生怕死的事,而孟之反如此誠實,承認自己并不無私高大,得到了孔子的稱揚。
圣人并沒有金剛不壞之身,也怕死,也懂得保護自己?!墩撜Z·述而》篇有另一則語錄: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p>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呢,咱就去干;不用我呢,咱就躲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一點啊?!弊勇繁硎静环饬耍瑔柨鬃樱骸袄蠋熌绻y(tǒng)帥三軍,那么您樂意跟誰在一起共事呢?”子路素以勇武著稱,言下之意,這時候您老人家得用著我了。孔子不正面回答他,而是這樣說的:“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工具徒步過大河,死了都不會后悔,這種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是遇事小心謹慎,善于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笨鬃咏璐饲么蜃勇罚恢\無成,不懼必敗,小事亦然,而況于行三軍乎?子路才有些洋洋得意,就被不軟不硬地碰了一鼻子灰。這足能引發(fā)他的警省,收斂一番秀肌肉的莽撞心思。在此,孔子拿打老虎、過大河說事,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精美的成語:暴虎馮河。
子路生性剛直,孔子并非一直溫情脈脈地跟他說理,如子路請教鬼神和生死的對答,孔子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直接反詰,一點不留情面。
孔子的幽默和機智,也影響著他的弟子?!墩撜Z·先進》篇有一段孔顏對話: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痹唬骸白釉?,回何敢死?”
一伙人死里逃生,狼狽之狀可想而知??鬃託饧睌牡嘏^一句“我以為你死了呢”,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包含了老師的許多擔心。顏淵滿肚子委屈,回答更有趣:“老師您還活著,我哪敢先死啊!”我要死在您前頭,那不是我不孝嘛!這回答真是俏皮可愛,深得老師真?zhèn)鳌?/p>
《論語·泰伯》篇還有一段曾子的臨終感言: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对姟吩疲骸畱?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病重,把弟子召到身邊說:“來,敞開被子,擺弄一下我的腳,擺弄一下我的手?!币姷阶约菏帜_完好無損,很是釋然。注意了,這大約是曾子垂危之際,軀體已經(jīng)開始僵化,四肢不舉,神智還清醒。他說:“《詩經(jīng)》上說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從今以后,我不用再擔心自己再犯錯了。小子們!”什么意思?《詩經(jīng)》告誡我們,做什么事都需小心謹慎,人生在世,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身處這些危險之境,只是因為人有手腳?。河惺郑梢匀我饩鹑?有腳,可以妄涉險境?,F(xiàn)在好了,我手腳不能動彈了,不必擔心會犯錯;行將入土了,還能不缺胳膊不缺腿,保全了父母遺體,也算盡孝了。這不是萬幸嗎?沉重壓抑的氛圍,竟讓他三言兩語給打破了,死亡變成了一種解脫的喜樂。曾子臨死,還沒忘捎帶著幽默一下。輕松的言語中,詮釋了《詩經(jīng)》精句,包含著深刻的人生感悟:小子們哪,記住,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你才可以完全放松下來。
《論語》的表述簡明扼要,語言精粹。給后人留下了無限解讀的可能,值得我們用一輩子去咀嚼。品讀圣人幽默風趣的對話,不過是走進經(jīng)典,觸摸血肉豐滿人物形象的一點嘗試。讓我們一窺圣人并非毫無生氣地天天正襟危坐,真理也并不玄妙,教育原來也不是枯燥乏味的事兒。
(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