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芳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主渠道。教育改革只有進入課堂的層面,才真正進入深水區(qū)。近年來,濟源示范區(qū)玉川路小學抓住課堂這個核心地帶,圍繞“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讓課堂產(chǎn)生學生思維,讓課堂展示教學個性”的目標,從“課前收心調狀態(tài)、精心備課明目標、實施目標一條線、組織教學要強化”四個著力點來打造高效課堂。
課前收心調狀態(tài)
一節(jié)課開始前,學生由教室外來到教室內(nèi),由課間的活動狀態(tài)回到課堂學習狀態(tài),教師最好能設計一個“收心”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盡快將思想集中到課堂上來。學校倡導各班使用“班呼”,如“勤奮好學、團結拼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簡短有力,鼓舞性強。當班長喊“起立”后,學生集體“班呼”,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狀態(tài)調整程度掌握“班呼”遍數(shù),直至所有學生都進入上課狀態(tài)。
精心備課明目標
一節(jié)課要讓學生學會什么,學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師精心備課,明確學習目標。如何確定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呢?語文學科可以圍繞教學單元的單元要素和課后題確定學習目標。如學習自讀課《月是故鄉(xiāng)明》,本單元的單元要素有兩個:一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把一件事的重點部分寫具體。在前兩課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體會……”或“如何把事物寫具體”。講“體會……”的時候,可以教給學生認真讀、抓細節(jié)、會表達三種方式,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找出細節(jié)描寫精彩的地方并說一說,深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實施目標一條線
教師在課堂上要引領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這一條線往下走。在實施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教給學生思維方法。課堂教學既要有教師的“教”,又要有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是“引”,是教給方法,培養(yǎng)能力。學生的“學”是“究”,是主動探究,習得方法。
反思我們的大部分課堂,整節(jié)課幾乎都是教師在教。為此,我們可進行這樣的嘗試:“溫故知新”環(huán)節(jié),教師引領學生進行舊知識的回顧和梳理,讓學生知道解決該類問題需要注意的關鍵點有哪些。接下來的“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大膽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剛剛復習過的知識進行嘗試,通過班內(nèi)巡視,把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呈現(xiàn)出來,讓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這些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可能就會推翻原來的想法,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是自己的,才是牢固的,學生真正成了課堂學習的主人。當教師有了從“教教材”逐漸轉變?yōu)椤坝媒滩慕獭钡囊庾R,課堂上就會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就能夠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二是注重建立知識體系。教師在課堂上要通過前后聯(lián)系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如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就要抓住“進率”這個關鍵詞來復習,既要讓學生知道兩個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又要讓學生懂得相鄰兩個單位進率產(chǎn)生的過程。這樣做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引領學生復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后,讓學生回顧學過的單位變換方法,進行單位變換的練習,為接下來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奠定基礎。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并通過練習發(fā)現(xiàn)問題,再進行強化,這樣掌握的知識就比較牢固。
三是時刻關注全體學生。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多叫不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若學生回答得不好,就讓他多重復幾遍,在重復中掌握知識。如果一個學生不會回答,待其他學生回答后,讓這個學生進行重復,直到這個學生真正學會。當班里接受較慢的學生都學會了,這節(jié)課的目標就達到了。
組織教學要強化
課堂上必須強化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組織教學,反復組織教學。特別是低年級的課堂,組織教學要大于教學本身。在組織教學時,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回應,當學生說出“一二三,坐端正”時,教師必須關注每一個學生是否真正坐端正了。如果有一個學生沒有坐端正,教師就要繼續(xù)組織教學,直至每個學生都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低年級的課堂進行10多分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些小游戲適當放松,或讓學生進行思考、交流和練習,以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傊?,組織教學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讓每個學生都以最好的狀態(tài)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