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陶珊珊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學生德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從“注重愛國教育”“培養(yǎng)勞動觀念”“深化法律意識”三個方面出發(fā),對如何提高學生素養(yǎng),成為優(yōu)秀時代先鋒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德育;高中教學;愛國;勞動;法律
前言:“立德樹人,德育有為”德育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育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成為新的時代訴求,因此德育教育教學便顯得尤為重要,而想要實現(xiàn)這一點并非容易,需要設置專業(yè)化的課程,真正提升學生的德育思維。這個需要任課教師要深化新課程改革之中明確提及要,培訓學生養(yǎng)成完備的素質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五育并舉與對于民族的使命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真正推動新時代的學生,樹立正確的奮斗意識,加強學生文明意識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在學校集體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素養(yǎng)。
一、注重愛國教育
愛國教育是德育教育教學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只有熱愛祖國的學生才能形成強烈的民族共鳴感,是學生們應該擁有的基本素養(yǎng),當下學生們成長在新時代,他們對于祖國一路發(fā)展來的艱辛,因此任課教師德育培養(yǎng)的過程之中應該運用實例加以引導。
短短七十年,彈指一揮間,中華民族在無數(shù)前輩的努力下逐漸脫去了積貧積弱的外衣的,在2019年大閱兵上的,女兵方陣、科技兵方陣被全世界目睹的。同時,大閱兵當中的禮炮數(shù)量也是十分有講究的,教師詳細為學生講述了大閱兵中禮炮數(shù)量的由來,并幫助學生建立起濃濃的愛國與民族自豪感。通過這樣的解讀,不僅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程度,更能夠讓學生在演講的過程中感悟到中華民族一路發(fā)展而來的艱辛,讓學生個人的發(fā)展與中華民族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由此可見,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學生高尚品質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也是高中德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引領學生了解祖國的發(fā)展和壯大,才能夠使學生從心里升起對于祖國的熱愛。
二、培養(yǎng)勞動觀念
當下的學生們多時獨生子女,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勞動觀念明顯欠缺。因此在德育意識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當帶動學生學會主動勞動,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fā),而良好的勞動教育能夠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tài)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yǎng)成勞動習慣的教育。例如,在班級大掃除之中,任課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固定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固定的清掃內(nèi)容,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們親手擦拭著班級玻璃.清潔地面、整理桌椅,在每一位學生的齊心努力下,班級變得整潔溫馨,此時學生有明顯的自信心。此時任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家庭之中堅持勞動,并記錄的自己的勞動過程,有些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給母親洗洗碗,有些學生給父親泡上一杯愛喝的茶水,有些學生給爺爺奶奶捶捶肩,捏捏腿,這些都是勞動走入生活的重要表現(xiàn)。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充分發(fā)揮了勞動教學的積極之處的,這樣一來能夠充分調動的學生的勞動思維,發(fā)揮德育教學。
三、深化法律意識
我國始終堅持依法治國,推動學生學法懂法,知法用法也是德育教學之中最為重要的部分。隨著當下生活更加便捷,未知隱患逐漸也得成長中的孩子們帶來威脅,只有真正指導學生能夠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才能為每一位孩子健康保駕護航。首先任課教師可以為學生樹立教學目標,了解自我保護的相關的手段。在學生了解課堂的重難點之后,任課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演練,如任課教師隨機抽取一名學生來扮演校外人員,這名校外人員恐嚇威脅班級學生,造成他們不敢只身回家,逃避學習,此時學生們應當如何進行抉擇呢?學生經(jīng)過深思熟路后說:“我們可以尋求家庭保護,將事情如實反映父母,讓父母保護我們的安全。”還有學生說:“我們尋求司法保護,將事情的起因發(fā)展反映給警察叔叔,最好還能保留更多的證據(jù)。以此保護更多的同學們?!痹谶@樣的教學引導下,充分發(fā)揮了法律教學的積極優(yōu)勢,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是之中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這就需要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任課教師應當將深刻德育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只有緊密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才能真正搭建起教學過程之中的良性通道。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xù)關注本課題,以期全面提升為教學之中立德樹人意識,對于教學中堅守與變革的融合策略盡綿薄之力。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xù)關注“培養(yǎng)高中學生形成德育素養(yǎng)方法與策略探究”這一重要課題,以期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成為當代優(yōu)秀青年。
參考文獻:
[1]潘慧榮. 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文學教育(中), 2013,000(011):141-141.
[2]何飛.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中德育教學新模式[J]. 好家長, 2019, 000(037):1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