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靜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fā)展,我國也越發(fā)重視初中化學教學。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信息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初中是學生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下文中,將主要針對網絡環(huán)境下初中化學教學實踐進行深入分析,以此來轉變教學模式。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初中化學;教學實踐;思考
前言
在信息化的時代下,新課程改革有明確提出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化學提供動力。在這種趨勢下,開始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為初中化學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
一、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
(一)應用網絡環(huán)境優(yōu)化教學方式
初中化學理論性比較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優(yōu)勢,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的不足,在網絡環(huán)境下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開發(fā)更多教學模式,比如情境創(chuàng)設法等,都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發(fā)揮信息技術最大的作用,利用網絡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盡量貼近現實,布置教學任務,明確教學目標,用任務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探索[1]。比如:在學習有關水資源保護的知識點時,通過互聯網技術收集和課堂內容相關的資源,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浪費水資源的視頻以及后果,繼而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向學生提問:生活污水中都含有哪些有機物?這些污水會帶來哪些后果?新聞中的“水華”蘊含哪些化學原理?通過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挖掘學生的內在學習潛力[2]。
(二)應用網絡環(huán)境整合教學資源
初中化學教材都是經過專業(yè)人員精挑細選決定的,完全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但是化學知識過于枯燥,缺乏趣味性,學生很難對其產生興趣。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深入,教學資源在不斷更新,教師在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優(yōu)勢能夠挖掘有趣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有趣的體驗,呈現理論資源,提供實踐的機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3]。比如:在學習有關氧氣的制法時,通過信息技術下載化學資源,能夠在教學開始前播放視頻,讓學生對實驗步驟有一個簡單的了解,明確其流程,在試驗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化學試驗的有效性[4]。
(三)更新教學觀念,強化網絡意識
教師在化學課堂的引導者,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yè)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化學教學實踐,對化學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加深對網絡環(huán)境的認識,深入挖掘網絡教學資源,實現有效的化學教學,為學生構建高效的化學學習課堂。例如:在化學課堂上,對課堂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應用網絡資源備課,提高網絡應用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培訓,發(fā)揮網絡環(huán)境的最大應用價值[5]。
二、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反思
(一)實現知識的補充及更新
在網絡環(huán)境下,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對化學知識的更新,對其進行補充,擴寬學生的知識面,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網絡是一種媒介,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初中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剛接觸化學知識,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范圍,學習難度系數比較大,作為啟蒙教材不能局限在教材中。教師應當將化學知識與生活情境結合在一起,拉近學生與化學之間的距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網絡運用中,不能僅局限于課堂,需要進行有效的交流,在課下在班級群內遠程交流,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種交流能夠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補充課堂上沒有的知識點,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啟發(fā),完成日常教學任務。
(二)學生學習習慣的全面更新
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網絡信息技術體現了教學思路的轉變,可以給化學課堂帶來無限可能。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為后續(xù)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了解,收集網絡上的化學知識,將其作為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瘜W不能僅靠理論學習,還需加強對其的實踐應用,實現知識遷移,在課堂上講解化學方程式,堅持實事求是得到理念,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掌握化學知識,培養(yǎng)質疑意識,主動探索,在核心素養(yǎng)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
(三)實現課堂組織形式的轉變
在網絡信息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作為課堂輔助工具,能夠完成教學形式的轉變,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把課堂交給學生,組織翻轉課堂,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收集資源、設計課程教學計劃。在化學課堂上,加入與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和學生一起進行化學實驗。例如:用玻璃罩子罩住蠟燭,觀察氧氣,讓學生直觀看到氧氣的作用,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理解。貼近生活進行講解,簡化抽象的化學知識原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化學小實驗,達到教學目標。
結語
根據上文可以得知,網絡環(huán)境在教育領域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個學科的課堂上。初中化學具有一定的難度,理論性較強,學生僅憑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很難對其進行理解,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優(yōu)勢能夠挖掘有效的教學資源,實現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在化學實踐中積極引用科學的策略,為化學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做到課堂與網絡環(huán)境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 周志華. 在初中化學實驗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實踐研究[J]. 中華辭賦, 2019, 000(002):P.133-133.
[2] 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實踐探索[J]. 教育研究, 2020, 3(6).
[3] 高志標, 邵忠德, 畢建洪. 基于初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綠色化學教學研究[J]. 廣東化工, 2020, v.47;No.413(03):269-270.
[4] 吳文勝, 劉雅芬, 劉家儀,等. 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現狀的調查分析[J]. 廣東化工, 2019, 46(08):226-228.
[5] 祝錢. 例談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變式和遷移策略[J]. 化學教學, 2020, 000(003):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