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秀蘭
摘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早已提出,成為了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始終需要堅持和凸顯的核心理念,教師紛紛圍繞該理論對教學的方法進行改革。從現(xiàn)階段來看,在教學實踐中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缺少深度,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全面研究和執(zhí)行的課題。本文將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談一談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關(guān)鍵詞:學生中心;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引言:
在語文課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于閱讀理解,這是一個需要學生充分參與和思考的環(huán)節(jié)。要想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達到知識與思想齊進步的效果,就必須讓學生多說、多做,而不是用教師的講解來填滿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才能達到最佳的效益。
1.顛倒師生課堂地位
在過去的課堂中,教師總是開篇直講,學生還沒有瀏覽課文,產(chǎn)生思考,教師就將自己的觀點先入為主的強加給學生,這導致他們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想法,盲目的追隨教師的思路,如同學習的機器。如今,為了強調(diào)和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的中心位置,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這種授課模式,不妨讓學生成為“老師”,用學生自講的方式來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相互學習。
例如,在學習中學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天凈沙·秋思》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一天告訴學生第二天要學這篇文章,讓學生課下或者回家之后做好預習,也可以讓他們?nèi)ゾW(wǎng)上查一些資料,包括文章的寫作背景、翻譯之類的。等到第二天的課上,教師便可以采取新穎的方式進行提問,比如抽撲克牌、隨機點名等方法。
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多名學生,被選到的學生可以和大家分享對于這一課的翻譯、背景、中心思想,還有自己讀完《天凈沙·秋思》之后的感受。在每位學生講解完之后,教師要對他們的講解進行點評,找出講解錯誤的點,并輔導學生改正過來[1]。這種上課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信心,從而提高閱讀能力,進而提高語文閱讀成績。
2.組建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體現(xiàn)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只不過一些教師經(jīng)常陷入小組合作組織的誤區(qū),沒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益。有效的合作學習需要調(diào)動每一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要給予他們一些必要的引導,在分組和布置任務時都要靈活安排,精心設(shè)計,發(fā)揮每一名學生的長處,在小組中承擔一定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他們協(xié)作、探究、思考、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愛蓮說》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文言文想要表達的含義,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預習這一課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把小組排號,課上隨機選取兩組進行展示。教師也可以提問一些問題,比如在黑板上寫出本組認為這一課中容易寫錯的字是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這篇文章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例如,教師可以提問就《愛蓮說》中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教師也可以采取小組加分的制度,給每個小組加分,一個月一評比,分數(shù)最高的小組可以得到小禮物[2]。再比如,在學習中學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春》這一課時,為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將學生都帶到課堂中,首先就是教會學生事先準備好一些問題,并把這些問題寫在紙條上,每組派出一個人抽紙條。教師可以把課堂時間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各組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根據(jù)紙條上的問題進行討論,第二部分就是每組派一個代表來講解紙條上的問題,此時其他學生也可以對這名學生講解的內(nèi)容提出疑問,第三部分就是教師就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總結(jié),更正錯誤的地方,并加以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3]。
3.創(chuàng)造趣味閱讀環(huán)境
將學生作為課堂中心并促使他們主動學習的前提是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如果學生不愿配合教師,教師的一切準備和設(shè)計都將是徒勞的。只要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無需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他們自然會靜下心來學習,且這樣的學習往往是高質(zhì)量的。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教師應盡全力營造出帶有趣味性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
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對文章進行基本的講解,讓學生大致了解這篇文章講了什么內(nèi)容,并且標注關(guān)鍵詞。之后,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關(guān)于《桃花源記》的視頻,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桃花源記》,之后再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以情景劇的方式對《桃花源記》進行展示,比如每組組員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人扮演漁人,有人扮演村民等等,為了更加還原情景,學生也可以課下做一些道具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篇文章內(nèi)容。最后再讓每名學生獨立翻譯這篇文章并表明文章的中心含義、作者思想感情等,寫在一張紙上交給教師,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這篇文章理解得更加通透。
4.對課外知識進行拓展
學生的閱讀應該是廣泛的,不應只是局限于課本知識。由于有些學校明令規(guī)定禁止在學??凑n外書,這大大限制了學生的閱讀時間,所以語文課上應該每周給學生留一些時間閱讀。教師可以規(guī)定在周幾的某節(jié)課,這節(jié)課學生可以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上課的時候讓科代表把每個人的書發(fā)下去,下課了再交上來放到教師辦公室。教師也可以讀一讀學生讀的書,如果學生讀完這本書,可以和教師談一談對這本書的看法,這樣也便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習慣,讓學生認為閱讀不是一種壓迫,而是一種享受。達到這種效果,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4]。
5.結(jié)論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方式非常重要,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閱讀教學。有趣活躍的閱讀教學方式遠比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更讓學生能夠接受。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獨立判斷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閱讀水平。為了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fā)展,教師必須對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設(shè)計。
參考文獻
[1]張京京.基于學生中心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研究,2020,3(8):11-12.
[2]石新春.以學生為中心探析語文閱讀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6,No.280(04):180-180.
[3]劉娜.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索[J].赤子,2018,000(006):6-7.
[4]王松.基于信息技術(shù)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路徑探尋[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No.509(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