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教育部等五部門發(fā)布《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提出要充分激發(fā)學校、教師和學生應用線上教育教學資源的積極性,推動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fā)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線上教學可以打破時空的局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參與性與自主性,因此,它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為了提高線上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立足于語文教學,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總結了小學低年級語文線上教學策略。
第一,重視課文預習。教師依托線上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進行充分預習,可為新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以釘釘平臺為例,教師在課前除了提出常規(guī)預習要求外,還可以結合釘釘平臺收集數(shù)據(jù)的及時性和多功能性特點,增加以下要求:(1)流利朗讀課文,并上傳朗讀視頻或錄音至釘釘“家校本”。(2)提出1~2個問題并寫在釘釘平臺“留言板”上。例如,在學習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材中《古詩二首》一課時,學生可以根據(jù)古詩中重難點字詞或詩句解釋等來提問,如“‘醉是什么意思?是楊柳喝醉了嗎?”“什么是‘綠絲絳?”與此同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收集學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在線上教學時做到有目的性、有針對性。
第二,提高學生參與度。在線上學習時,學生面對的是電子屏幕,缺少線下學習時師生間實時的語言、肢體及情感交流。即使是這樣的情況,教師也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強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例如,在正式上課之前,不少學生會在屏幕上打出“老師早上好”等問候語,這時教師可以念出學生的名字作為回應,以增強屏幕前的師生互動。在課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互動問答或合作朗讀環(huán)節(jié)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學習語文園地一“我愛閱讀”的《筍芽兒》時,教師可以開展師生分段配樂合作朗讀活動,并在結束后讓學生使用平臺的打分功能評定朗讀效果,從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第三,優(yōu)化作業(yè)評價方式。教師應依托線上教學平臺的優(yōu)勢,設置豐富多元的作業(yè)形式,及時反饋、總結學生學習成果并進行評價和獎勵。多元化的任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增加學生課外知識積累,還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語言感知的重要基礎。除了布置與課內學習相關的書面作業(yè)外,教師可以在釘釘平臺“打卡任務”里布置打卡活動,如要求學生進行每日早讀、每周背誦古詩和閱讀分享等,讓學生上傳朗讀、背誦及好書分享視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熱情繼續(xù)保持下去,教師要及時批改作業(yè),將完成優(yōu)良、堅持打卡的作業(yè)評為“優(yōu)秀作業(yè)”或獎勵學生“小紅花”。
第四,促進家校合作。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他們在電子屏幕的另一端是否認真上課,是否認真完成作業(yè),以及在教師批改作業(yè)后是否認真訂正,教師都很難監(jiān)督。因此,教師應引導家長做好配合工作,如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頻率,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學習情況,適當疏導孩子心理情緒等。為了加強家校之間的協(xié)作育人關系,教師還可以制定線上學習量化積分表。如果學生能做到所有課程按時進行在線學習,或在當晚20點30分前完成所有作業(yè),或其作業(yè)在今日獲選“優(yōu)秀作業(yè)”,則家長可以加5分。如果學生能做到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則家長可以加2分。與此相反,如果學生當天未提交作業(yè)、教師批改后未及時訂正作業(yè),則家長每次扣2分。此外,學生和家長可以共同自定義其他加分項與扣分項,并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分。教師要把表格的量化積分與學生特色評比、獎勵相關聯(lián),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綜上所述,線上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為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變革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推進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陳紫卉,深圳市龍崗區(qū)依山郡小學,廣東 深圳 518172)
實習編輯:劉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