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萍
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用趣味性的語言,激發(fā)幼兒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激發(fā)靈感,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趣味化情境,運用趣味性的內容,引起幼兒學習繪畫的興趣,讓幼兒在想象與創(chuàng)造活動中,自由聯(lián)想,積極進行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并在教師趣味化的評價中鼓起自信,增強信心。
幼兒階段的孩子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而繪畫能夠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體驗生活中的豐富情感。然而,在實際的美術集體活動中我們能夠看到,孩子們往往畫出千篇一律的太陽、房屋等,更有甚者對繪畫活動不感興趣,只是機械地進行模仿。顯然,在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下,幼兒的美術創(chuàng)新思維無法得到有效的發(fā)展,藝術表現(xiàn)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當主動改良以往的美術繪畫活動,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讓幼兒更加主動地使用繪畫來表現(xiàn)自己內心的想法。
一、趣味化語言,激發(fā)繪畫思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藝術教育應在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币话銇碚f,相較于抽象的文字,色彩豐富的繪畫活動更能吸引幼兒的目光,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但是,幼兒的年齡較小,注意力也較為分散,當幼兒進行繪畫時,經常會出現(xiàn)“走神”等情況,無法將注意力完全放在集體活動上。那么如何讓幼兒長時間地進行繪畫呢?趣味性的語言就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美術類的集體活動中,教師可以使用趣味性的語言對幼兒進行引導和鼓勵,使幼兒在體會樂趣的同時,可以基于教師的趣味言語獲得養(yǎng)分,不斷激活繪畫的思維,增強繪畫的創(chuàng)造力。
例如,在組織幼兒畫“向日葵”時,教師就可以使用趣味性的語言,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主動地激發(fā)繪畫的思維。在活動剛開始時,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播放趣味音樂,并伴隨音樂背景,以豐富的表情進行描述:清晨,太陽緩緩升起,向日葵向著太陽招招手,說著“太陽,你好”;在正午時分,太陽升到向日葵的頭頂,向日葵則抬起自己的頭,對太陽說“你好呀,太陽”。伴隨教師趣味性的語言,幼兒主動地走進本次活動,并對向日葵的模型進行觀察,逐步認識向日葵的外形特征。緊接著,教師再使用趣味性的語言對向日葵的特征進行描述:向日葵擁有圓圓的花盤,在這個花盤上布滿了小小的房間,里面住著葵花籽,而花盤的周圍又帶有一圈花瓣,手拉著手,保護著中間的葵花籽。當幼兒熟悉了向日葵的結構后,教師再組織幼兒圍繞向日葵的主題進行繪畫,促使幼兒基于趣味性的語言主動地開展繪畫活動。
顯而易見,教師使用趣味性的語言與幼兒進行交流,能夠有效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使幼兒認為教師是他們的好朋友,以便在趣味性的語言環(huán)境下,幼兒對“向日葵”產生美好的情感。在情感的驅使下,幼兒會主動地參與繪畫活動,積極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向日葵”的美。
二、趣味化情境,引發(fā)繪畫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鼻榫吃谟變好佬g類集體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而相較于一般的教育情境來說,趣味情境能夠對抽象的概念進行具象化的處理,帶給幼兒視聽上的直觀刺激,從而變“說教”為“體驗”,改變幼兒學習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在布魯納提出的教育言論中,我們也能看到學習情境的重要性。所以,在繪畫類的集體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等現(xiàn)代化的教育資源,為幼兒創(chuàng)建趣味性的學習情境,促使幼兒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逐步萌生新的想法,產生美好的情感,進而產生繪畫的欲望。
比如,在“有趣的動畫形象”的繪畫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打造直觀的活動情境,有效引發(fā)幼兒的繪畫意識。具體來說,在活動中,教師使用多媒體為幼兒播放一些耳熟能詳?shù)膭赢嬜髌?,使幼兒從這些趣味性的動畫中,主動地將目光放在活動中。之后,教師暫停動畫片,引導幼兒分析這些動畫形象的特點,以便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畫出一個帶有個人特色的動畫人物形象。
顯然,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促進集體活動中趣味情境的創(chuàng)建,能夠讓幼兒的思維、情感等主動融入到美術集體活動中,以便幼兒在形成真實的感官體驗中,積極地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活動。
三、趣味化內容,調動繪畫興趣
在幼兒繪畫類的集體活動中能夠看到,當繪畫的內容相對有趣時,幼兒會產生愉悅的情緒,主動地參與到繪畫之中;而當繪畫的內容枯燥、單一時,幼兒也會降低繪畫的欲望,形成疲倦感。所以,教師應當在繪畫指導前,對幼兒的實際生活和興趣愛好等進行深入分析,以便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幼兒設定趣味性的內容,使幼兒主動地進行思考和繪畫。此外,教師也要考慮到幼兒之間的差異性,為幼兒設定可供選擇的繪畫內容,以便幼兒真正地基于自己的喜好,充分調動繪畫的積極性。
以“我的好朋友”的繪畫活動為例,教師就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為幼兒創(chuàng)建自由繪畫的環(huán)境,充分調動幼兒的繪畫興趣。在幼兒真正下筆進行繪畫前,教師先與幼兒進行談話,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與朋友相處時的情境,主動架起與朋友間友情的橋梁。隨后,教師組織幼兒描述自己的朋友,逐步引導幼兒認識到臉型的差異,讓幼兒嘗試使用不同的圖形來組合臉型。之后,幼兒畫出朋友臉的輪廓,并添加不同的五官,凸顯自己朋友的特點。緊接著,教師再引入幼兒感興趣的話題“你想要與你的朋友一起做些什么呢?”使幼兒主動畫出自己感興趣的畫面,在暢想游戲中提高繪畫的興趣。
教師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幼兒引入趣味性的話題,并創(chuàng)建相對自由的繪畫環(huán)境,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繪畫興趣,使幼兒畫出自己想象中的畫面,逐步提升幼兒的繪畫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繪畫教學活動時,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讓幼兒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激發(fā)幼兒對事物的情感,帶著積極的情緒情感去作畫,不僅有助于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激發(fā)幼兒的潛能,讓孩子們在思考中積極表達,在繪畫中勇于表現(xiàn),這樣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才會層出不窮。
四、趣味化形式,改變單一方式
以往,幼兒開展繪畫的形式較為單一,只是單純地使用畫筆描繪精彩的畫面,長此以往,幼兒的繪畫興趣會大打折扣,以至于繪畫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而豐富多樣的繪畫方式,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能力,也能夠拓展幼兒的繪畫形式,使幼兒在不斷變換的繪畫模式中,增強繪畫的積極性。因此,針對同一個繪畫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使用多種形式來進行藝術表現(xiàn),使幼兒透過多種渠道完成美術作品的感知,以便在多樣化的形式下,體會到美術活動的樂趣。
比如,在“美麗的菊花”這一集體活動中,幼兒就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展開繪畫活動,從而在增強繪畫興趣中,提高繪畫能力。菊花是秋天非常有代表性的花卉,也擁有著獨特的外形結構,在活動中,幼兒可以先對菊花的外形進行觀察,了解菊花的特點。隨后,幼兒可以使用鉛筆描繪菊花瓣兒,進一步感知菊花瓣的形態(tài)結構。緊接著,教師再指導幼兒使用彩鉛、水彩和油畫棒等繪畫工具畫出菊花,使幼兒透過不同的繪畫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菊花的美,體會到菊花的魅力。
教師打破常規(guī),引導幼兒以多種繪畫方式畫出菊花,能夠改變幼兒繪畫的形式,帶給幼兒多種繪畫體驗,以便幼兒在保持繪畫興趣中,提高自身的繪畫能力。繪畫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教師要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比如用棉簽畫一串紅,用蔬菜印畫,用水果拼盤表現(xiàn)花鳥魚蟲等生活中的事物。教師要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提供多種藝術創(chuàng)作的材料,水墨畫、線描畫、噴繪畫、水印畫、漿糊畫等,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達到玩與學的統(tǒng)一。
五、趣味化評價,獲得成就感
評價是美術集體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透過評價環(huán)節(jié),幼兒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主動改進自己的問題。但是,在傳統(tǒng)形式下都是教師個人對幼兒進行單向點評,致使幼兒的主體地位逐漸消逝,參與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弱。同時,在這一評價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獲得的評價意見也帶有鮮明的主觀色彩,很難讓幼兒從相對廣泛的角度認識自己。所以,為了讓幼兒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教師可以優(yōu)化傳統(tǒng)評價模式,打造趣味性的評價體系,逐步激活幼兒的興趣。
例如,在“手指畫”的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建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活動,使幼兒逐步成為評價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并從評價環(huán)節(jié)中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當幼兒學習了在手指印上進行添畫的基本技能后,教師組織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導幼兒講述自己添畫的構思,以便幼兒獲得繪畫的成就感。隨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相互點評,使每個幼兒都可以獲得同伴的贊賞。最后,教師再從自身的專業(yè)視角出發(fā),夸贊幼兒作品中的優(yōu)點,讓幼兒在鼓勵和表揚中,更加享受繪畫活動。
在對幼兒的作品進行點評中,教師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幼兒對他人的作品進行點評,能夠讓幼兒從評價環(huán)節(jié)收獲愉悅的體驗,不斷激發(fā)繪畫的欲望和動力。同時,教師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要隨意用“好不好”“美不美”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在幼兒眼中,不管自己的作品怎樣,那都是自己心血的結晶。教師要用鼓勵的眼光看待幼兒的作品,努力找尋幼兒繪畫作品中的亮點,簡單的“你的畫構思很好”“線條流暢”“布局均勻”等,將評價運用到點子上,讓幼兒從評價中有所收獲,這樣,既使幼兒體驗到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快樂,又能在交流評價中找到差距,確定下一次改進的方向,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水平。
總而言之,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趣味繪畫活動的開展,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語言、趣味情境、趣味內容、趣味形式等,努力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以便幼兒在主動進行繪畫中增強繪畫的動力,逐步提高繪畫能力,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