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雄,高海軍,招芳霞,趙國江
東莞市大朗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770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種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存在器質(zhì)性心臟病變,就會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情況嚴重時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該病需在臨床上進行緊急處理,常見于器質(zhì)性心臟病患者,患者會出現(xiàn)室上性心動過速度、心房顫動等癥狀,進而影響血流動力學,最終導致心力衰竭等[2]。這類疾病為陣發(fā)性發(fā)作,發(fā)病較快,且致死率較高,是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3]。有學者認為,給予快速型心律失?;颊呒皶r有效的治療在改善預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東莞市大朗醫(yī)院急診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颊?6例,分析胺碘酮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東莞市大朗醫(yī)院急診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颊?6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56~71歲,平均年齡(62.81±2.36)歲,發(fā)病時間1~8 d,平均發(fā)病時間(3.12±0.84)d,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55~72歲,平均年齡(63.74±2.13)歲,發(fā)病時間1~7 d,平均發(fā)病時間(3.43±0.57)d。一般資料對比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患者均知情同意者;無嚴重心肝腎功能疾病者。排除標準:近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者;合并腦出血者;甲狀腺功能異常者;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監(jiān)測患者心率,進行常規(guī)檢查,給予硝酸甘油藥物,并進行抗凝治療,治療7 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胺碘酮(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3254)150 mg,該藥加入20 ml 5%葡萄糖溶液中,10 min推注,然后改為靜脈滴注,1 mg/min維持,6小時后減至0.5 mg/min,一日總量不超過1 200 mg。情況好轉(zhuǎn)后改為口服,1次/d,1次0.2 g以下,治療7 d。
治療效果: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室性早搏消失)、有效(臨床癥狀、室性早搏有明顯改善)、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心功能指標:LVEF、LVEDD、E/A值;心率、收縮壓、舒張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97.67%)高于對照組(83.7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61 5,P<0.05)。
治 療 后,觀 察 組LVEF(65.71±2.68)%,LVEDD(56.81±2.40)mm,E/A值(1.41±0.06),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心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3)E/A值tP LVEF(%)治療前38.76±2.42 38.62±2.55 0.261 1 0.794 6治療后55.65±2.39 65.71±2.68 18.370 8 0.000 0 LVEDD(mm)治療前35.23±2.48 35.84±2.58 1.117 7 0.266 9治療后42.37±2.31 56.81±2.40 28.426 0 0.000 0治療前0.42±0.15 0.43±0.13 0.330 3 0.742 0治療后0.61±0.05 1.41±0.06 67.167 5 0.000 0
治療后,觀察組心率(136.82±12.56)次/min,收縮壓(135.28±10.78)mmHg,舒張壓(55.73±8.11)mmHg,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相關指標對比(±s)
表2 相關指標對比(±s)
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P心率(次/min)治療前150.73±13.28 150.28±12.64 0.160 9 0.872 5治療后145.29±12.37 136.82±12.56 3.150 6 0.002 3收縮壓(mmHg)治療前151.83±12.61 150.74±11.49 0.418 9 0.676 3治療后144.82±11.46 135.28±10.78 3.976 1 0.000 0舒張壓(mmHg)治療前79.65±6.74 79.38±6.64 0.187 1 0.852 0治療后65.38±9.63 55.73±8.11 5.026 1 0.000 0
觀察組(4.65%)低于對照組(20.9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07 9,P=0.023<0.05)。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種多發(fā)性疾病,器質(zhì)性心血管疾病、藥物中毒等都是導致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還有些患者由植物神經(jīng)功能異常引起。這類患者主要為人體心率起源部位存在異常或心搏頻率異常,常表現(xiàn)為胸悶、心悸、心跳暫停等,必須進行急診救治,否則會威脅其生命安全[4]。在臨床治療中,鎮(zhèn)靜及吸氧為常用治療方式,但是這種治療方式僅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在病情控制方面效果不佳。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療中,認為降低心室率,或?qū)⑵滢D(zhuǎn)復位竇性心律,避免心衰等的發(fā)生為治療關鍵[5]。當前該病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必須進行深入的研究,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
本研究結(jié)果中,治療有效率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LVEF,LVEDD,E/A值,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胺碘酮是一種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為一種輕度非競爭性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能有效延長心肌組織不應期,還能延長動作電位,進而較好的消除折返激動[6]。同時,該藥對冠狀動脈及周邊血管具有擴張作用,對甲狀腺激素代謝影響較大[7]。將其應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療中,能阻斷體內(nèi)鈉離子及鈣離子等,進而減緩竇房結(jié)自律性,對冠狀動脈起到擴張作用,進而保證血氧有效供應,增加心排血量,改善患者臨床癥狀[8]。本研究中,在患者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推注胺碘酮,然后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期間保持合適的滴速,并且在病情好轉(zhuǎn)時改為口服,效果較好。胺碘酮靜脈給藥起效快且半衰期短,能達到較好的血藥濃度,并且其血藥濃度能通過口服而得以維持,最終發(fā)揮藥物效果[9]。本研究中,胺碘酮治療患者主要出現(xiàn)血壓降低、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這種情況的發(fā)生與該藥擴張外周血管、減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性能等有著密切聯(lián)系[10]。在實際治療中,心動過緩情況可通過靜脈注射得以改善,可能與藥物非競爭性阻斷有關。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注射速度不能過快,防止出現(xiàn)其他不良癥狀。患者用藥期間,還應該進行密切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及處理異常[11]。
綜上所述,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療中,能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血壓及心率,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