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山西省財政稅務??茖W校,山西 太原 030024)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三全育人”理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教育如何培養(yǎng)人指明了道路?!案鏖T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正是對高校專業(yè)課程建設的育人要求。茶藝服務技能實訓是旅游和酒店管理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程,同時也是其他專業(yè)的拓展選修課程。學生通過茶藝練習,了解中國茶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通過茶藝練習,感悟茶德,提升個人素養(yǎng);通過茶藝練習,認識茶藝師崗位,為職業(yè)發(fā)展服務,為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搭建橋梁。這門課程是踐行立德樹人的培育目標,力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滲透的典型案例。
茶藝服務技能實訓課程的知識內容按教學大綱分三部分:一是茶藝的基礎理論知識,具體包括茶的起源發(fā)展,茶的分類,茶的價值功效,茶與水、器皿以及環(huán)境的關系等與茶有關的文化知識;二是茶道理論內容,具體包括古今中外飲茶過程中的精神感悟,即茶道、茶德、茶禮等;三是茶藝理論與實踐,主要是以綠茶、紅茶、烏龍茶等為代表的茶藝沖泡流程實踐練習。茶文化、茶道、茶藝,這三者都是課程思政的理想載體,保障這些載體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須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途徑。本文以授課過程中的茶藝——綠茶沖泡技能為例,簡單探討在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如何將茶藝訓練的知識元素與立德樹人育人理念相結合的具體過程。
高職學生的整體特征是自我管理能力較弱,但求知欲強,動手能力較強。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在實踐中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茶藝服務技能實訓課程注重技能操練,是傳統(tǒng)文化的課程載體,通過茶葉沖泡的技能點練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注度,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綠茶沖泡技能操練的前置學習內容有綠茶的概念、綠茶的分類、綠茶的加工、名優(yōu)綠茶等相關知識作為鋪墊。教師要通過講解綠茶知識引導學生懂茶理、順茶性,得出綠茶沖泡的理論依據(jù)。綠茶是“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茶湯如青山綠水,有極高的藝術觀賞性,所以沖泡器皿宜選擇可視性強的玻璃器皿茶具,敞口的玻璃器皿可以突出綠茶清爽的高香,致密的器皿材質可以使品飲者獲得更好的口感。教師在授課中,要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效,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特點,引導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激發(fā)學生走進茶學科的橋梁。在綠茶沖泡技能訓練課程導入中,教師可以使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第四集中的一段視頻,即演員張國立飾演的紀曉嵐為太后吟誦的一段盧砼的文章《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通過膾炙人口的七碗茶詩可激發(fā)學生沖泡茶飲的迫切性。教師在解讀這首茶詩時,要對綠茶、陽羨茶等茶葉知識進行普及,為綠茶沖泡鋪墊茶理。同時,也可以對唐代飲茶方式做簡單回顧,啟發(fā)學生感悟人生不得志之事十之八九,要不計世俗、拋卻名利、修身養(yǎng)性,追求開闊的精神境界,學習綠茶“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精神品質。在教學實踐中,以這種方式導入課程內容是行之有效的。
關于綠茶沖泡技能點學習的課程安排有兩個學時,要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培養(yǎng)目標——了解綠茶的概念和沖泡流程;能力培養(yǎng)目標——熟練使用杯泡法沖泡綠茶;素質培養(yǎng)目標——激發(fā)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愿望并懷有探索的興趣。課程實施過程具體包括:布置課前任務,朗讀《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使用學習通上傳作業(yè);課前十分鐘播放音樂《平湖秋月》;課中點評課前作業(yè)完成情況,插入詩詞內容講解,以微課形式介紹陽羨茶、茶文化知識如采茶、 制茶、泡茶以及歷史背景下“茶稅”的概念,再用一段視頻引出教學內容,學習綠茶沖泡。學生分小組學習,創(chuàng)設“以茶繪艱、以茶思友、以茶言志”的上、中、下三段不同內容的意境,讓學生“原汁原味”地感受作品原有的思想感情,這三個意境的創(chuàng)設都以綠茶沖泡技能為核心。
茶藝服務技能實訓課程在《琵琶行》《高山流水》《平湖秋月》《漁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等傳統(tǒng)茶樂中緩緩拉開序幕。茶藝的音樂不同于一般的通俗音樂,它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大多旋律靜雅,以反映自然之美、人文情懷為主,可以很好地營造泡茶氣氛。學生可以很快地從浮躁中沉靜下來,專注于當下。學生學習的專注讓每節(jié)課都充滿了儀式感,慢慢體會茶性精神,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針對綠茶“色綠、味醇、香幽、形美”的四絕特色,在茶樂選擇上,建議選擇節(jié)奏較為簡潔明快的曲目如《高山流水》,也可以選擇《平湖秋月》,在音樂中江南美景躍入眼簾,享受做個在草木間行走的茶人,體會“天人合一”的飲茶境界。
茶藝是一門美學藝術,注重禮儀禮節(jié),講究規(guī)矩,儀式感由此升華。上課時,教師認真地給學生鞠躬行禮,學生大聲地向教師問好,傳統(tǒng)的尊師重教思想在這一聲聲問候中成為良好的習慣。
綠茶沖泡的茶席是有講究的,茶盤中的茶器,左面是干器,右面是濕器,中間是主泡器,需認真地碼放,教師既要有科學嚴謹?shù)闹螌W原則,也要有對傳統(tǒng)文化的膜拜。拋開學生的唏噓聲,教師要反復強調靜心,做到眼觀鼻,鼻觀心,同時娓娓道來茶藝流程:翻杯、賞茶、溫杯燙盞、注水、醒茶、沖泡、分湯,按照流程一道道工序下來,有如一幀一幀慢鏡頭的電影回放,整個茶室安靜如水,陽光灑落在茶室的茶席上, 音樂緩緩地包圍著每一個人,在這樣極具儀式感的氛圍中,每位學生的臉上都洋溢著恬靜的微笑,大家都沉浸其中,專注于當下。一泡結束,心靜如水,安之若素,此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學生的內心和諧是構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條件。
綠茶沖泡環(huán)節(jié)是學習的重點,按照國家茶葉協(xié)會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fā)布的《綠茶沖泡標準》,其基本程序應包括14個環(huán)節(jié),即備具—布具—行禮—翻杯—賞茶—溫杯—置茶—浸潤泡—搖香—沖泡—奉茶—品茶—續(xù)水—收具。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注重細節(jié),沖泡者要謹言慎行,久而久之,這些環(huán)節(jié)打磨的是人的耐性,做人做事亦如沖泡,條理清晰又井然有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痹诰G茶沖泡的14個環(huán)節(jié)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四個重要認識”,即“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培養(yǎng)學生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把學習、觀察、實踐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善于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fā)展方向、把握社會的主流和支流、現(xiàn)象和本質,養(yǎng)成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茶藝服務技能實訓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教學宗旨,從政治認同和國家意識、品德修養(yǎng)和人格養(yǎng)成、學術志向和專業(yè)倫理等三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本文以綠茶沖泡為例,通過技能要求體現(xiàn)了價值引領,具體的實施途徑如表1所示。
表1 綠茶沖泡技能要求與價值引領
一節(jié)優(yōu)秀的茶藝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儀式感不同于形式感,課堂中儀式感的力量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輸”。
每節(jié)課結束后,教師給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就是回家泡杯茶給自己、給家人、給朋友,在學習平臺上分享沖泡一杯茶的感悟。業(yè)廣惟勤,通過多個場景的反復練習,在教學中收到的反饋也頗多,這是師生共同收獲的人生感動。有的學生分享空杯心態(tài),“滿招損,謙受益”;有的學生分享茶事致知,精行儉德;有的學生分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茶藝課可以教給學生如何泡茶,如何品飲;學生在沖泡、品飲的過程中,充分享受沖泡的樂趣,感悟人生哲理,在茶葉的起起落落中懂得人生也需要拿得起、放得下。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尤其是技能型課程。學習綠茶的沖泡技能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參加茶藝大賽、取得茶藝師證以及在頂崗實踐中施展技能,也是課堂學習內容的有效延展,在上述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學生進一步精煉技藝,自我提升,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品茶,如品人生。真正的好茶,能經得起沸水的考驗;真正的人品,能經得起時間的打磨。用茶藝滋養(yǎng)每個人的心性,用茶德規(guī)范人的言行舉止,用茶禮重構有序的環(huán)境,用茶文化增強每個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