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今年來,陜西省安康市公安局緊盯社會治安形勢,緊扣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主職主責要求,堅持黨建引領,聚力創(chuàng)新驅動,實施重點突破,著力先行示范,激活固本強基、創(chuàng)新發(fā)展“七大引擎”,打出一系列落地見效組合拳,構建多維創(chuàng)新發(fā)展格局,力推公安派出所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一、“雙品培驗”,
把牢黨建引領“方向盤”
堅持黨建促隊建、隊建促工作,依托市公安局以培育檢驗新時代公安機關共產黨員特別優(yōu)秀品質和人民警察特別優(yōu)秀品質為核心的“雙品培驗”政治建警工程和智慧管理平臺,拓展黨建引領向基層延伸載體,在派出所落地生根,推動派出所民警輔警學習教育與“雙品培驗”無縫對接、深度融合。全市134個派出所全部建立政治建警“雙品培驗室”,實現了派出所民警輔警學習在平臺進行、教育在中心開展、實效在網上檢驗,構建打造以“教育學習、業(yè)務融合、綜合評定、獎懲激勵”為主要內容的閉環(huán)培驗體系,同步開展以案促改和“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推動派出所主題學習教育活動走深走實。安康公安“雙品培驗”做法被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黨建辦肯定。
二、“所隊融合”,
耕好強基固本“責任田”
堅持科學分類、精準施策,深化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
“一室兩隊”建機制。在派出所設立勤務指揮室,組建社區(qū)警務隊、執(zhí)法辦案隊:勤務指揮室作為“警務管理中樞”牽動“兩隊”;社區(qū)警務隊值守辦公,融入社會治理,開展基層基礎工作;執(zhí)法辦案隊偵辦轄區(qū)治安案件。全市22個派出所推行“一室兩隊”模式。
“所隊融合”激活力。整合警力資源,集約使用警力,優(yōu)化警務運行,統(tǒng)籌巡警、交警融合到派出所,破解警力配置、裝備建設、經費保障等難題。全市33個派出所完成“所隊融合”改革,實現民警職責更明確,崗位勤務更規(guī)范,運行機制更高效。
“一警多能”提效能。在警力較少的集鎮(zhèn)農村派出所,按治安實情設置民警勤務崗位,推行“一警多能、一警多?!本瘎者\行模式,推動“警力整合、職能融合”目標定位落地見效,機構設置進一步優(yōu)化、職能劃分進一步明晰,提升派出所民輔警“防管控打服”綜合潛能,激發(fā)派出所內生動力。
三、“一警一點”,
筑牢平安建設“前衛(wèi)哨”
推動警力下沉、警務前移、陣地前控。以中心城區(qū)與各縣區(qū)城關城區(qū)每300至500人、農村自然村為單位設置警務聯系點,將機關警力下沉前置與基層派出所警力實行捆綁作業(yè),實行“一見二熟三織網,四找重點分類防,五靈信息六理案,七治八服九宣傳,雙十管總保平安”的“十步工作法”;實現警務向聯系點流動、要素向聯系點集中、服務在聯系點運行、問題在聯系點解決,推行“全警參與、整體聯動、AB崗互補”的模式;實行錯時工作機制,推進警務網點和綜治網格“雙網聯動”,組織開展矛盾化解、隱患排查、聯防共治、平安創(chuàng)建等工作。全市共設置城區(qū)警務點1465個,配置警力1683人,做到人員、警務、陣地三前移,解決警力下沉難、警務覆蓋不到位的瓶頸,織密城鄉(xiāng)社區(qū)防控網,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構建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的扁平化警務模式。
四、“指尖警務”,
搭建警民聯系“連心橋”
蒿坪派出所把警務拓展到群眾指尖上,依托手機互聯網載體,以派出所為基礎,深化“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通過“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開源數據,組建轄區(qū)村組、社區(qū)、行業(yè)以及單位“百警連萬家”網格微信群,派出所民警添加群眾微信好友,建立微信關系,收集微信信息,對轄區(qū)16至60周歲重點年齡段人口全采集、全覆蓋、全管理,建立微信數據庫,組建“指尖警務”工作室,讓指尖警務落地,在群眾心里扎根,實現警務工作從網上向指尖延伸。紫陽縣公安局在全縣17個派出所建立“指尖警務工作室”,在縣局組建“指尖警務中心”,開辟手機互聯網群眾路線新路徑,搭建民警與轄區(qū)群眾指尖對話交流橋梁,在安全防范、便民服務、警情提示尤其是打通電詐宣傳防范“最后一步”上,紫陽“指尖警務”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受到省、市領導肯定。
五、“智慧導航”,
構架治安防范“雷達站”
做實派出所前沿管控陣地,把智能安防基因植入居民小區(qū),激活社會治理末梢。以小區(qū)或單位為基本單元,建設前端感知、智能預警、精細管控的智慧警務新模式,加強小區(qū)周界安防、智慧門禁、人像抓拍、智慧車禁、分析比對研判預警等功能的建設和集成,讓智慧警務在平安社區(qū)建設中落地生根,推動小區(qū)房屋、人員、車輛等治安要素全天候、全時段、全方位精準管理。全市160個“智慧安防小區(qū)”建設有序推進,實現刑事案件“零發(fā)案”。推動構建綜治、住建等部門聯合推進模式,從新建小區(qū)規(guī)劃、公共基礎建設以及老舊小區(qū)升級改造等落實資金保障,形成推進合力,為派出所加強前沿陣地管控插上智慧翅膀,受到省公安廳推介。
六、“精準防范”,
牽住主業(yè)回歸“牛鼻子”
堅持“防為先、防為主”,持續(xù)唱響“控發(fā)案、惠民生”主旋律,緊盯防范短板,緊抓源頭治理,打造“加強社會矛盾化解,精準防范命案;加強治安防控措施,精準防范侵財案件;加強重點人員管控,精準防范個人極端暴力案(事)件”的三個精準防范升級版。創(chuàng)新推行“一人四管”“三調聯動”“四色管控”“全民反詐”等措施。安康推行“三個精準防范”經驗做法被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廳推介。
七、“一所一品”,
做實先行示范“風向標”
安康公安機關以標準化、等級化和“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chuàng)建為主線,堅持基層首創(chuàng)、先試先行,組織開展“一所一品”創(chuàng)建活動,為派出所工作注入發(fā)展?jié)摿?,涌現出一批亮點品牌派出所。漢濱西城、漢陰城關派出所被命名為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嵐皋城關、石泉喜河派出所成為標準化建設的標桿,旬陽呂河派出所探索實施“挨戶防”深化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白河西營派出所推行“老趙反詐工作法”構建微信反詐宣傳新渠道,寧陜城關推行“四位一體”護學崗提升工程守護校園安全,受到省公安廳、省教育廳推介。
(作者系陜西省安康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支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