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川 王文韋 劉新紅
王道元校長。
北京四中。
馬國川:在名校當校長壓力是不是很大?
劉長銘:是,壓力很大。
這幾年我覺得教育在某些方面在退化,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老師講課手里拿習題集講課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就是刷題。所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老師的課上幾乎找不到痕跡。
什么叫做素質教育,不是學什么不學什么的問題,不是學點唱歌跳舞就是素質教育,一天到晚就是考試數(shù)理化就不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實際上關鍵的問題是你是不是關注了教育對象的身體、人格、心靈、社會性和諧的發(fā)展,甚至包括一些重要的文章里頭都在談,好像應試教育擠占了素質教育的時間,我們?yōu)榱送七M素質教育,我們的音樂也要納入到考試科目里面,美術也要納入,這恰好是出了問題。
馬國川:劉校長,這個講得非常好,正因為這種二元對立的,或者是對于素質教育不科學的認識,導致這么多年“烙燒餅”似的,強調素質教育的時候就把科學講一點,文體、書法也進課堂。
劉長銘:總是做加法。我們在課程內(nèi)容上不能再做加法了,一天就24個小時,不可能變成48個小時。但是這些教育的因素、元素在各個學科里面都有,我們只要在各個學科里面都滲透就可以了,不必非得在課程內(nèi)容上做加法。
我們國家倡導的教育目標,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這不是五個人的事情,是一個人的事情,是每個老師在自己的工作中時刻都要想到德智體美勞是我一個人的事情,不是說學校我們有體育活動,有文藝活動,有這活動那活動就可以了,必須水乳交融式地融為一體來體現(xiàn)在我們老師的教學工作中。
北京四中前校長劉長銘。
馬國川:你當時構想的學校是個什么樣子?
劉長銘:其實當時我們都不是很清楚,后來我常常說三個詞,我說我們希望四中成為學府、社會和家園。
學府就是說我們要崇尚學問,我希望四中的老師將來能夠出幾個教育家,能夠提出我們對教育的精辟、深刻、獨到的理解,所以我們要主張老師去做學問,只有老師去做學問,那么將來才有可能引導學生去潛心鉆研。
社會是指,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讓學生全面體會社會生活。所以四中的活動非常多,除了學校的社團,比如說每年我們都有社會實踐,每個學生都要到農(nóng)村去支教,這成為學校的一個必修的課程。
家園是說我們的學校應該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這個學校就是他永遠眷戀的地方。其實我們今天談熱愛祖國,我們無非就是熱愛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這段時光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這些生活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一些不能割舍的東西,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對家鄉(xiāng)對祖國深深熱愛的情感。
馬國川:講的非常好,愛國主義絕對不是空洞的,它實際上首先來自于你家鄉(xiāng),對你周圍的人的一種熱愛。
劉長銘校長在潤澤學校校園內(nèi)。
劉長銘:我說今天我們對學生進行愛國的教育,應該走出兩個誤區(qū),一個就是走出仇恨的誤區(qū),不要一提愛國,就想從1840年開始講起,就是我們過去多么的落后、多么的恥辱,教育的效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產(chǎn)生共鳴,再談過去的恥辱,其實在有些情況下不一定能夠引起學生青少年內(nèi)心的共鳴。
今天是什么時代了?今天我們提出來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今天的愛國就是要思考,我們中國怎樣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來談我們的愛國教育。
當然了,歷史永遠不可改變,我們不應忘記這個歷史,但是我們不能夠因為愛國就一定要去憎恨別的國家、憎恨別的民族,因為這種仇恨會讓我們失去理智和理性。今天社會上看到的一些所謂的“愛國”行為,實際上在我們看來是一種愚昧,是一種無知。如果你要影響世界、改變世界,甚至引領世界,就不能永遠仇恨別人。
另外,我們也不一定非得做什么事情都是為了給祖國爭光。你把事情做成了,你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所以在我們的教育中,我不反對我們應該有一種對祖國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但是我覺得我們的目標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馬國川:您覺得一個好學生是什么樣的?
劉長銘:做了40多年教育,接觸了很多的學生,我現(xiàn)在越來越認為,其實每一個孩子都特別可愛。過去人家問我,說你看你在四中工作了30年,你接觸的都是好學生,你現(xiàn)在在潤澤學校,你能喜歡這兒的學生嗎?他們的學習可能不如四中的學習成績那么優(yōu)秀。
我實事求是說,我特別喜歡現(xiàn)在的這些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很多非常好的方面,比如說他們的表達、演講,去年北京市有一個中學生的辯論賽,我們初一的孩子去參加,結果我們一上陣,遇到的是匯文中學高二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