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鶴
合唱課在高校聲樂專業(yè)中一直是核心課程,近些年,在網(wǎng)絡上也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非?!梆B(yǎng)耳朵”的流行合唱作品,流行合唱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成為很多高校合唱團排演的首選作品。對于流行合唱的定義,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的文字概念。一般會把流行歌曲改編的合唱作品稱之為流行合唱,但由于流行歌曲的曲風、種類非常之多,某種意義上說,包含了現(xiàn)代音樂中所有的音樂風格,所以流行合唱尚沒有一個準確的文字概念,也不會有統(tǒng)一的音樂風格。這些音樂風格包含了外來的、流行于西方的藍調(diào)、爵士、R&B、Pap、搖滾、民謠、鄉(xiāng)村音樂、音樂劇音樂、雷鬼、拉丁音樂等等,也包含了這些外來的流行音樂與我國傳統(tǒng)音樂相結合以后的一些音樂風格,比如:流行+戲曲風格、流行+民歌風格、流行+古詩詞風格等,眾所周知,我國的戲曲種類和民歌種類浩如煙海,當流行音樂與這些民族的戲曲、民歌相結合以后,又形成了若干新的演唱風格。這些風格的作品涵蓋面很廣,也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聽感覺。比如流行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說唱臉譜》,就是京劇與流行音樂相融合的代表,其合唱改編作品也頗具特色,經(jīng)常引入高校合唱課中使用。近幾年譚維維演唱的一首華陰老腔和搖滾風格相結合的《給你一點顏色》,一經(jīng)播出就火爆網(wǎng)絡,后由渭南師范學院合唱團改編成合唱,新穎的藝術效果讓觀者難忘。
在教學上,流行合唱課的排練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合唱課的授課模式:分聲部視唱歌譜、帶歌詞演唱歌譜、多聲部合練、處理作品。課堂以指揮老師講解和學生演唱為主,學生參與度也很高,但主要是圍繞著“唱”的手段在進行教學活動。但對于流行合唱作品的風格多樣性,僅在“唱”上下功夫,學生很難準確的把音樂風格表現(xiàn)出來,即使有時指揮老師逐字逐句的去教,其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比如:合唱《軍港之夜》(金巍改編)第一部分是按原歌曲音樂風格演唱,節(jié)拍為2/4;第二部分則改編成圓舞曲風格,節(jié)拍為6/8;第三部分改編成布魯斯風格,節(jié)拍為2/4。學生們雖嚴格按照歌譜的音符與節(jié)拍演唱,但是作品風格很難準確詮釋,尤其像“布魯斯”這種屬于現(xiàn)代音樂范疇的音樂風格,音樂專業(yè)院校的學生也很少涉獵,一般高校音樂專業(yè)開設課程均以西方古典音樂為主,因為平時少有這樣的積累,所以在演唱時就會無從“開口”,往往唱不出其韻味來。這就需要合唱排練課上的指揮老師進行有效的教學,讓學生盡快能找到其風格的特點,并能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無疑,在具身認知論的視域下進行教學設計,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身認知論認為:“身體不是單純的肉身,而是具有生物學意義、生理學意義與社會學意義的活生生的生命體”[1]。“身體在認知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認知是通過身體的體驗及其活動方式而形成的”[2]。也就是說,身體經(jīng)驗和認知是相互依存的關系,身體經(jīng)驗獲得什么樣的信息反饋給認知什么樣的信息,由此決定了認知主體的思維方式和內(nèi)容,決定了認知主體通過信息形成的概念以及推理。較之傳統(tǒng)音樂的合唱,在流行合唱中身體的參與度是非常之高的,具體體現(xiàn)在豐富多樣的隊形變化和動作設計上。其核心原因是風格種類多、節(jié)奏變化多。在流行合唱作品中有這樣兩種情況:一種是純粹為增加舞臺表現(xiàn)力的節(jié)奏韻律,比如合唱《我愛你中國》(汪峰版)的結束部分,增加了拍手和跺腳的動作,烘托了作品的氣氛,達到推向高潮的藝術表現(xiàn)力;另外一種是作品風格決定的節(jié)奏韻律,在現(xiàn)代流行音樂中不同的音樂風格就有這不同的節(jié)奏。比如:流行于拉丁美洲地區(qū)的拉丁音樂,本身就具有較強的舞蹈性和鮮明的節(jié)奏感,其節(jié)奏形態(tài)主要是把休止符納入節(jié)奏中,形成比較短促、具有顆粒般律動感和流動性的音樂韻律。在演唱帶有連音線的音符時,要將長時值節(jié)奏做“短化”處理。而像布魯斯(藍調(diào))節(jié)奏則以三連音為基礎,在演唱中要把所有的節(jié)奏都要做“三連音”的處理,都要表現(xiàn)出“三連音”的節(jié)奏律動,并在這種節(jié)奏基礎上發(fā)展出一種新的節(jié)奏型——Shuffle節(jié)奏。Shuffle節(jié)奏成為布魯斯節(jié)奏的基礎,它的特點是樂曲中所有的八分音符都要演唱成“三連音的前兩個音相連在一起”,從而形成搖擺動感韻律。那么在訓練的過程中,身體參與到節(jié)奏的訓練中,有利于學生作品風格的掌握。也就是說學生必須跟著不同的音樂風格進行身體的律動,或做短促休止形成的拉丁音樂風格,或做搖擺的布魯斯音樂風格等等。
在教學設計中,把身體參與列入教學內(nèi)容的首位,讓學生真正在身體參與中獲得認知,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軍港之夜》為列:根據(jù)作品中第三部分布魯斯風格,做以下設計: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音頻播放 布魯斯歌曲《Isn’t She Lovely》片段欣賞 身體隨音樂自發(fā)舞動2講解 Shuffle搖擺節(jié)奏 聆聽3音頻播放Shuffle節(jié)奏音樂 隨節(jié)奏跟著老師搖擺4隨節(jié)奏搖擺5把Shuffle節(jié)奏帶入歌曲中邊唱譜邊搖擺身體 跟著老師邊唱邊搖6把歌詞帶入演唱 帶歌詞邊唱邊搖
“身體在知識的生產(chǎn)和再生產(chǎn)過程中,不是被認識的客體或?qū)ο螅钦J識的主體,發(fā)揮著構建知識的作用”[3]。從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學生的身體參與成為獲得認知的手段,而且是主要手段,這與傳統(tǒng)的單一的“聽”或者單一的“唱”有明顯的區(qū)別。
“心智在大腦中,大腦在身體中,身體在環(huán)境中”[4]。具身認知的情境性觀點認為,“認知是發(fā)生在現(xiàn)時的、具體的情境之中的,必然受到具體的物理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因此認知不僅是具身的,而且是發(fā)生在具體情境之中的情景,是身體的延展。心身是一體的,心身與環(huán)境也是一體的,不可分離的”[5]。在流行合唱的教學設計中,指揮老師應根據(jù)作品內(nèi)容編創(chuàng)一個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去體會作品情感或者情緒的表達。讓師生共同參與到構建的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身體體驗,從而呼喚心聲與身體一起與音樂作品的情境融為一體,讓認知的獲得變得生動,讓具身認知有了足夠的延展性。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指揮老師應引導學生在構建的情境中參與、體會、感知,并積極與教師對話、溝通,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這種情境體驗應分為音樂風格的情景體驗和歌詞內(nèi)容的情境體驗兩種。關于音樂風格的情境設置,主要營造出與這種音樂風格相適宜的氛圍場景,一般以視頻展示為主。比如:布魯斯風格的情境設計在一間燈光昏暗的酒吧,學生作為體驗者也假象自己涉身于其中,跟隨者人們散座在各個座位上,手里拿著雪茄,慢品著雞尾酒,酒吧的舞臺上一支樂隊正在演奏著,薩克斯手一邊吹奏、一邊跟著節(jié)奏扭動著身體。這種情境的設置首先是文化的屬性要一致,看似與音樂無關的一些物件,卻是屬于這種文化的標志。布魯斯風格的場景肯定不會出現(xiàn)在茶館,也肯定不會拿著旱煙袋或者茶壺。文化屬性的認同很容易讓參與者獲得共鳴,使其更能容易的接近這種文化,才能更好的融入到這種場景中,從而更好的掌握這種音樂風格。
關于歌詞內(nèi)容的情境設置以合唱《故鄉(xiāng)的云》(劉孝揚編)為例,情境分詞面意思直達和內(nèi)涵延伸兩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境設計1、詞面意思直達意境:一條長長的鐵軌,“我”(每一個學生都把自己假設成這個畫面人物)背著背包,失意和挫敗感都寫在臉上,孤獨的眺望遠方,此時“我”的內(nèi)心波瀾壯闊,這些年闖蕩的成與敗,以及對故鄉(xiāng)及親人的思念,對人生的領悟……2、內(nèi)涵延伸意境:電話的兩頭,一邊是沮喪著臉的“我”,一邊是慈祥的母親?!拔摇毕蚰赣H述說著工作的辛苦與不易,母親輕聲漫語的安慰著“要保重身體,實在不想做了,就回家老家做一份工作,不要太強求”。學生融情入境,扮演角色,體會人物的心境對話與交流 引導學生講離家在外求學時,第一次打給父母的電話中交流了什么?啟發(fā)學生對理想的追求以及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如何正確面對。 學生講述為主思政點 和學生一起總結:感恩父母;熱愛家鄉(xiāng);追求夢想;直面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具身認知里的身體與情境密不可分,如若離開情境,其實踐活動必受很大的影響,認知過程也就受阻,因此身體在情境中的體驗,有助認知。認知不僅是涉身的,而且也是涉情境的。
具身認知論認為“借助于隱喻,人們將無法以身體經(jīng)驗知覺的抽象概念映射到一個可以直接與身體的感知運動系統(tǒng)相關聯(lián)的具體概念領域(如空間關系),從而實現(xiàn)對抽象概念的體驗是理解與表征”[6]。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無法用身體直接感知的抽象概念映射到一個看上去并無關聯(lián)的情境中,但卻能讓學生身體感知到的,從而獲得對這個抽象概念的理解。也可以說“學生可以借助能夠直接感知的、有形的、簡單的具體概念去理解難以感知的、無形的、復雜的抽象概念”[7]。
合唱屬于聲樂藝術的一種形式。眾所周知,聲樂的教學是最為抽象的、最不直觀的,是手摸不到、眼看不見的,并受個體的生理結構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影響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合唱課的排練除了有著同樣的問題以外,還有著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讓群體的聲音達到統(tǒng)一。高校合唱課有的是以班級為單位,有的是以系為單位,所以其人數(shù)少則20人,多則可能超過100人;其次,要讓群體的音樂風格做到一致;再次,讓整個合唱團的肢體動作做到整齊劃一。要想讓這么多生理結構和理解差異不同的人同時理解并能掌握課堂關于聲樂技能、音樂風格及肢體動作的知識點,指揮老師的講解語言必須做到通俗易懂,其語言表達的語意應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為基準,就低不就高,這樣才能使整個合唱團成員的理解成功率達到較高的百分比,否則這個合唱團很難成為一個高水平的團隊。這里的核心點是指揮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能做到通俗易懂,是否能做到口語化的、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具身認知理論中的“隱喻映射”無疑是最好的、最能直接提高教師語言表達“通俗化”的方式。
在流行合唱教學設計中,指揮教師要拓寬思路、多方考證,把“隱喻映射”巧妙地體現(xiàn)在排練的各個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認知,便于學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識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技能點 隱喻映射無聲訓練哼鳴 模仿牛的叫聲 學生模仿牛的叫聲抬上頜練習:向上張嘴 播放獅子等動物張嘴視頻,學生模仿 學生觀看視頻進行模仿氣息訓練:慢吸2、快吸3、慢呼4、快呼1、聞花香時慢慢吸入的感覺;2、被人嚇了一跳,倒吸一口涼氣的感覺;3、手拿熱水杯,慢慢吹涼的感覺;4、吹滅蠟燭的感覺學生根據(jù)幾種感覺的講解進行體會聲音訓練 聲音的方向:穿過后咽壁從眉心送出 就像扔鉛球一樣,從腦后向前做拋物線。 學生做扔鉛球動作進行體會節(jié)奏訓練 Shuffle節(jié)奏唱三連音的頭和尾部的點手里拿上彈力球,扔出去和彈回來接住的點,口中把這兩個點唱出來,反復做學生找扔出和接住彈力球的點,并跟著唱出這兩個點。歌詞講解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吹來故鄉(xiāng)泥土的芬芳 母親的電話打來,親切溫暖的話語 學生講離家求學后第一次給父母打電話的感受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一定要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學情狀況,編創(chuàng)設計貼近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情境,所設計的隱喻映射一定是通俗易懂的內(nèi)容、易于上手或者模仿的動作。這是把抽象概念與構建的情境、直接的感知融合在一起的有效途徑。通過這樣的教學實施,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習效率。這也符合了“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探究學科知識以及生活問題,合作建構思想與意義的過程,彼此相互傾聽與對話,共同創(chuàng)建自己的想法,從而實現(xiàn)自我體驗與經(jīng)驗分享的過程。[8]”的具身認知的教學理念。
具身認知理論認為:“認知是身體的認知,心智是身體的心智,心理過程、意識體驗是身體與環(huán)境互動的結果。離開了身體,就沒有什么心智,認知和思維基于身體,源于身體,是一種身體體驗”[9]。在各個學科的教學當中,教師們已經(jīng)逐漸認識到具身認知理論的優(yōu)越性和重要性,學生認知過程中身體與環(huán)境是融為一體的,在這個過程中,著重強調(diào)了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對于流行合唱的教學而言,學生身體參與度非常高,肢體動作決定著節(jié)奏的掌握、作品風格的把握。指揮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在風格多樣的流行合唱作品教學的設計當中,精心編創(chuàng)適合學生認知的情境,并在情境中多設計與學生的交流、對話,讓整個情境教學生活化、生動化,并易于理解、便于上手。教師把復雜難懂的技能知識點通過隱喻映射,講解為簡單易懂的概念。整個流行合唱教學過程,師生雙方應情緒飽滿、充滿激情與活力,體會流行音樂帶來的節(jié)奏韻律的美感,體悟流行音樂中對人生的思考,表現(xiàn)出當代年輕人的精神面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