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村中學一線工作多年,接觸過不少優(yōu)秀的孩子,他們陽光健康,積極向上,品學兼優(yōu),往往都是學校老師和家長贊不絕口的“別人家的孩子”。當然,學校和班級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他們的目標沒那么明確,學習的毅力恒心沒那么堅忍不拔,成績當然也不是那么理想,也往往不怎么會引起老師的關注。常態(tài)下還會有這樣一小部分孩子,他們學習意愿淡漠、基礎薄弱、成績很差、行為習慣問題多多,成為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學生。以上種種,不同狀況的學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性,相較而言,非智力因素更重要一些,其中學習動力機制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內(nèi)容。筆者就自身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接觸的中學生學習動力問題做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影響因素
1.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影響巨大,我校學生家長大多學歷不高,讀過大學的比例很低,工作辛苦,收入比較低,缺乏教育引導孩子的能力、精力,要么對孩子不管不問,全憑自覺性,要么非打即罵暴力管教,家庭教育簡單低效,孩子多數(shù)貪玩不喜讀書,硬著頭皮一年一年讀下來。
2.學校教育的影響
目前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基本上是圍繞文化課考試開展的,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的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把學習異化為應試性訓練,所有文化課的學習都圍繞提高考試成績開展,這種教學模式違背認知規(guī)律,背離學習本質(zhì),很難讓學生有愉悅和成就感,反而可能隨著學段提升對文化課學習產(chǎn)生對立排斥的情緒,自然難以形成持久學習動力。
3.社會教育的影響
社會教育可以從兩方面理解,首先是這個時代媒體和朋輩的影響,在生活水平比較高,孩子們物質(zhì)需求能得到普遍滿足的情況下,孩子們很那產(chǎn)生那種以往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責任和使命感,在兒童時代關注的就是自己的精神需求。而網(wǎng)絡時代,媒體經(jīng)濟通過手機等媒介極大影響了孩子精神娛樂的需求,文化學習動力的產(chǎn)生一要對知識的渴望,二要對未來成長的高要求,當這兩點都不那么強烈甚至不復存在的情況下,自然難有學習的動力了。其次,是社會的價值體系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們,這個社會略顯浮躁功利,大多數(shù)人大多數(shù)時間精力的投入都希望獲得更多的即時的回報,家長和學校強調(diào)督促孩子讀書學習目的是提高成績,考好學校,找好工作,本意沒錯,但在價值觀念上有所偏頗,孩子們似乎覺得學習不好人生就一片灰暗,干脆自暴自棄的孩子并不少見。
(二)自身影響因素
1.性格特質(zhì)的影響
有不少人的天性就不喜競爭,對物質(zhì)生活沒有太多追求,不愿承受太大壓力,愿意在舒適區(qū)安安靜靜待著。這類孩子不管天賦如何,他們都不會對自己提太高要求,得過且過,小學階段父母提要求嚴管束可能還有些效果,到中學階段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觀念,和他們談學習動力就成為一件很吃力的事兒。這類孩子除非他自己受到重大刺激,否則很難成為積極上進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
2.智力因素的影響
文化課的學習尤其在我國的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是一件很累的活兒,要想戰(zhàn)勝自己的同學、朋友、鄰居家孩子、親戚家孩子,首先要在智力因素方面不落后,最好能領先一點,同樣的學習時間才能事半功倍,這樣的孩子成績一直比較優(yōu)秀,在各方面的比較中不落后,才會有較強的成就感,能保持較強的學習動力。反之,常常在比較中被碾壓的孩子們在一次次的打擊中,對學習只會多一些恐懼和疏離感。
3.心理因素的影響
智力和性格之外,心理因素也會對學生的學習動力產(chǎn)生較大影響,即便是同樣的智力和文化課基礎,心理素質(zhì)偏弱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在激烈的學業(yè)競爭中敗下陣來。對未來沒信心、不喜歡定目標做計劃,隨意性強的孩子很難長時間坐下來持續(xù)學習和提高學業(yè)成績。面對游戲、面對戀愛、面對娛樂時容易受誘惑的孩子學習動力顯然要差一些,他們更容易把學習的時間投入到其他方面而耽誤學業(yè)。
二、增強初中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方法
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大環(huán)境我們單個人無法改變,中學生又步入青春期,有個性有想法又有點叛逆,每天面對那些不喜讀書的孩子,我們只能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可以做出積極改變的行動。
1.改善課堂教學,淡化應試特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老師都要進入課堂進行各學科的教學,我們不能改變應試的格局,但可以改善自己的課堂,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有效處理,讓學生在學習更多感受知識的樂趣,體驗掌握知識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進而增強學習的動力。
2.理性面對學生,找出影響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由于影響因素眾多,不同學生動力不足的原因不盡相同,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在做教育工作的時候要學會對不同個案具體分析,找出癥結所在,對癥下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3.密切聯(lián)系家長,形成教育合力,改善學生學習動機
孩子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和家長的教育有關系,密切聯(lián)系家長,學校和家庭相互配合,一起努力,改善學生學習動力的機會就更多一些,孩子的成長會更加順利一些。
4.不斷學習提高,掌握教育規(guī)律,提高教育實效性
不少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不夠理想,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缺乏對教育規(guī)律的認知,不能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認識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才能按規(guī)律辦事。理解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機制,就能有條不紊教育引導孩子們提高學習興趣,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高級中學?程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