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很多人認為去個性化會增加人們的消極行為,但只是如此嗎?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教授認為,去個性化的同時也增加了個人對團體規(guī)范的服從。研究發(fā)現(xiàn),當團體成員在一起并產(chǎn)生去個性化效應時,他們可能會更遵守團體的規(guī)范而不顧其他社會規(guī)范。去個性化固然減少了人們獨立承擔責任的可能性,但同時也讓人們更服從特定團體規(guī)則。
由此可見,去個性化并不總是導致攻擊性或反社會行為——這取決于團體的規(guī)范如何。如果整個團體處于憤怒之中,而團體傾向是暴力行為,那么去個性化就會使得團體中的個人表現(xiàn)得很有攻擊性。如果團體傾向是積極的行為呢?去個性化就會使得團體中的個人華麗轉(zhuǎn)身,做出更多的積極行為。
作為教育者,我們可以通過營造去個性化的氛圍,引導學生遵守積極的團體規(guī)范,讓他們?nèi)谌雸F體,在集體中接受教育,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統(tǒng)一服飾——增強集體認同
人們參軍后,要第一時間脫掉舊衣服,換上統(tǒng)一的軍裝。軍裝一穿、軍帽一戴、腰帶一束,整個人煥然一新。新兵不僅僅是外在的服飾變了,同時,內(nèi)心認同也變了。新兵告別了舊的服飾的同時,也告別了舊的行為和思維模式。他們穿上了新的服裝,也就同時接受了新的形象、新的行為和新的思想。統(tǒng)一的服裝又代表了解放軍的整體形象,他們在不自覺間也深深認同了解放軍這一光榮稱號,并從里到外按照解放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這對學校的教育啟發(fā)可謂大矣!比如,很多學校要求學生穿上統(tǒng)一的校服,佩戴統(tǒng)一的?;?,這可以增加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校服、?;斩伎梢砸暈閷W校的象征,學校的校園文化、教育理念也蘊含其中。學生統(tǒng)一著裝,參加大型會議或者參與大型活動時,便會潛意識地認同學校文化,增強集體榮譽感,會更加自覺地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會盡最大努力為學校爭取榮譽,盡量避免給學校丟臉。
軍訓時,學生也要穿上統(tǒng)一的軍裝。學生穿上軍裝的那一剎那,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們?nèi)サ袅藢W生的角色,一下子認同了軍人的角色。他們站得比平時更直了,口號變得雄壯,動作如軍人般整齊標準。
再如,學校組織研學旅行,可以考慮讓學生佩戴統(tǒng)一的小紅帽,不僅便于辨認,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融入集體,便于管理和統(tǒng)一行動。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大家可以舉一反三。
同步口令——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剛?cè)雽W時不能很好地遵守規(guī)范。這時,班主任對學生說要遵守行為規(guī)范,他們可能聽不進去,即便聽懂了可能一會兒又忘了。于是,有經(jīng)驗的老師會使用口令教學。比如,有人不聽講時,老師喊“小眼睛”,學生便會接“看黑板”,一雙雙眼睛立馬唰唰地望著老師了;有人上課做小動作,老師說出口令“兩只手”,學生一齊回應“放背后”,于是,個個坐得筆直筆直的;上課有人竊竊私語,老師說“小嘴巴”,學生接“不說話”,教室里頓時靜悄悄的……
其實,學生統(tǒng)一喊口令就是“去個性化”的表現(xiàn)??诹畹膬?nèi)容帶有行為引導性質(zhì),可以讓學生遵守積極的行為規(guī)范。這樣的“帶節(jié)奏”效果立竿見影,小學低年級老師可以多多嘗試。通過口令引導,學生可以適應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
再比如,學校集會時,總有些學生東倒西歪,這時,老師就會大聲喊“立正”“稍息”“向前看齊”,效果也不錯。學生跑操時,有的班級跑得并不整齊,這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統(tǒng)一高喊“一、二、三、四”,在口號聲中,他們步調(diào)變得一致了。
其他種種,老師可以在工作中“見機行事”,在集體活動中讓學生同步行動,效果顯著,何樂而不為呢?
凝聚“靈魂”——堅定理想信念
通過“去個性化”,從外表及行為層面引導學生適應良好的團體規(guī)范,這些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的是要塑造學生的理想信念,從內(nèi)在激發(fā)學生,讓積極的理想信念入心入魂。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我讓全班學生集體朗誦《黃河大合唱》。在雄壯的音樂聲里,學生同時發(fā)聲。整場朗誦鏗鏘有力、氣勢磅礴,聽眾仿佛身臨黃河岸邊,耳畔傳來黃河的怒吼聲。在朗誦聲中,學生仿佛經(jīng)歷了那炮火連天的歲月,愛國之情在心中翻涌。
另外,四年級上學期在教學《延安,我把你追尋》一課時,我要求學生集體大聲朗讀,在朗讀中尋“延河叮咚的流水”,感受“棗園梨花的清香”,找尋“南泥灣開荒的镢頭”和“楊家?guī)X講話的會場”……在讀書聲中,延安精神滲透到他們的生命中,“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成為青春的主旋律。
此外,我還利用唱紅色歌曲、觀看紅色電影、走訪紅色革命老區(qū)等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讓理想信念教育直達學生心中,讓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嵌入到學生的靈魂中。
當然,班主任利用去個性化效應管理班級,是為了引導學生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集體意識、提升班級凝聚力等,這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并不矛盾。當班集體中人人都積極努力,學生個體的自我發(fā)展自然也水到渠成。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雙溝鎮(zhèn)佘營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