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東,林楠希,陳召容
(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廣東 廣州 510665)
棉纖維平均長度越長,短纖維的實際含量就越少,紡織出來的成紗斷裂強度也會隨之提高,斷裂的伸長率也會越高,紗線表面就越光滑;短纖維含量越少,精梳落棉越少,實際的棉纖維利用率就越高。因此,準確檢測棉纖維的長度可以實現(xiàn)紡紗工藝的合理優(yōu)化,提高產(chǎn)品質量,最終提高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效率。
隨著棉纖維長度檢測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棉纖維長度指標數(shù)量也在持續(xù)增加。不同的長度指標,使用的場合也難免存在差異。棉纖維長度指標主要分為以下6種。
(1)主體長度。在棉纖維長度分布中,主體長度是總質量或者總根數(shù)占比最大的那一部分纖維長度。在棉花貿(mào)易中,通常用主體長度指標評價棉纖維長度。(2)手扯長度。主要是利用手扯的方式,直接將纖維整理成一端平齊、伸直平行的纖維束,然后測量其中大部分纖維的長度。手扯長度與羅拉分析儀器測量的主體長度、大容量棉花纖維測試儀(High Volume Instrument,HVI)上半部的平均長度相近。(3)右半部平均長度,指的是在棉纖維長度實際分布中,主體長度以上各個組纖維質量的加權平均長度,用作工藝參數(shù)設計的主要依據(jù)。(4)上半部平均長度,指的是質量占據(jù)棉纖維1/2的較長部分的纖維平均長度。(5)平均長度,主要指棉纖維長度分布中,各個組纖維質量加權的平均長度。(6)短纖維質量分數(shù),是指短纖維界限下的纖維質量占總質量的百分數(shù)[1]。
本研究闡述了棉纖維長度的具體檢測方法,并分析了測試數(shù)據(jù),希望能驗證該方法的有效性。
通過分析棉纖維長度的兩種檢測方法發(fā)現(xiàn),采用手扯尺量法以及HVI法測試纖維長度,主要包含抓取纖維束、拉直定長以及量取纖維長度3個階段。通過分析,最終選擇依靠人力拉取,進行初步整理,利用毛刷針對梳夾中的棉束刷屏,利用黑絨板與刻度鋼尺進行量取。
(1)測試準備。直接將已經(jīng)制成的粘取插塊插到卷取鋼尺上,并且加以固定,然后拉開細窄的單面膠帶,直接在粘取的插塊上纏繞1圈,再手動拉直膠帶架的卷軸,讓拉開的膠帶的粘貼面直接朝上,一頭直接粘貼到粘取的插塊上,接著將第二電機開動,使用履帶和卷取帶輪帶動卷取鋼尺轉動,通過第二電機進行控制,按下一次,就會180°轉動鋼尺。 (2)刷理纖維。檢驗員用手拔取一定量的棉束,直接用手捏取棉束一端,另一端放在臺面的邊緣位置上。將第一電機開動,讓毛刷能順時針旋轉,以刷理棉束,之后開動轉機,在實際的轉動過程中,旋轉使用搖桿直接帶動毛刷,沿著擋板的運行軌道運動,從前端到達后端,在轉動過程中進行前后運動,達到平直整齊的狀態(tài)。(3)粘貼步驟。針對已經(jīng)完成梳理的棉束外端,與膠帶內(nèi)側邊緣相互粘貼,通過按壓的方式,讓棉束前端被夾持,然后慢慢抽出棉束,在按壓力的作用下,下層的棉纖維被粘貼到膠帶上,接著轉動卷取鋼尺,將其卷取到粘取插塊上。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棉束平直整齊的一端纖維能夠完全被粘貼到粘取插塊上。(4)長度量取。取下粘取插塊后,利用毛刷進行梳理,再將其放到定長槽中,用鋼尺測量長度,并做好記錄[2]。
2.3.1 實驗室內(nèi)驗證
(1)測試對象與測試方法。由于棉纖維性質的影響,品質指標的數(shù)值不會太穩(wěn)定,難免產(chǎn)生一定的波動。標準樣品的檢測結果是多次檢驗后的平均值,也可以直接看成波動較小的纖維樣品。因此,本研究主要選擇棉花長度/強力標準樣品作為測試樣品,本身具有較強的代表性[3]。樣品a:長強陸地棉,長31.0 mm,長度整齊度指數(shù)為84.7%;樣品b:短弱陸地棉,長24.9 mm,長度整齊度指數(shù)為84.7%;樣品c:長強皮馬棉,長34.9 mm,長度整齊度指數(shù)為85.8%;樣品d:短弱皮馬棉,長28.2 mm,長度整齊度指數(shù)為80.8%?;谏鲜鰳悠愤M行分析。
通過粘貼式的棉纖維長度檢測儀進行測試,并且記錄數(shù)據(jù),然后采用t檢驗法測試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2)測試結果與分析。通過測試儀針對樣品做好檢驗分析,檢驗的結果見表1。
表1 檢驗的結果
在t檢驗結果中,a為0.695、b為2.025、c為2.213、d為﹣0.471,在自由度f為9、達到95%的置信水平時,通過4種標準棉樣纖維檢測,t測驗均為|t|<t0.05=2.26。這就表示,測試的結果和標準值沒有明顯的差異,也說明本次檢測可靠性與準確性較高[4]。
2.3.2 實驗室間驗證
(1)方法。通過選擇均勻的棉樣,然后按照規(guī)格制作6份盲樣,每一份都包含6只不同規(guī)格的棉花樣品,通過驗證單位進行盲樣的測試。
(2)結果與分析。針對各個驗證單位,對應的平均值和標準差見表2。
表2 棉樣纖維長度檢測實驗室間驗證結果
通過柯克倫檢驗法對各組標準差進行分析與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數(shù)據(jù)本身沒有出現(xiàn)離群值。
本研究使用了新方法,主要是將手扯尺量長度檢測法和HVI長度檢測法的技術特點相結合,并且選擇使用粘貼力替代人工,選擇利用機械模塊的動作組合代替手工操作部分,優(yōu)化了檢測流程,同時大幅度減少了人力損耗。新方法不僅速度快、成本低,檢測數(shù)據(jù)也更準確,操作非常簡單[5]。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棉纖維長度的檢測方法越來越多,現(xiàn)階段需要做的就是從中選擇關鍵的檢測方法,并且結合多種方法,滿足棉纖維長度檢測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