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市土門鎮(zhèn)衛(wèi)生院 何 軍
自從入秋,貼秋膘就成了很多家庭餐桌的主題,羊肉湯、紅燒肉、豬蹄等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輪番登場。殊不知,盲目貼秋膘,不僅起不到滋補的功效,還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健康危害。最近一段時間,因暴飲暴食引發(fā)急性胰腺炎而到醫(yī)院急診就診的患者就明顯增多。那么,什么是急性胰腺炎?為什么暴飲暴食會引發(fā)該病?哪些誘因還需要規(guī)避呢?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導致胰酶異常激活,引起胰腺組織的自身消化,嚴重時可引起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的疾病。急性胰腺炎主要分為輕型(水腫型)和重型(出血壞死型)兩種,盡管目前醫(yī)療水平較高,急性重型胰腺炎的死亡率依然高達15%~20%。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癥狀是突發(fā)的持續(xù)性上腹部疼痛,可伴有惡性、嘔吐、腹脹及發(fā)熱等,急性重型胰腺炎還可伴有低血壓、休克,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比如呼吸衰竭、腎衰竭、腸梗阻等并發(fā)癥。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與暴飲暴食、膽源性疾病、血脂異常等有關,外傷、手術等也會誘發(fā)急性胰腺炎。
胰腺有兩種分泌腺體,包括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前者主要分泌胰島素,用來調節(jié)機體內的血糖水平;后者主要分泌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這3種酶統(tǒng)稱為胰酶,用來參與食物的消化。正常情況下,胰酶絕大部分是無活性的酶原,與胰腺組織細胞隔離。胰腺腺泡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滅活少量有生物活性的胰酶,這是胰腺避免自我消化的生理性防御屏障。當胰液進入十二指腸后,在腸激酶的作用下胰酶酶原才被激活,成為有生物活性的消化酶,開始對進入小腸的食物進行消化。而當大量油膩食物進入消化道后,可反射性地引起胰酶增多,這種被“引爆”的胰酶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自身的胰腺組織當成吃進去的肉、魚一樣加以消化分解,造成胰腺組織的充血水腫,嚴重時甚至潰爛、出血和壞死,從而誘發(fā)急性胰腺炎。
膽總管結石、膽道蛔蟲癥及膽總管周圍炎癥,是導致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其中以膽總管結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占絕大多數(shù)。正常時,膽總管和胰管匯合于十二指腸壺腹,其胰管內壓高于膽道內壓。一旦膽管結石或膽道蛔蟲嵌頓在壺腹部時,即會導致壺腹部的梗阻性狹窄,引起壺腹部奧狄氏括約肌痙攣。這時,胰管內壓力降低,膽管內壓大于胰管內壓,膽汁逆流入胰管,造成胰液排泄受阻不暢,胰液中的各種胰酶被激活,對胰腺產(chǎn)生了自我消化。
酒精可以促進胰液分泌,當胰管不能充分引流大量胰液時,胰管內壓升高,引發(fā)腺泡損傷。酒精在胰腺內代謝時還會產(chǎn)生大量活性氧,也能促進炎癥反應的激活。
血脂異常是由不同原因導致的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過低的一種全身代謝異常性疾病。其中,高甘油三酯與急性胰腺炎發(fā)病有很大關系。甘油三酯堆積在胰腺中,激活的胰酶會使甘油三酯分解為大量游離脂肪酸,剩余未與白蛋白結合的游離脂肪酸呈很強的毒性,易引起胰腺腺泡細胞和小血管損傷,從而導致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生。
此外,手術或檢查過程中導致的胰腺組織損傷;使用某些藥物,如磺胺類、噻嗪類利尿劑、硫唑嘌呤、糖皮質激素等;感染腮腺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體等;伴有影響胰腺功能的基因突變或遺傳疾病;腫瘤、胰管結石引起的胰管阻塞等因素,也都會引發(fā)胰腺炎。
因此,胰腺炎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規(guī)律作息,避免暴飲暴食、酗酒,發(fā)生膽道疾病時要積極治療,以預防發(fā)生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