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暉,王 蓉,高登峰,周 媛,呂亞瑞,馬 樂
(1.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心內科,陜西 西安 710004;2.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臨床中常表現(xiàn)為持續(xù)胸骨后疼痛、胃腸道不適、低血壓等癥狀,多由情緒劇烈波動、勞累過度、便秘等因素引發(fā),不及時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1]。西醫(yī)對AMI的治療主要通過手術、降脂、控制血壓、抗血小板等方法進行,雖然能夠及時挽救患者生命,緩解臨床癥狀,但是如何有效改善患者預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仍需進一步探討[2]。中醫(yī)將AMI歸于心痹、胸痹、心病等的范疇,認為多由飲食肥甘厚膩、情志受損、年老體衰等因素,使機體氣血瘀滯、心脈不通而發(fā)病,因此在AMI的治療中應以活血補氣,祛濕抗栓為主[3]。愈梗通瘀湯主要由生曬參、黃芪、川芎、大黃等藥物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濕益氣之效,在AMI患者的治療中應用逐漸廣泛。研究發(fā)現(xiàn),愈梗通瘀湯能有效改善AMI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再住院率[4]。但是目前關于其對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和心功能的影響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納入AMI患者140例,對此進行了分析。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對照組男39例,女31例,年齡45~79歲,平均(62.62±7.79)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11 h,平均(6.65±1.47)h,伴糖尿病28例,高血壓41例,飲酒史19例。觀察組男41例,女29例,年齡43~76歲,平均(62.19±7.61)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10 h,平均(6.77±1.55)h,伴糖尿病26例,高血壓43例,飲酒史16例。兩組性別、基礎疾病、飲酒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進行。
病例納入標準:經心電圖、心肌標志物指標、臨床癥狀等的診斷,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關于AMI的診斷標準[5],同時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中關于AMI的辨證標準[6];認知功能正常;符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指征;資料完整;接受隨訪。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肝腎等其他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嚴重感染性疾??;活動性出血;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心肌??;用藥依從性差;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2 h。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兩組入院后均行PCI術,對照組行常規(guī)的控制血壓、調脂、抗炎等治療,在此基礎上服用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國藥準字H20123116)75 mg/次,1次/d。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于術后使用愈梗通瘀湯,方劑組成為:生曬參、黃芪、廣藿香、佩蘭、紫丹參各15 g,陳皮、當歸、半夏、川芎、延胡索各10 g,大黃6 g。隨證加減:心胸煩熱,加地黃10 g、麥冬12 g、石斛30 g;大便困難,加火麻仁、桃仁各10 g;臥不安,加首烏藤30 g。每日1劑,水煎成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評價:治療后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療效評價標準[7],顯效:治療后,患者胸痛等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和實驗室指標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胸痛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心電圖和實驗室指標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②血清學指標: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取血清,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新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肌鈣蛋白T(cTnT)變化,均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 ③血液流變學:使用血液流變儀(淄博恒拓HT-100B)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全血高切黏度(HSV)、血漿黏度(PSV)和纖維蛋白原(Fib)水平。④心功能: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GE公司VIVID-7)對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進行評價,探頭頻率為2.5 MHz,包括每搏輸出量(SV)、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和左室重量指數(shù)(LVMI)。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見表1。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 見表2。治療前,兩組的H-FABP、hs-CRP和cTn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H-FABP、hs-CRP和cTnT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其中,觀察組的H-FABP、hs-CRP和cTnT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3。治療前,兩組的PSV、HSV和Fi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PSV、HSV和Fib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其中觀察組的PSV、HSV和Fib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2.4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4。治療前,兩組的SV、LVEDD和LVM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SV均明顯增加(P<0.05),LVEDD和LVMI明顯降低(P<0.05),其中觀察組的SV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LVEDD和LVMI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隨著生活方式等的改變,AMI發(fā)生率逐漸上升,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新發(fā)AMI超過50萬例,且逐漸呈年輕化趨勢,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居民主要的致死性疾病,為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8-9]。AMI在臨床中的西醫(yī)療法主要包括PCI、抗血小板藥物等方法,雖然能夠快速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情況,但是在改善患者預后方面效果仍然不甚滿意[10]。愈梗通瘀湯屬于治療AMI的經驗方劑,近年來,雖然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AMI中,我國積累了較多的經驗,但是在愈梗通瘀湯與西藥結合對AMI的療效及其作用機制仍然需要更為深入的研究[11]。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這可能是由于愈梗通瘀湯方中生曬參、黃芪能夠補氣活血、行氣化瘀、補脾固脫,紫丹參和當歸能夠補血、活血、理氣、止痛,延胡索、川芎能夠鎮(zhèn)痛祛瘀、理氣通脈,廣藿香、佩蘭能夠調節(jié)脾胃、祛濕、鎮(zhèn)痛,大黃可祛瘀生新、解毒瀉濁,陳皮、半夏能夠健脾、燥濕、化痰、散結、理氣。諸藥合用,可達益氣活血、鎮(zhèn)痛祛濕、補血祛瘀、解毒瀉濁之效,進而使AMI患者胸陽自振,臨床癥狀和心電圖指標等得以明顯改善[12]。
研究發(fā)現(xiàn),hs-CRP等炎癥因子可經由補體等多種途徑引起心肌細胞和血管內皮損傷,阻礙心肌微循環(huán),引起心功能受損,在AMI患者病情的進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3]。cTnT、H-FABP為AMI診斷中常用的心肌標志物,與心肌損傷嚴重程度、心肌梗死面積密切相關[14]。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H-FABP、hs-CRP和cTnT水平下降更為明顯,提示愈梗通瘀湯可能通過對患者機體炎癥因子水平等的調節(jié),使心肌損傷減輕,心肌梗死面積下降,進而促進了AMI患者的恢復。這可能是由于愈梗通瘀湯中黃芪內含皂甙、黃酮等活性物質,能夠通過對心肌細胞膜質子泵活性、自由基生成等的抑制效果,增強正性肌力,減緩心肌細胞凋亡,改善左室內壓,進而起到良好的心肌保護效果,使cTnT、H-FABP水平明顯下降[15]。此外,方中川芎、延胡索內含有槲皮素等活性物質,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等效果,進而有助于機體炎癥反應的下降,減輕由炎癥因子所致的心肌損害[16]。
研究發(fā)現(xiàn),血液流變學指標改變在AMI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關鍵作用,患者血液黏度增加可對心肌血供產生不良影響,促進AMI的進展[17]。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這可能是由于愈梗通瘀湯方中,生曬參內活性物質能夠有效調節(jié)血脂水平,抑制AMI的進展,紫丹參內含多酚酸鹽等活性物質,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抗氧化、活血等效果,川芎內阿魏酸能夠舒張血管,改善動脈粥樣硬化,調節(jié)心肌血供,進而使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得到有效改善[18-19]。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與單用西藥比較,聯(lián)合應用愈梗通瘀湯可明顯改善心室重構,促進患者心功能的恢復,這可能是由于愈梗通瘀湯方中,生曬參、黃芪能夠通過促進血管新生,有效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心臟負荷,此外,還可通過對心肌細胞膜鈣離子水平的調節(jié),提高對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進而使AMI患者的心功能得到進一步改善[20]。
綜上所述,愈梗通瘀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AMI的療效確切,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FABP、hs-CRP和cTnT水平,改善血液流變學和心功能指標,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