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
摘要:從學習最初一二年級簡單的造詞、造句開始,到三四年級的習作鍛煉,對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字功底的要求逐漸提高,也對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設立了更高的門檻。在習作練習中遇到一些普遍的困難,導致習作教學效率低下的后果。由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使用思維導圖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語言能力,增強學生的寫作功底,推動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小學語文進一步蛻變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應用;習作教學
小學階段的三四年級是由低年級向高年級轉變的過渡階段,這時期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和引導學生語文思維向高層次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復雜交錯的關系圖像植物根莖脈絡一樣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將關鍵詞與知識點建立有效聯(lián)系,開發(fā)大腦的無限潛能。如果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構建圖文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記憶的準確度和效率,但不足以讓學生徹底理解習作學習,因為這是一種表面學習,而且思維導圖容易讓思維任意發(fā)散和延伸,具有不可控令人分神的特點,為了使其更適合于語文習作教學,我們需要改良其內在邏輯、結構和使用方法的。
一、發(fā)散思維,選取題材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寫作時間不長,對習作內容了解不夠充分,所以學生在寫作文的開始階段,往往面臨著無話可說、無字可寫的困境,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寫文如同造句,雖能拉長篇幅,卻毫無重點如同流水賬,只知道湊字數(shù)。原因總結有三,其一是小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學習生活忙碌,生活環(huán)境過于狹隘,例行公事般的日子讓學生難以耐心觀察身邊的點點滴滴,很少去觀察生活日常中的趣事,從而缺乏寫作的靈感,其二是學生對寫作抱有恐懼心理,把寫作想象得很困難,沒有勇氣去克服;其三是小學生缺少靈活多變的思維,處于思維發(fā)展的初期階段,看待事物只浮于表面,語言表達也不夠精練。
思維導圖可以在這種情況派上用場,一片葉子、一朵花或是一片云朵都可以成為寫作的對象,學生加以修辭形容,表達真實情感和自我思考,就能成就一篇佳作。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和梳理生活,學會重視生活中的美好并從中汲取靈感,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在不斷練習中慢慢學會將文章中各個對象創(chuàng)造性的接連起來,不用害怕無話可說或是千篇一律的窘境。思維導圖有效鍛煉了學生大腦,提高左右腦聯(lián)合運轉的效率,讓學生在生活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提升取材能力和寫作水平。
二、謀篇布局,升華主旨
有了好的素材,接下來就是解決如何寫的問題,以及怎樣將素材用語言文字組合和表達出來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思維導圖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立足高處,學會用全局的眼光看待事物整體,站在全新的視角認識素材。這樣可以深刻讀懂素材,對人生有更智慧的見解。
根據(jù)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擴展,幫助學生構思,學生嘗試抓住文章關鍵詞,把握好文章的層次結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思維導圖可以讓學過的作文內容彼此的聯(lián)系變得清晰明了,在腦海中構建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一旦在遇到某個題目而無從下手時,通過把握關鍵詞和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讓習作靈感素材如同泉涌,使寫作中心更加明確,作文更有深度。
該先寫哪一部分,后寫哪一部分,使文章詳略得當,條理清晰。確定好每一部分應該寫什么,以及一部分與其他各部分之間要如何合理銜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寫出文章的思維導圖,讓學生把自己的構思框架用圖表示出來,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強化寫作思維,還可以從中找出不足之處并改正。
三、協(xié)助教師,掌控課堂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思維導圖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能夠把握知識的整體框架,提高備課效率讓課堂教學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動性;在教學效果方面,教師通過構造思維導圖,將上課情況編輯成圖,能夠對課堂反饋一目了然,哪種教學風格效果好,哪種教學方式更受歡迎,教師可以及時做出改變,掌控全場。思維導圖應用在教學中,讓課堂學習變得生動活潑,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從心底產生寫作的興趣,并積極主動的思考。思維導圖不僅活躍了學生的寫作思維,也建立了良好的思想體系,構建了較為全面的知識框架。思維越開闊,學生的視野就越長遠,在學生眼中,習作成為一件充滿樂趣和挑戰(zhàn)的事。如果學生對習作充滿興趣,就能很好地配合教師教學活動,使教師輕松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
四、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變
伴隨思維導圖應用在語文習作教學領域的不斷深入,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教學出現(xiàn)的一些新問題。因為應用時間較短,而教學體系相對龐大,最明顯的就是缺乏系統(tǒng)性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任何思維導圖的應用效果都是需要時間來體現(xiàn)的,不能急于求成。大部分教師在特定的作文課上才會組織小學生寫作文,很少觀察小學生的寫作和構思過程,也很少針對個人寫的作文進行原因分析。思維導圖的過度濫用,讓部分學生養(yǎng)成胡亂搬運的壞習慣,在思維導圖上發(fā)現(xiàn)相關的題材就胡亂套用,從而無法真正掌握寫作規(guī)律與技巧。我們要對癥下藥,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及時遏制這種不良情況。
針對三四年級的學生,應該由于年級不同而對思維導圖的應用進行輕微的調整。三四年級的學生能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需要教師結合不同年級和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和安排。
五、結語
思維導圖在小學三四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的應用的確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提升學生寫作思維和興趣,幫助教師獲得教學反饋和安排任務。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積極的一面,規(guī)避消極的一面。指導小學生完成寫作大綱,鼓勵小學生大膽想象,相互學習,讓思維導圖真真切切發(fā)揮效用,促進小學三四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賀澤菊.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探討[J].新智慧,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