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貞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改變了課上與課下的教學實踐活動,改變了學科知識對學生傳授和內(nèi)化的順序。在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教學時,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會被放大,對于學習的效果學生要擔負更多的責任。在上課之前,學生通過反復觀看教學視頻的形式,理解視頻中的內(nèi)容,掌握學習要點,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不再是老師利用大段的時間進行講解,而是負責檢查學生關于本課任務的學習目標,學生則自主的進行思考,展開討論學習,積極進行實驗,通過自己動手實驗以此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收獲。
一、翻轉課堂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1.通過“翻轉課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以往的課堂中,老師通常是整個班級的引領者,學生是被引領者,只能木訥的接收老師傳授的知識,很少進行主動的思考。在實驗時,由老師負責動手進行實驗,由老師進行實驗現(xiàn)象的總結和知識的總結,學生僅負責觀察和被動的接收這些知識,不會自主的進行思考學習。“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能夠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熱情,讓老師成為一個思想的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在生物實驗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實驗的學習,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實驗,和同學老師進行討論,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觀察思考,自己總結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的結論,和小組同學分享實驗的結果,找出實驗差異的原因,找到解決的方式,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
2.通過翻轉課堂使實驗更具多樣性
“翻轉課堂”的實驗教學模式主要在課前采用視頻等材料傳播實驗知識,通過精心布置的課堂活動將知識內(nèi)化。但是簡單地播放一段教學視頻,并不算是真正的翻轉課堂。首先,視頻不是教科書的簡單復制,而是教學精華的提煉,可以酌情選擇互聯(lián)網(wǎng)等其他媒體資源,使實驗內(nèi)容更加豐富和開放,并以多樣化和吸引人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老師可以親自錄制實驗視頻,讓學生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擁有學習的熱情,還能讓學生學習時更加專注。
3.提高實驗的探究性
在過去的實驗教學中,大多以演示實驗或驗證性實驗為主要模式,即讓學生簡單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或驗證教材上的實驗,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步驟來操作,鍛煉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而忽視了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探究性,這對提升學生自主探究思維非常不利。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實驗的探索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案例
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是初中生物實驗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大模塊,筆者將對這兩大模塊的代表案例進行新的思考和改變。
1.驗證性實驗案例
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驗證性實驗的設計思路是:課前教給學生規(guī)范的實驗流程和原則,課中學生動手實踐來熟練實驗操作和鍛煉動手能力。筆者以《練習使用顯微鏡》一節(jié)的內(nèi)容作為驗證性實驗的教學案例。
課前。教師將制作好的學習相關資料上傳到網(wǎng)絡空間(如微信公眾平臺),學生在線觀看后,可以通過網(wǎng)絡群進行問題分析以及交流和討論。
學習資料(微課視頻)包括:
①引入問題:要觀察細胞就要用到顯微鏡工具。
②明確目標:通過學習課前的視頻,你需要掌握:a.能夠指出顯微鏡的各個組成部件;b.能夠按照標準的使用流程正確的使用顯微鏡;c.獨立做完課前視頻最后的練習。
③完成任務清單的練習并提交。
④提出想要討論的問題。
教師要在課前對學生學習視頻的效果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收集學生在網(wǎng)絡上自主學習的相關數(shù)據(jù)以及問題交流狀況。
課上。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學生課前學習情況進行檢測,二是對實驗的實際操作練習。課前檢測時間大概10分鐘,根據(jù)學生提交的練習清單正答率及時指導學生部分錯誤的理解。該部分可以讓學生來講解。實際操作部分,對照老師課前發(fā)放的課堂任務清單,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完成實驗,教師在該過程中,巡視指導,維持實驗秩序。
2.探究性實驗案例
應用“翻轉課堂”的探究性實驗教學設計思路是:在課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布置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利用課前的探究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探究性實驗,之后各自的實驗結論可以在全班范圍內(nèi)分享。課題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是探究性實驗的經(jīng)典案例,筆者將其作為應用翻轉課堂進行實驗教學的例子。
課前自學。
①情境導入
在廚房里找一快饅頭,放進嘴里慢慢咀嚼,體會一下饅頭會不會變甜?想一想饅頭變甜的原因是什么?
②新知講解
a演示饅頭上遇碘變藍的實驗,提問學生:饅頭中含有什么成分使碘液變藍?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因為饅頭含有淀粉。
b提供知識基礎:淀粉是沒有甜味的,但淀粉被消化成麥芽糖后,麥芽糖是有甜味的。
c提供基礎知識:牙齒可以將食物的體積減小,舌頭可以將小塊的食物和具有消化功能的唾液充分攪拌,口腔的溫度約為37℃。思考這些因素對饅頭的消化有什么影響?
d引導學生設計探究實驗,實驗的因素包括牙齒、舌頭和唾液的作用。展示其中設計得比較好的同學(小明)的實驗方案。
③提出任務
a分析一下小明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b你覺得小明的方案設計得怎么樣?可能會存在什么問題?或者還能探究其他因素的影響嗎?
④交流討論: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和發(fā)表意見。
課堂活動。
①疑難解答,確定方案
②實施探究方案:學生2人一組完成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③小組交流匯報實驗結果:觀察學生的參與情況和討論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把握。
責任編輯? ?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