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楠 禹旭紅
(1.天津市和平區(qū)南市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全科 天津 300000;2.天津市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北辰中醫(yī)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 天津 300000)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中醫(yī)稱其為蛇斑瘡。帶狀皰疹通常分布在周圍神經的特定側面,其特征是成簇的水皰,伴有明顯的神經痛癥狀[1]。目前臨床上的治療大多以神經阻滯為主,但單一治療的效果相對有限,因此臨床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探索帶狀皰疹的聯(lián)合治療[2]。本研究探討神經阻滯聯(lián)合中藥塌敷治療帶狀皰疹的有效性。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帶狀皰疹患者,采用隨機數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48.76±12.45)歲;病程4~12d,平均病程(8.76±1.45)d。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27~75歲,平均年齡(46.81±13.29)歲;病程3~14d,平均病程(8.96±1.03)d。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選擇標準:(1)符合《外科疾病診治標準》中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3]:患病部位有明顯的灼燒感,皮膚發(fā)紅,出現(xiàn)大量呈簇狀分布的栗粒至黃豆般大小的丘疹,并迅速變成水泡;同時,在皮損之前或伴隨皮損,神經痛的癥狀可能出現(xiàn);(2)對本研究配合程度高;(3)對本研究知情并簽字同意。
排除標準:(1)嚴重精神疾??;(2)合并甲亢、糖尿病等;(3)合并睡眠障礙。
對照組僅用神經阻滯治療:根據帶狀皰疹皮損涉及的神經位置,注射局麻藥進行神經阻滯。神經阻滯成分包括利多卡因(天神神社富士甲南制藥有限公司,國標H12021000)5ml、維生素B1 100mg、維生素B6 50mg、維生素B12 0.5mg、地塞米松(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15) 25mg和生理鹽水20ml。每天1次,每次治療后休息1d。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塌敷療法:傳統(tǒng)草本配方含有桂枝、紅花、細辛、獨活、當歸、川芎、乳香各15g。將上述藥物用2000ml 50%酒精浸泡3周左右,過濾藥物后將藥汁保留。治療過程中,準備一塊中等大小的紗布,浸濕藥汁后敷在患者患處。治療時間約20min,1次/d,連續(xù)治療10d。
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蛇斑瘡的療效標準[4]。顯效:患者的皮疹以及疼痛感覺完全消失;有效:與治療前相比,皮疹消退了30%以上,疼痛感覺大大減輕;無效:與治療前相比,皮疹消退不明顯,疼痛感覺依然明顯存在。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VAS)和睡眠質量評分(PSQI)。 VAS評分范圍為0~10分,無痛為0分,嚴重和無法忍受的疼痛為10分。疼痛嚴重程度從0分依次遞增到10分。 PSQI分數范圍從0~21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與PSQI評分比較
目前,帶狀皰疹的治療主要采用神經阻滯療法。這是一種將局部麻醉劑注射到身體特定區(qū)域(神經干、神經叢、神經節(jié)等)以防止沖動傳導的方法。該療法要求非常高,操作失誤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問題[5]。中醫(yī)認為,帶狀皰疹是外傷和肝郁的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產生外毒素。治療原則應以清肝利膽、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為原則[6]。中藥塌敷療法是傳統(tǒng)的局部治療方法之一,中藥塌敷具有溫熱、凈化、吸煙、活血、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身體任何表面的急性炎癥。
本研究中,運用神經阻滯聯(lián)合中藥塌敷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用于治療本病的藥物有桂枝、紅花、細辛、獨活、當歸、川芎、乳香等,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作用,與神經阻滯療法聯(lián)合應用在帶狀皰疹的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于效力[7]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神經阻滯聯(lián)合中藥塌敷對帶狀皰疹有重要的治療作用,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