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瑯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更多的信息撲面而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大,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僅僅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時代要求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當貼近生活,更加多樣化,而不應該讓學生的思維被教材的內(nèi)容限制。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當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學習和表達的空間,讓語文課變得更加生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那么,該如何做好語文閱讀相關教學呢?又怎樣能讓學生更好地吸收這些知識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閱讀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133
語文是一門必學的學科,也是與世界聯(lián)合起來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閱讀又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能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領悟,初步構建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本文主要探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改進教學措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學生普遍缺少自我學習的能力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問題,這些問題本是他們構建思維的橋梁,但是在課堂上由于時間緊迫和教師引導力度不夠的問題,很多情況下都是學生參考標準答案思考問題和教師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這些做法的后果就是學生習慣了答案的固定思維模式,而失去了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在以后遇到問題時也會先下意識地找答案而失去了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習的目的不是最終拿到一個好分數(shù),而是將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實體,從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學生的朗讀能力不達標
朗讀是學生與課本上的內(nèi)容的一次對話,然而,在課堂上,由于朗讀是一件比較浪費時間的活動,為了節(jié)省時間,教師一般都是找個別學生朗讀或者干脆教師范讀。這樣很容易重復點到幾個學生閱讀課文,其他人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因此,為了加強學生的朗讀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快地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師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課堂上多給學生鍛煉的機會,把握好每一次進步的機會,真正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的能力。
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策略
(一)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量
在寫作時需要大量詞語的積累,沒有足夠的詞語積累,表達時詞不達意,這些都是很多初入小學的學生們的弱點所在。如何能夠讓學生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如何能夠讓學生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呢?首先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量,這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在講課時就要注重對學生們詞語積累的重視,如在講課的過程中遇到優(yōu)美的詞句時讓學生們默讀或者背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寫作訓練時模仿經(jīng)典的詞句。在講解課文時著重講作者的表達手法,讓學生從小就了解怎樣應用一系列的寫作手法,并學會將這些手法應用到寫作中去。在寫作時,教師也要多多注意那些不太擅長寫作的同學們,注意他們的優(yōu)勢和弱勢所在,對于詞匯量掌握較差的學生們要注意教授一些實用的方法,爭取讓每個同學都能掌握寫作的竅門,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寫出一篇好文章。
(二)合理利用教材上的資源,發(fā)動學生的想象
很多學生都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卻苦于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教師想要引導卻沒有合適的方法,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們合理利用教材上的資源,發(fā)動學生的想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是一個引導者的形象,在講解課文中有趣的內(nèi)容和小漫畫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想法做出猜測,猜想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漫畫的立意是什么?這些思想不夠完備尚需他人引導的學生們的腦海中常常會有些奇思妙想,然而很多教師不懂得引導他們的思想,讓這些想法流失了。久而久之,這些學生的思想很容易被同化,也因此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在此,筆者建議教師們千萬要注重學生們的想法,讓他們對語文的學習常常抱有激情,也能夠適時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語文課本就應該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交流的空間,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并合理利用教材上的資源,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有了更成熟的思維方式,學會如何閱讀文章,提升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注重利用多媒體資源,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的主體不只是教師和學生們,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更加普及,也被大規(guī)模地運用到了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多媒體與教學相結合,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求。因此,教師們要注重利用多媒體資源,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沉浸在語文課堂中。在講解語文課文,尤其是關于風景的文章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對著學生空講,學生很難通過教師的講解而切身地感受到課本中寫的風景有多么引人入勝,因此他們常常感到無聊,從而失去對課堂的興趣。然而當多媒體走進了語文課堂,課文的教學就變得容易起來。教師可以上網(wǎng)查找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在講解課文時放給學生看,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風景的美好。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音頻資源,找名家誦讀,再配上動聽的音樂,這樣的聯(lián)動讓學生感受到了文字的美妙之處,原本看似刻板的文字經(jīng)過專業(yè)的朗讀后變得生動,引人入勝,這樣也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下一次寫相關的文字時不由自主地模仿課文中的寫法,從而加強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想要真正地做好語文閱讀的教學,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看法和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并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將新科技帶進課堂,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社會培育出更多有真知卓識的人才。教師應當能夠明確教學的意義,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語文課堂變成一個更好的師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勇于舉手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鼓勵學生在思索時大膽創(chuàng)新,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彭益.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20(007):90-91.
[2]董瑋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20(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