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心
◆關鍵詞:小班幼兒;進餐;良好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把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生活衛(wèi)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健康領域內(nèi)容與要求中也明確提出:“幼兒園要與家長配合,根據(jù)幼兒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但是,對于初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在進餐方面的習慣還沒養(yǎng)成,如:大部分小班幼兒在家吃飯都是家長喂的,經(jīng)常是一邊吃一邊玩,一頓飯吃下來要好幾小時,來到幼兒園也不知道飯前洗手,存在不能獨立進餐,不能正確使用小勺、挑食、邊吃邊玩、吃飯時掉米粒等現(xiàn)象。
幼兒期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教師要善于觀察每個幼兒的不同,采取有趣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做到因人而異,從而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習慣,從小養(yǎng)成自覺的良好的進餐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一輩子受用,壞習慣的養(yǎng)成,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可見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幼兒園里,都是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從小班開始就十分注意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吃飯不說話,保持安靜的進餐習慣。
一、觀察幼兒進餐的實際情況,搞清楚其不良進餐習慣的原因
對于許多幼兒來說,因為其父母存在不一樣的層次和背景,其來自于各個不同層次的家庭,每個家庭的背景不一樣,幼兒從出生到成長其所受到的飲食習慣也各不相同,為了讓幼兒們進餐的好習慣迅速并有效地得以培養(yǎng),我們應該非常熟悉幼兒的進餐習慣,而通過家庭全面地掌握幼兒在家時進餐的實際情況是十分直接而重要的手段。比如幼兒有沒有自己吃飯的習慣,是否對某些食物挑食,其進餐必須的時間有多長等各種問題,在已經(jīng)備好的調(diào)查問卷之上進行記錄。起初在幼兒園里,教師應認真地對每個幼兒園里的進餐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以作參考??梢赃\用表格來進行記錄,全面觀察且記錄全班的幼兒的進餐情況;在對幼兒實施觀察的時候,應按時和幼兒的父母進行溝通,進而能牢固地熟悉幼兒進餐狀況,同時對家長反饋其幼兒在幼兒園內(nèi)的進餐情況,了解幼兒在家里進餐時是否也有此類現(xiàn)象發(fā)生,以便于找出其中的原因來因病施治。只有這樣全面而細致的調(diào)查研究才使工作做得有的放矢。
二、培養(yǎng)幼兒良好進餐的習慣
小班幼兒剛?cè)胗變簣@進餐習慣很差是普遍現(xiàn)象。我曾觀察過,能愉快獨立進餐的幼兒大約只有20%.有的幼兒雖然會自己吃, 但習慣不好,滿桌滿地都是飯粒.在進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有的幼兒能按時吃完,有的幼兒稍慢些,個別幼兒很遲才能把飯吃完.幼兒挑食現(xiàn)象也較普遍.有的幼兒只吃主食不吃菜,有的幼兒碰到包子類的東西就不吃,還有的幼兒不吃肉不吃青菜。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其年齡小,需要一步一步進行教導,短時間要他們滿足全部要求,這是不大可能的,此時教導人員應把問題作出正確有效的分解,慢慢幼兒的習慣提升。教師們還要針對各個幼兒本身的具體狀況,給出與實際相符的要求。對那些具備了較好進餐習慣的幼兒,一般能多提出要求,確保他們盡快地獲得好的進餐習慣;有的幼兒進餐擁有一般較大的問題,在指定要求時就要適當?shù)亟档鸵蟆?/p>
(一)在幼兒進餐前需要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
組織餐前活動,確保幼兒開心進餐。幼兒良好和愉悅的情緒是幼兒進餐的保障,所以在幼兒進餐前,我都盡量避免幼兒做劇烈的運動,不在飯前批評幼兒,以免影響幼兒進餐的情緒,讓幼兒從興奮的情緒逐漸走向平靜,比如讓他們欣賞故事《小公雞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飯時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會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凈,教育幼兒吃飯時要專心。利用一些兒歌,比如“進餐歌”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體坐直,兩腿并攏,一口飯,一口菜,寶寶吃得好,干凈又安靜。“吃飯”吃飯時,坐端正,右手拿調(diào)羹,左手扶著碗……讓幼兒在平時的進餐兒歌中了解進餐的常規(guī),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餐前氣氛,極好地讓幼兒具有愉快的進餐準備狀態(tài)。
(二)處于放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進餐
眾多的幼兒都喜歡做游戲,而且游戲也都是幼兒最為主要的娛樂方式,其更是喜歡寓教于樂中,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他們還可以慢慢地受到教育、還能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們應正確運用游戲這一種幼兒大都喜歡的方式。眾多的實踐經(jīng)驗均說明了,幼兒處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內(nèi)進餐,對于好習慣的培養(yǎng)極有成效。
(三)對幼兒實施鼓勵,促使他們在進食中逐漸地進步
為了讓幼兒已具備的良好習慣得到鞏固,極大提高幼兒自身的自信,教師應該善于采用多種表揚方式來激勵幼兒不斷進步。比如可以開展名為“誰的紅花多”這一類似的評比。進行此活動的時候,教師會制作一張大的表格,于表格里寫出幼兒的名字,不過小班幼兒大多數(shù)看不懂自己的名字,可以在其名字下貼上幼兒的照片,在每次餐后都進行比評,取得進步就可獲得小紅花。也能夠開展“插紅旗”等各種活動。也可以通過插紅旗的手段,促使幼兒更深一步地養(yǎng)成好的進餐習慣。但是運用哪種方式引導幼兒,都要注意幼兒不宜于吃太快,細致地觀察幼兒進餐時的表現(xiàn),及早提醒且糾正,以免又走向另一個極端。
(四)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參與監(jiān)督培養(yǎng),加強溝通
如果想要教育取得成功,家庭和幼兒園在教育方針上的一致性顯得相當關鍵。對于幼兒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這塊,父母一旦與幼兒園里的要求沒有達成一致,各走各的道,如此下去導致惡性循環(huán),讓教育方面的效果變?nèi)?。于是強化教師們和父母間的聯(lián)系,進而做好最終家庭與幼兒園的共育工作變得相當重要。促使父母和教師的步調(diào)能夠一致,教師也應按時開家長會、還能進行微信家訪,通過不同的合理方式確保父母非常熟悉自己幼兒的進餐習慣,強化父母對幼兒進餐的教育水平,讓他們以身作則、并進行正面教育,不但進行精心的培育,也要運用粗放的管理原則。
總之,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堅持下去,幼兒們的好習慣還需教師與家長溝通,讓他們一直要求,讓幼兒家里家外一個樣,只有這樣,幼兒的好習慣才能在不斷鞏固中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