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時序 于倩 王亞華 李輝 王聃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yī)湯劑治療肝癌動脈栓塞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癌動脈栓塞術后惡心嘔吐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實施中醫(yī)湯劑治療。比較兩組惡心嘔吐緩解率、惡心嘔吐緩解時間。結果:實驗組惡心嘔吐緩解率高于對照組,惡心嘔吐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證實對肝癌動脈栓塞術后惡心嘔吐患者實施中醫(yī)湯劑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惡心嘔吐癥狀。
關鍵詞:肝癌;動脈栓塞術;中醫(yī)湯劑;惡心;嘔吐
原發(fā)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位居消化道惡性腫瘤之首,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原發(fā)肝癌發(fā)病率正在上升,全球每年大約有45萬人死于肝癌,其中我國占45%。肝癌動脈栓塞術是一種一線非根治性治療方法,目前已被認為是晚期肝癌的標準治療[1]。如何預防和減少介入治療的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2]。肝癌動脈栓塞術后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等,不僅影響患者術后飲食和康復,還可能嗆到窒息而死亡。本研究探討了中醫(yī)湯劑治療肝癌動脈栓塞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癌動脈栓塞術后惡心嘔吐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例。實驗組年齡45~75歲,平均(64.78±2.95)歲;男34例,女26例。對照組年齡44~76歲,平均(64.91±2.68)歲;男33例,女27例。1.7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實施中醫(yī)湯劑加味甘草瀉心湯治療。組方:厚樸8 g,炙甘草10 g,炒柴胡8 g,黃芩8 g,黨參12 g,佛手8 g,白芍8 g,黃連4 g,干姜4 g,大棗5 g,郁金10 g。每日1劑,分早中晚3次口服。兩組均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惡心嘔吐緩解率及惡心嘔吐緩解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惡心嘔吐緩解率比較
實驗組惡心嘔吐緩解率為96.67%(58/60),對照組惡心嘔吐緩解率為76.67%(46/60)。實驗組惡心嘔吐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惡心嘔吐緩解時間比較
實驗組惡心嘔吐緩解時間為(3.41±1.02) d,對照組惡心嘔吐緩解時間為(5.21±1.31) d。實驗組惡心嘔吐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肝癌動脈栓塞術后患者常出現(xiàn)惡心嘔吐癥狀,多發(fā)生在栓塞4 h內,多為化療藥物不良反應,少數為分支動脈碘油栓塞引起的惡心嘔吐癥狀,嚴重影響患者飲食及正常生活,應予以重視并積極治療[3]。針對肝癌動脈栓塞術后惡心嘔吐,西醫(yī)臨床可予以止吐劑、抑酸劑、保護劑等治療,能減輕胃黏膜損傷,預防胃黏膜出血。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病情及醫(yī)院條件,從中醫(yī)角度進行治療,讓患者多一種治療選擇。
中醫(yī)學認為,術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癥狀,與外邪入侵、內臟及氣機紊亂有關,導致胃氣逆、三焦氣化異常升降、胃氣逆、打嗝嘔吐。因此,在中醫(yī)干預中,采用藥物治療,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加味甘草瀉心湯中,炙甘草、干姜、大棗、黨參可健脾和胃、活血行氣;炒柴胡可清熱解毒;佛手、厚樸可疏肝理氣。且各種藥物均有疏肝、健脾益氣的作用,對惡心嘔吐有良好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惡心嘔吐緩解率高于對照組,惡心嘔吐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證實對肝癌動脈栓塞術后惡心嘔吐患者實施中醫(yī)湯劑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惡心嘔吐癥狀。
參考文獻
[1]于倩,王亞華,李輝,等.理氣化痰、和胃利膽法對肝癌動脈栓塞術后細胞免疫和肝功能的影響[J].中醫(yī)學報,2020,35(10):2231-2235.
[2]石瑞霞.對接受肝動脈化療栓塞術進行治療的肝癌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1):70.
[3]臧爽,徐陽.肝癌患者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惡心嘔吐的非化療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3):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