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
摘要:目的 探討穴位敷貼聯(lián)合"格拉司瓊,胃復安"對患者化療后嘔吐的療效。方法 選擇123例化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在化療前24 h進行穴位敷貼聯(lián)合格拉司瓊及胃復安靜脈注射。穴位選擇:內(nèi)關、足三里、中脘,更換1次/d,至化療周期結束。對照組使用"格拉司瓊+胃復安"靜脈注射,1次/d,至化療周期結束停藥。比較兩組患者的消化道反應。結果 治療組較照組,治療化療后消化道反應有效率更高,兩組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穴位敷貼有利于降低化療患者的消化道反應,改善患者的嘔吐情況。
關鍵詞:化療;嘔吐;穴位敷貼
化療是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療所致的惡心、嘔吐是腫瘤治療中的最重要并發(fā)癥之一,在腫瘤化療過程中嘔吐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對身體和精神上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嚴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質(zhì)量。其中順鉑(DDP)所致的嘔吐反應更是明 顯[1]?;煹膰I吐癥狀常嚴重而且持續(xù)時間長,引起嘔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化療藥物導致胃腸黏膜的損傷和胃腸動力障礙,以及多巴胺及5-羥色胺等神經(jīng)遞質(zhì)的釋放[2],中醫(yī)理論認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是嘔吐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穴位貼敷療法起效快、簡單易行,患者接受度高。針對我科2013年01月~2014年06月收治的123例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應用常規(guī)止吐藥物配合穴位敷貼治療貼治療以減少和減輕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副反應,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3年01月~2014年06月本科進行化療的123例惡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62例,其中肺癌15例,乳腺癌6例,消化系統(tǒng)腫瘤26例,其它腫瘤15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齡23~76歲,平均年齡53.7歲;對照組61例,其中肺癌14例,乳腺癌5例,消化系統(tǒng)腫瘤25例,其它腫瘤18例,男性33例,女28例,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46.8歲。全部病例均經(jīng)CT、MRI、胃鏡、病理組織學等檢測確診為惡性腫瘤。在此治療前所有患者均經(jīng)檢查排除消化道梗阻者、有胃腸道并發(fā)癥者、顱內(nèi)高壓癥患者、化療前即有嘔吐者、肝腎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治療組化療期間給予"格拉司瓊 3 mg加入NS 100ml中"靜脈滴注,1次/d,"胃復安20 mg加入5%GS 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并在化療前24 h同時采用穴位敷貼治療。應用穴位敷貼治療貼,取雙側內(nèi)關,足三里,以及中脘,溫水清洗皮膚,取掉治療帖保護膜,敷貼在穴位上,24 h更換1次。對照組化療期間單純用"格拉司瓊 3 mg加入NS 100 ml中"靜脈滴注,1次/d,"胃復安20 mg加入5%GS 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
1.3療效標準 療效標準根據(jù)WTO標準,消化道反應分為0-Ⅳ級。0級:無惡心、嘔吐;I級:惡心不影響進食及正常生活;II級:嘔吐可自行控制,影響正常進食和生活;Ⅲ級:嘔吐需要治療,明顯影響進食和生活;Ⅳ級:難控制的嘔吐不能進食,需臥床休息。我們選擇化療中嘔吐最嚴重的1 d作為統(tǒng)計,兩次嘔吐時間間隔>3 min,把Ⅱ級定為嘔吐1~3次/d,Ⅲ級為4~6次/d,Ⅳ級為嘔吐>7次/d。惡心、嘔吐控制在0級和I級為顯效,II級為有效,Ⅲ級、Ⅳ級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數(shù)據(jù)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病例療效比較,見表1。
治療組62例患者通過常規(guī)止嘔藥配合穴位敷貼治療后,顯效42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5%。對照組61例患者使用常規(guī)止嘔藥,顯效38例,有效12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2.0%。兩組療效經(jīng)χ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3討論
近年來,各種抗癌作用強、效果好的抗癌藥物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其對正常組織器官、造血系統(tǒng)、胃腸道等均有一定影響,表現(xiàn)出了不同程度的毒性反應,其中尤以惡心嘔吐為主的嚴重胃腸道反應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影響最常見且巨大?;颊咻p則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水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使患者難以耐受,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負擔,最終導致不能堅持化療而中斷治療。
嘔吐是人體的一種防護機制,目前認為化療所致嘔吐主要是由于中樞化學感受區(qū)受體刺激所致,主要為多巴胺受體、5-羥色胺受體。而抗多巴胺受體和抗5-羥色胺受體類藥物可抑制化學藥物引起的嘔吐。胃復安為多巴胺-2受體拮抗劑,具有中樞及外周抗嘔吐作用,也可刺激胃腸蠕動,防止胃內(nèi)容物滯留及胃擴張而達到止嘔吐作用,但大劑量應用可出現(xiàn)錐體外系癥狀。格拉司瓊為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根據(jù)臨床觀察,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對部分患者化療后的嚴重惡心嘔吐控制仍不理想,且同時可引起頭痛、便秘、嗜睡、腹瀉、轉氨酶升高等副作用[3]。胃復安及格拉司瓊的聯(lián)合應用可以防治大部分化療引起的惡性嘔吐,但是仍存在副反應較多,部分患者控制不理想等缺點。我們需要尋找更好的替代方法或聯(lián)合應用以增加療效,減少副作用。
化療嘔吐屬于傳統(tǒng)醫(yī)學嘔吐范疇,化療藥物損傷脾胃,影響脾胃的氣化功能,使之升降功能失調(diào),導致脾胃虛弱,痰濕中阻,濁氣上逆。穴位敷貼治療嘔吐選用內(nèi)關、足三里、中脘,所選穴位取穴方便,應用簡單,其中中脘在腹面,位于任脈,為胃之募穴,可疏通氣機,有調(diào)節(jié)脾胃升降功能;內(nèi)關在前臂,主治胃部病癥,具有和胃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足三里在膝下,為足陽明胃經(jīng)之合穴,有和胃健脾、升降氣機、扶正培元之效。穴位貼敷法通過現(xiàn)代敷貼對以上穴位的刺激作用,以達到理氣降逆和胃止嘔的功效,臨床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因此,我們認為穴位貼敷療法操作簡便、經(jīng)濟,患者易于接受,避免了口服中藥口感差、易誘發(fā)惡心等缺點,配合西藥使用效果顯著,具有推廣意義。但部分患者應用后對其藥味敏感,表示加重惡心感,所以在以后過程中,可進一步改良以讓更多的患者接受穴位敷貼治療。
參考文獻:
[1]韓銳,孫燕.新世紀癌的化學預防與藥物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100.
[2]于化新,王德山.5-HT及NK1受體與化療致嘔吐關系的研究進展[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24:222.
[3]高恩民.臨床實用藥物手冊[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361.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