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業(yè)香 李存芳
摘 要:新時代高校如何有效控制基建投資成本,避免基建投資過程中的資金浪費和廉政風險,為學校教育事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條件保障,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為此,基于對普通高校基建財務管理工作基本特征的系統(tǒng)分析,深度梳理出高?;ㄘ攧展芾砉ぷ髦鞋F有的短板和弱項,著重設計了高?;ㄘ攧展芾砉ぷ鞯难a短途徑和強化策略。
關鍵詞:普通高校;基建項目;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48
在進入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背景下,高校怎樣科學管控基建項目的投資成本,有效避免基建項目的資金浪費和廉政風險,全面提升國家教育發(fā)展投資的效益,順利完成學校基建規(guī)劃,為學校教育事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重要保障,這是學校賦予基建財務管理工作的神圣使命。為了完成這一使命,需要充分認識和把握高?;ㄘ攧展芾砉ぷ鞯幕咎卣?,切實厘清高?;ㄘ攧展芾砉ぷ鳜F有的各類短板和弱項,科學設計高?;ㄘ攧展芾砉ぷ鞯难a短途徑和強化策略。
1 充分把握高?;ㄘ攧展芾砉ぷ鞯幕咎卣?/p>
1.1 高校基建財務管理工作的社會性較強
高?;椖繌纳暾埩㈨棥⒁?guī)劃、設計、施工、驗收和交付使用,每一步都需要政府管理部門的批準、監(jiān)督。同時與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及材料設備供應商之間發(fā)生財務往來結算等。不僅如此,還要與銀行發(fā)生資金借貸和抵押關系??梢姡咝;ㄘ攧展芾砩婕懊鎻V、社會性強。
1.2 高?;ㄘ攧展芾砉ぷ鞯恼咝暂^強
高校基建項目的投資來源于國家,而且投資額巨大,對此,國家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視,對基建項目的管理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規(guī)范、制度和法規(guī)。作為立項的主體高校毫無疑問必須嚴格執(zhí)行,特別是基建財務管理工作必須以這些規(guī)范、制度和法規(guī)為依據來開展,不能僅僅滿足于一般的會計核算過程。
1.3 高校基建財務管理工作的專業(yè)性較強
高?;ㄘ攧展芾砉ぷ髋c一般事業(yè)經費支出管理工作不同,是對基建工程項目的核算和管理,因此,要求財務管理人員不僅精通會計知識和財務管理業(yè)務,而且熟悉基本建設的工序流程和工程管理的相關知識,包括勘察設計、土建施工、水電安裝等全部環(huán)節(jié)的基本業(yè)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和準確把握基建項目的實際進度,按時適度調配建設資金,據實開展基建項目款項的結算,使得基建項目工期和質量標準能夠得到有效保障,不至于形成財務算賬與工程管理“兩張皮”的現象。
2 切實厘清高?;ㄘ攧展芾砉ぷ鞯亩贪迦蹴?/p>
2.1 基建項目支出審批制度不夠清楚,管理風險較高
學校雖然建立了“三重一大”管理制度,從應付評估、驗收或上級檢查來看是完善的,但是并沒有能夠對基建資金管理制度與相應的操作規(guī)范完善到位,特別是在具體工作中會遇到很多實際問題,未必能夠真正落實到位。比如對于基建項目較大數額資金的許可權限界定不夠清晰、變更增列預算的許可程序不夠具體等現象經常出現。有些單位當權者憑經驗辦事,以講“效率”為名,實質上還是個人說了算,不按審批程序辦事,公開透明不夠。由于基建財務支出涉及金額有大有小,有的甚至特別巨大,審批環(huán)節(jié)尤其重要,制度不明晰,財務風險又多又大。
2.2 基建項目計劃控制不夠嚴格,實際超支較重
這一問題存在的主要表現:一是高校對于基建計劃的制定和立項,往往缺乏充分地調研和系統(tǒng)性論證,特別是基建項目的實際使用者和管理者往往不重視使用功能的構思,完全依賴于設計單位,未能與基建和設計單位展開足夠的互動交流,導致基建項目功能設計與實際使用者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因而經常出現邊建邊改的行為,勢必引發(fā)基建項目成本上升。二是高校對于基建項目概預算編制不夠規(guī)范科學,常常出現許多不切實際的支出,相應的糾正調整也不及時。三是高校為了適應國家控制基建項目規(guī)模的戰(zhàn)略,常常在立項申報時,有意壓低建設標準和指標,等到上級批準立項后再來增加建設規(guī)模,提升建設標準,導致項目變更和工程造價增加的現象經常發(fā)生,并形成基建項目的“三超”亂象(基建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更為嚴重的是,“三超”現象必然引發(fā)項目建設資金供應不足,工程進度難以保證,還會導致拖欠施工單位工程款項及其農民工工資的社會穩(wěn)定事件,有些遭遇訴訟失敗后不但要如數支付工程款項,而且要賠償大量的違約金和滯納金。
2.3 基建項目招投標不夠規(guī)范,支出漏洞較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相關規(guī)定,基建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jiān)理環(huán)節(jié),以及項目建設所需貴重設備、材料等的采購,都必須通過招標進行。然而,實際工作中的基建項目招標活動也存在人為操作、不夠規(guī)范嚴謹,經常出現四類風險:一是明標暗定。有些領導干部暗示或者安排特殊投標入圍條件和評標辦法,甚至違規(guī)透露標底,而讓關系單位“中標”。二是串通陪標。承建方通過拉攏其他施工隊伍前來作陪襯,或者利用幾家企業(yè)名義投標來抬高或降低報價,以達到不可告人的中標目的。三是肢解工程。高校把必須依法招標的基建項目拆分為幾個小項目或分解成幾個階段進行,這樣化整為零,使得擬建項目的規(guī)模低于法定工程建設項目招標的規(guī)模標準,以逃避公開招標。四是放任變更。在基建項目招標成功后,又通過人為變更設計、增加工程量,輕易同意現場簽證,形成“低價中標、高價結算”的潛規(guī)則,其結果必然增加了基建項目的總投資。
2.4 基建項目竣工決算不夠及時,賬實差異較大
按照國家財政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guī)定》,在基建項目竣工后三個月之內應該做完竣工財務決算的全部工作,并實施固定資產交接。然而,許多高校的基建項目盡管已經實際交付使用多年,但仍然遲遲沒有完成財務竣工決算和固定資產交接,并且在基建財務長期掛賬,貸款利息也未計入項目成本。這種做法的結果,人為引起資產賬務失真,會計信息反應失效。更為嚴重的是,容易引發(fā)項目實際交付后使用過程中產生質量問題的責任界定不清,滋生經濟糾紛隱患和廉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