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喆 郭平 孫立強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CCU,河南 鄭州 45000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附著血栓和遠端血管栓塞,導致心肌灌注不足。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用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1]。給予常規(guī)住院護理及常規(guī)康復,能根據(jù)患者病情進行護理干預并實施心理、運動、營養(yǎng)、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常規(guī)康復訓練,但忽略了與患者家屬的溝通,難以達到預期干預效果。家庭賦權方案是使患者家屬參與護理過程,從以患者為中心轉變?yōu)橐曰颊呒彝橹行?,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強化護理干預效果。同時在早期開始心臟康復訓練可延緩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重新建立,提高心肌血流灌注,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降低死亡風險,能夠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本文研究采取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家庭賦權方案聯(lián)合早期心臟康復,比較患者病情及心理及疾病的改善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我科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期間107例ACS經(jīng)PCI術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53例;男/女(36/17)例;平均年齡58.62±5.62歲。觀察組54例;男/女(36/18)例;平均年齡58.38±5.69歲。兩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此項研究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確診為ACS,行PCI術[2];患者知情同意;簽訂協(xié)議。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疾病者;合并認知障礙;拒絕隨訪;治療期間死亡患者。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住院護理及常規(guī)康復干預:術后1 w,患者在臥床期間,指導其主動伸展四肢,鍛煉肌肉收縮功能,活動關節(jié),依據(jù)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逐漸增大活動量,每次5-10 min,2次·d-1。當患者可坐起時,逐漸抬高床頭,使其逐漸過渡至無支撐坐立。依據(jù)患者病情協(xié)助其在床旁站立,并逐漸過渡至床旁行走,每次5-10 min,2次·d-1,在患者站立初期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屬需在旁陪護。待患者機體逐漸恢復后,護理人員可教授患者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方式,依據(jù)患者心功能情況合理安排活動量以及活動時間?;颊叱鲈汉笞o理人員可通過上門、電話隨訪等了解患者病情,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少量多餐,嚴格戒煙戒酒,保障充足睡眠。
1.2.2 觀察組
老年綜合評估的家庭賦權方案聯(lián)合早期心臟康復。家庭賦權方案:??迫藛T進行專人健康教育,入院當日講解ACS發(fā)生機制等相關教育,了解照顧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幫助照顧者調(diào)整心態(tài),及時解決疑問;鼓勵照顧者傾訴照顧體驗及心理狀態(tài),采用心理疏導方式緩解其消極情緒;結合患者ACS癥狀改善程度制定健康教育手冊,分別發(fā)給患者及患者家屬,囑咐患者家屬進行鍛煉督促,增強患者對鍛煉的信念感。早期心臟康復:(1)術后1-2 d采取低強度康復訓練,為患者身體按摩,10 min·次-1,2次·d-1;并積極開展呼吸訓練,記錄患者訓練時間、強度及心電圖。(2)術后3-4 d,鼓勵患者在床邊靜坐,下肢懸空;引導患者在床邊或墻邊緩慢行走,10 min·次-1,3次·d-1。如出現(xiàn)眩暈、心前區(qū)不適情況立即停止訓練。(3)術后5-7 d,鼓勵患者獨立緩慢行走,10 min·次-1,3次·d-1;并幫助患者進行上下樓梯訓練,緩慢上下3個臺階,10 min·次-1,3次·d-1。(4)術后8-10 d,醫(yī)護人員引導患者進行室外行走訓練,15 min·次-1,3次·d-1;在此階段如無不適癥狀可考慮出院。(5)術后10-15 d,患者出院后進行自行康復訓練,醫(yī)護人員將訓練時間、內(nèi)容、強度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并囑咐家屬陪同患者訓練;如出現(xiàn)不適癥狀立即停止訓練,如在短時間內(nèi)癥狀未消失應到醫(yī)院就診。(6)術后16-30 d,患者開展慢跑訓練和上下樓梯訓練,10 min·次-1,3次·d-1,并參與社會活動。
1.3.1 心功能
干預前后采用心臟彩超檢測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與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采用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檢測試劑盒(量子點熒光免疫法)對BNP進行檢測。其中LVEF正常值為50~70%,LVEDD正常值為36~55 mm,BNP正常值<100 pg?mL-1。
1.3.2 心理認知
干預前后分別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與重復性成套神經(jīng)心理狀態(tài)測驗 (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ehological status,RBANS)對患者心理進行評分,其中MoCA量表總分為30分,≥26分為正常,RBANS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改善程度越強。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數(shù)據(jù)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D)表示,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心功能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功能變化對比(±SD)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功能變化對比(±SD)
注:與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時間 LVEF(%) LVEDD(%) BNP(pg mL-1) 對照組 53 干預前 53.62±4.62 59.39±7.62 328.42±50.42 干預后 55.65±4.32▲ 53.62±6.64▲ 234.95±35.96 觀察組 54 干預前 54.03±4.79 58.68±7.33 325.04±48.84 干預后 61.15±4.24▲* 49.62±5.12▲* 187.26±29.47
干預后心理認知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認知變化對比(±SD)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認知變化對比(±SD)
注:與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時間 MoCA(分) RBANS(分) 對照組 53 干預前 18.32±4.36 122.62±8.15 干預后 22.62±4.38▲ 134.62±8.78▲ 觀察組 54 干預前 17.86±4.01 119.91±7.98 干預后 26.32±4.41▲* 157.95±9.05▲*
研究顯示,ACS診斷困難,其中漏診ACS的死亡率高達26%[3]。本文研究采用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家庭賦權方案聯(lián)合早期心臟康復,通過制定不同階段康復訓練方案,增強其功能鍛煉,能有效促進患者病情改善。
兩組患者干預后,家庭賦權方案聯(lián)合早期心臟康復的觀察組心功能優(yōu)于常規(guī)組。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家庭賦權方案聯(lián)合早期心臟康復,可根據(jù)患者自身病情進行運動強度調(diào)節(jié),能促進心臟小血管擴張,增強心肌供氧,增強其心功能改善程度[4]。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心理認知高于對照組。這可能是因為觀察組的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家庭賦權方案加強了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家屬可在日常生活中針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講解,從而增強患者治療配合程度,減輕異常情緒。此外,觀察組采用的早期心臟康復,在術后第1天開始進行早期心臟康復訓練更有利于患者心臟盡早康復,可安全有效加快患者心功能康復;該訓練方案除了改善生理效應外,還可刺激患者運動應答反應,使機體內(nèi)大量分泌內(nèi)啡肽并促進中樞神經(jīng)的重塑,有助于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使患者腦神經(jīng)功能得以修復,進而改善患者心理認知功能[5]。
綜上所述,家庭賦權方案聯(lián)合早期心臟康復能有效改善ACS行PCI術后患者,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理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