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洪芝 張 戀 楊海潮 楊希川 王 娟
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重慶,400038
臨床資料患者,男,49歲。右手第5指外側緣起皮疹伴疼痛2年?;颊?年前無明顯誘因右手第5指外側緣甲周出現(xiàn)紅腫,伴明顯疼痛,外側甲溝處出現(xiàn)紅斑、糜爛,有少許滲出。曾在當?shù)蒯t(yī)院就診,長期按“甲溝炎”治療,療效欠佳,疼痛逐漸加劇。于我院骨科就診,行磁共振檢查提示:右手MRI未見確切異常?;颊咂剿伢w健。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好,系統(tǒng)檢查無異常,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皮膚科檢查:右手第5指外側緣可見約3 cm×2 cm輕度水腫性紅斑,邊界不清,觸痛明顯,皮溫不高,無膿皰、水皰,右手第五指外側甲溝可見約0.2 cm×1 cm紅斑,表面糜爛,有少許黃色液體滲出,指甲稍粗糙不平整。血常規(guī)、凝血、心電圖、腹部超聲等檢查無明顯異常。組織病理示: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結合臨床及病理表現(xiàn),明確診斷為甲下鱗狀細胞癌。于局麻下行腫瘤切除術及游離皮瓣移植術。術后恢復良好,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圖1 1a:右手第5指外側緣可見約3 cm×2 cm水腫性紅斑,邊界不清;1b:右手第5指外側甲溝可見約0.2 cm×1 cm紅斑,表面糜爛,有少許黃色液體滲出 圖2 表皮角化過度伴角化不全,真皮內(nèi)可見大小不等瘤細胞團,細胞大小不等,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增多,部分瘤細胞團與表皮相連,瘤細胞團內(nèi)有鱗狀漩渦及角珠形成(HE,2a:×40;2b:×100)
討論甲下鱗狀細胞癌(SSCC)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但鱗狀細胞癌是甲單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通常累及單個手指(足趾),男性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以手指最常見[1]。目前,甲下鱗狀細胞癌的確切病因仍有待確定,但危險因素包括日曬、外傷、免疫抑制、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輻射和外胚層發(fā)育不良等[2]。
鱗狀細胞癌具有侵襲性,可累及甲周及甲下組織,主要有以下幾種臨床表現(xiàn)形式:(1)在甲下部位的乳頭狀瘤、纖維角皮瘤樣生長或者角化過度;(2)腫瘤生長引起甲的糜爛、脫屑甚至開裂;(3)腫瘤進一步發(fā)展導致的周圍腫脹和炎性紅斑;(4)原發(fā)或繼發(fā)的腫瘤導致的甲溝分裂和潰爛以及肉芽組織的形成;(5)不規(guī)范治療如甲剝離或者剪除后甲床的滲出性潰瘍[3]。由于本病皮損可表現(xiàn)為甲周的紅斑、糜爛、潰瘍,部分可有甲周紅腫、肉芽組織形成、指(趾)甲的裂開及粗糙變形等,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加上其位于甲下,不易觀察,易被漏診。由于本病例的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所以被長期誤診為甲溝炎。Teysseire等[4]發(fā)現(xiàn)運用皮膚鏡能夠有效幫助診斷甲下鱗狀細胞癌,但本病最后仍需組織病理確診。
本病常常被延遲診斷或誤診,平均延遲診斷時間為62.4個月,誤診率高達78.9%[1]。臨床上除了甲溝炎外,還需與以下幾種疾病鑒別:甲下疣、甲真菌病、慢性甲溝炎、甲周化膿性肉芽腫、甲營養(yǎng)不良、甲下外生骨疣、甲銀屑病、甲黑素瘤、甲下角化棘皮瘤、甲纖維角化瘤、甲乳頭狀瘤等。
外科手術是SSCC首選治療方法??刹捎肕ohs手術,以最大限度切除腫瘤組織,提高該病治愈率。如果有指(趾)骨累及,可選擇截指(趾)手術以減少復發(fā)及轉移[5]。本患者由于累及較淺且局限,因此采用普通外科手術切除,術后恢復良好,目前仍隨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