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紅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江蘇南京211500
肺部感染是以體溫變化、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痰液性狀及痰液量增加為主要臨床癥狀的[1]。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肺部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肺水腫、吸入性損傷、誤吸、手術麻醉、氣管插管等[2]。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能力不強,多數(shù)患者伴隨糖尿病、惡性腫瘤及中風等基礎疾病,極易出現(xiàn)肺部感染情況,當患者病情較為嚴重時,不僅會延長患者治療時間,還易產生多種合并癥,加重患者病情,影響患者治療及預后效果,甚至引發(fā)患者死亡[3]。我國75歲以上老年人,其肺部感染發(fā)病率可高達50%~61%。以往臨床對肺部感染的治療,常選用抗生素藥物治療。頭孢唑肟作為一種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其最初是由日本研發(fā)的,對厭氧菌與腸桿菌科細菌敏感性較高,對肺炎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4]。為探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接受頭孢唑肟治療的臨床療效,該文選取2014年9月—2020年9月該院收治的6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實施研究,分別給予頭孢唑肟與頭孢地嗪兩種藥物治療,探析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接受頭孢唑肟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文選取該院收治的6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實施研究,經數(shù)表法分組,接受頭孢地嗪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n=30),接受頭孢唑肟治療的患者為研究組(n=31)。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9~90歲,平均年齡(64.13±4.02)歲;按患病類型分,支氣管炎患者12例、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例、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例、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3例、支氣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例。研究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51~90歲,平均年齡(64.21±4.17)歲;按患病類型分,多臟器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例,支氣管炎患者10例,肺氣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4例,支氣管擴張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例,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參與研究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患者均經體征、臨床癥狀、胸部CT等常規(guī)檢查確診為肺部感染;患者并無精神障礙疾??;患者均存在咳嗽、發(fā)熱及咳痰癥狀。排除標準:既往對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患者;患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患者;難以配合治療患者。
對照組30例患者接受頭孢地嗪(國藥準字:H20051713)治療,將1.0 g的頭孢地嗪兌入濃度為0.9%的100 mL氯化鈉溶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2次/d,7 d/療程。研究組31例患者接受頭孢唑肟鈉(國藥準字:H20193307)治療,將1~2 g頭孢唑肟兌入150~200 mL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2次/d,7~15 d/療程。兩組患者治療后,接受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胸部X線片檢查,查看患者治療效果。
①對患者咳嗽氣喘、發(fā)熱及肺部啰音等癥狀消失時間進行有效記錄;②對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評估,當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恢復正常,為治愈;當患者病情好轉明顯,但體征、癥狀并未全面恢復,為顯效;當患者病情已有好轉,白細胞計數(shù)超過正常值,為好轉;當患者經72 h治療后,病情仍無任何改善,為無效。③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2 mL,經離心,以免疫比濁法對C反應蛋白(CRP)水平進行測定,使用細胞計數(shù)儀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白細胞計數(shù)進行檢測。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經臨床治療,研究組咳嗽氣喘消失時間(5.46±1.19)d、退熱 (1.82±0.31)d、肺部啰音消失(2.53±1.64)d,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257、15.020、5.70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d]
組別 咳嗽氣喘消失時間 退熱 肺部啰音消失對照組(n=30)研究組(n=31)t值P值8.53±2.45 5.46±1.19 6.257<0.001 3.72±0.63 1.82±0.31 15.020<0.001 4.71±1.32 2.53±1.64 5.708<0.001
患者經治療,研究組療效總有效率96.77%,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27,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患者經治療,研究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8.16±2.33)×109/L、CRP(11.95±3.86)mg/L,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83、4.589,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與CRP感染指標差異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與CRP感染指標差異對比(±s)
組別白細胞計數(shù)(×109/L)治療前 治療后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0)研究組(n=31)t值P值15.58±2.91 14.38±2.96 1.596 0.116 10.31±3.24 8.16±2.33 2.983 0.004 55.76±10.68 54.69±10.86 0.388 0.700 16.58±4.02 11.95±3.86 4.589<0.001
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不斷衰退,伴隨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及惡性腫瘤等其他疾病影響,極易誘發(fā)肺部感染問題,給患者的生活與生存質量帶來嚴重威脅[5]。肺部感染一般是由真菌、細菌、病毒與肺炎支原體等病原體侵入引起的,如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則會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程度,嚴重時,甚至誘發(fā)膿毒癥、呼吸衰竭、膿毒性休克或直接導致患者死亡[6]。肺部感染是一種由下呼吸道與肺實質引發(fā)的感染問題,如患者還伴隨心臟病、肺心病等基礎疾病,應及早做好病情防控,確?;颊吲R床治療安全[7]。
頭孢地嗪作為頭孢類抗生素藥物,其屬于一種新型第三代頭孢菌素,不光具有免疫調節(jié)活性,還具有強力的抗菌作用[8]。此外,頭孢地嗪藥物半衰期較長,通常24 h內給藥1次,且殺菌活性時間通??沙掷m(xù)6~8 h。頭孢唑肟對鏈球菌屬細菌與腸桿菌細菌抗菌活性良好,對厭氧菌抗菌效果顯著。由于頭孢唑肟可對社區(qū)獲得性肺部感染病原菌進行有效覆蓋,所以,頭孢唑肟已成為臨床治療獲得性重度肺部細菌性感染疾病的首選抗生素藥物[9]。由于頭孢唑肟具有較強水溶性,對革蘭陰性菌細胞外膜具有穿透作用,此外,頭孢唑肟不僅對青霉素結合蛋白親和力較強,還對其具有較強的抑菌效果,且穩(wěn)定性也較強[10]。
由相關研究可知[11],國產頭孢唑肟對肺部感染的治療效果,與進口藥物療效較為接近。所以,為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緩解患者的經濟壓力,可適當選用價格低廉的國產藥物治療。
患者經臨床治療,觀察組咳嗽氣喘消失時間(5.46±1.19)d、退熱(1.82±0.31)d、肺部啰音消失(2.53±1.64)d,均少于對照組(t=6.257、15.020、5.708,P<0.05)。這提示頭孢唑肟治療老年肺部感染疾病,對患者發(fā)熱、咳嗽氣喘及肺部啰音等癥狀改善效果顯著?;颊呓浿委?,研究組療效總有效率96.77%,高于對照組的73.33%(P<0.05)。這與張如源[12]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8.0%,優(yōu)于對照組的70.0%(P<0.05)的研究結果相符合?;颊呓浿委?,研究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8.16±2.33)×109/L、CRP(11.95±3.86)mg/L,均優(yōu)于對照組(t=2.983,4.589,P<0.05)。這與羅哲[14]研究中經治療,試驗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8.07±2.24)×109/L、CRP(12.13±3.96)mg/L,均少于對照組(t=2.983、4.589,P<0.0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研究組患者經頭孢唑肟治療,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與C反應蛋白指標明顯更低,這說明頭孢唑肟更有助于優(yōu)化患者的感染指標。
綜上所述,頭孢唑肟治療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癥狀、白細胞計數(shù)及C反應蛋白感染指標改善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