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堂,朱明
1.東昌府區(qū)中醫(yī)院骨一科,山東聊城252000;2.東昌府區(qū)中醫(yī)院骨二科,山東聊城252000
脊椎骨折屬于臨床常見的骨折疾病之一,主要因為外力損傷,其中胸腰椎骨折的發(fā)生率在脊椎骨折患者中占比最高[1-2]。脊椎骨折發(fā)生后會對患者的身體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故需要為患者開展及時治療[3-4]。目前臨床中針對脊椎骨折的治療以手術方案為主,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是常用術式,可分為開放式內固定術和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術,前者創(chuàng)傷性大,術后并發(fā)癥風險高,患者住院時間長,導致患者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均增加。而后者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相較于開放式手術其創(chuàng)傷性小、恢復快、安全性高,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盡快康復[5-6]。為探究兩種術式對脊椎骨折患者的療效,該次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該院收治的84例脊椎骨折患者參與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該院收治的84例脊椎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動態(tài)隨機法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2例。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22~63歲,平均(42.8±2.8)歲;致傷原因:高處墜落10例,交通意外18例,重物砸傷14例。觀察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23~65歲,平均(43.5±2.7)歲;致傷原因:高處墜落12例,交通意外20例,重物砸傷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得到患者或者家屬同意。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治療。患者全麻,呈俯臥位,以具體骨折位置合理選擇切口位置,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后,沿兩側棘突對豎脊肌進行剝離,充分顯露出骨折處和周圍椎段,應用X線輔助確定具體骨折位置后置入椎弓根釘并妥善固定,將骨折椎段兩側受壓處撐開,沖洗切口,常規(guī)置入引流管后依次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表面,術畢。術后常規(guī)進行抗生素給藥抗感染。
觀察組采用經皮微創(chuàng)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患者全麻后呈俯臥位,通過克氏針在傷椎上下椎的椎弓根中心處體表投影做標記,4個標點為中心,分別做縱向切口。給予X線透視引導下,經椎弓根投影的外緣處置入穿刺針,針尖向內傾斜,角度在10~15°。經此置入椎弓根直接穿過定位針位置,應用空心絲擴張釘?shù)溃瑢㈤L尾定向椎弓根釘置入釘?shù)?,根?jù)側位X線圖像確定螺釘深度。調整U型開口方向使其方向一致,在同側相鄰切口處進行深部肌肉隧道處理,置入預彎連桿并固定,維持連桿弧度朝前,固定遠端螺帽,擰緊近端螺帽,拉伸復位傷椎前后方向。術后進行抗生素預防感染處理。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和住院時間,治療前后椎體前緣高度、Cobb’s角以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觀察組手術用時和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 手術用時(h)術中出血量(mL)切口長度(cm)住院時間(d)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值P值1.06±0.36 2.41±0.28 19.184<0.05 55.48±6.58 142.75±10.26 46.402<0.05 2.06±0.43 10.35±1.62 32.054<0.05 6.41±1.25 12.38±1.47 20.051<0.05
治療前后兩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s角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前緣高度、Cobb’s角比較(±s)
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值P值組別66.42±3.45 66.43±3.46 1.326>0.05 76.73±3.66 76.75±3.65 0.251>0.05 15.33±2.74 15.42±2.71 0.151>0.05 6.25±2.27 6.31±2.33 0.119>0.05椎體前緣高度(mm)治療前 治療后Cobb’s角(°)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脊椎骨折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其損傷程度嚴重,殘疾率和病死率均較高,少數(shù)患者在骨折損傷后還會伴有神經或臟器損傷等合并傷,若病情嚴重還可能有意識不清或休克等表現(xiàn),不僅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傷,也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時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挽救其生命,改善其生活質量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7-8]。
隨著社會經濟和醫(yī)學技術的良好發(fā)展,微創(chuàng)手術在臨床多種外科疾病的治療應用中越來越廣泛,經皮椎弓根內釘固定術在脊椎骨折患者的治療中也獲得了大部分患者的認可。微創(chuàng)手術可以利用正位透視輔助技術對骨折復位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大大提升了骨折復位滿意度,同時手術切口小,對患者機體創(chuàng)傷性輕微,患者的疼痛感也明顯下降,可有效降低術中風險,縮短其術后康復時間[9-13]??梢娊浧の?chuàng)椎弓根釘內固定術用于治療脊椎骨折的主要優(yōu)勢有切口小、術后患者手術瘢痕小,且有良好的美觀度;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和康復時間,使其恢復更快,對椎旁肌肉和脊柱無損傷性,疼痛輕微,術后舒適度較高;手術創(chuàng)傷性小,不必置入引流管,可有效降低術后感染等并發(fā)癥風險。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用時(1.06±0.36)h、切口長度(2.06±0.43)cm、術中出血量(55.48±6.58)mL、住院時間(6.41±1.25)d優(yōu)于對照組(2.41±0.28)h、(10.35±1.62)cm、(142.75±10.26)mL、(12.38±1.47)d(P<0.05);治療后觀察組椎體前緣高度(76.73±3.66)mm、Cobb’s角(6.25±2.27)°與對 照組(76.75±3.65)mm、(6.31±2.33)°相似(P>0.05),但組內治療后椎體前緣高度高于治療前,Cobb’s角小于治療前;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8%低于對照組的19.05%)P<0.05),提示經皮微創(chuàng)椎弓根釘內固定術對脊椎骨折的療效更理想。這與李曉東[14]研究結果顯示,微創(chuàng)組手術用時(59.16±04.28)min、切口長度(1.84±2.16)cm、術中出血量(20.62±4.86)mL、住院時間(5.22±2.68)d優(yōu)于開放組(120.35±26.12)min、(9.35±6.62)cm、(176.39±23.65)mL、(11.02±1.83)d(P<0.05),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經皮微創(chuàng)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效果好,安全性好,恢復快,但仍有不足之處,包括進釘難度較高,切口小導致不能直接觀察判斷椎弓根釘?shù)倪M釘深度和位置,需要輔助應用X線透視或臨床經驗,而X線輔助時間較長則會對醫(yī)患均造成一定損傷[15-16]。此外術中輔助應用X線進行椎弓根穿刺時需確保穿刺針不可超過椎弓根的內側緣,操作精細,難度較高;應用擴張器或預彎連桿時應保證復位對稱等,需要保證術者專業(yè)性強,經驗豐富。
綜上所述,對脊椎骨折患者應用經皮微創(chuàng)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同時微創(chuàng)手術創(chuàng)傷小,美觀度和治療安全性更高,患者術后具有較短的康復時間,這對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改善其臨床預后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