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卓
(貝兒首府幼兒園,河北秦皇島 066000)
我國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人才要通“六藝”,出自《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指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樂”即是音樂。我們熟知的一些名人,例如盧梭、歌德、愛因斯坦等,據說都喜愛音樂,也有人因此說音樂可以對一個人產生重要的影響,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了。
正是因為音樂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針對兒童的藝術教育活動中,鋼琴越來越受到重視。鋼琴教育作為音樂藝術教育的類型之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具備了其他樂器所沒有的優(yōu)越性:
從外觀來看,鋼琴體積龐大,內部結構復雜,日常學習的鋼琴一般分為三角鋼琴和立式鋼琴,鋼琴的音域非常寬廣,是其他樂器所沒有的。音域寬廣幾乎包含了音樂活動中所使用的樂音;
鋼琴表現力豐富,適合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一些世界聞名的鋼琴作曲家的風格多變的作品,也因鋼琴而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我們常??吹降囊恍┐笮脱莩龌顒又校撉倏梢元毩敯樽嗟慕巧?,與交響樂隊一樣,撐起舞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學校的課堂中,尤其是在學前階段的幼兒園,一般都會準備鋼琴,作為兒童日常音樂教學的工具,優(yōu)美的鋼琴旋律伴著童稚嫩的歌聲,回蕩在校園中。
兒童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需要掌握相關的樂理知識的,視唱練耳,聆聽大師的鋼琴曲,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浸潤在鋼琴所帶來的文化熏陶中,為日后的音樂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人的大腦是具有復雜的結構,各個部分對應著人體的不同器官和機能,從人類的演化進程來看,大腦與手有著密切的關系。人類從動物界里走出來,不僅演化出一個發(fā)達的大腦,而且還帶著一雙靈活的手。有句俗話說得好“心靈手巧”,想要心靈,手得巧,這也看出手的運動對大腦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
樂器的學習是藝術教育中的一項,彈奏鋼琴需要用雙手來彈奏,根據彈奏曲目,對十指要求各有不同,鋼琴演奏,需要體力支持,從眼睛看譜子到耳朵聽旋律,從手指彈鍵盤到腳下踩踏板,其彈奏過程需要大腦調動身體各部分,乃至調動全身生理機能予以配合,以完成復雜的演奏技巧動作。彈奏美妙的鋼琴曲,離不開靈活的手指,手指運動的靈活程度也促進了與大腦的有效連接,鍛煉大腦的功能,對發(fā)展兒童的各種感覺功能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鋼琴演奏是一個包含了聽覺、視覺、觸覺和記憶、情感、注意力、思維等在內的心理活動。
根據鋼琴訓練要求,能夠彈奏完整的曲子,既要具備讀譜能力,還要具有超前準備意識,手眼協(xié)調,看到譜子上的音符,手指要做好提前準備能夠快速準確找音,彈奏的過程無形中就是對視覺的敏銳性和觀察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的有效訓練,這必將為日后閱讀能力打下堅實基礎。兒童時期正是視覺逐步完善階段,日復一日的鋼琴訓練,也給了視覺很好的正向練習,促進視覺的健康發(fā)展。
科學家發(fā)現,音樂對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促進聽覺皮層的發(fā)育。神經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聽音樂和操練樂器是兩個不同的音樂活動過程,需要不同的大腦部分的參與。聽力是彈琴過程中需要必備的訓練。聽音要準,和聲要區(qū)分,聽力練習可以彈奏的樂譜更準確,更能細致得表現出作品所要呈現出來的效果。聽得準,才能記得清,想得明白。鋼琴教育可以訓練聽覺,加強對對話的接受能力,從而加強聆聽技能的培養(yǎng)。
想要彈鋼琴,就要讀樂譜,想要讀懂樂譜,就需要相關知識的配合,如樂理、復調、和聲等,同時,還要能記住樂譜,這需要良好的記憶能力,以及對樂譜的判斷、分析和推理能力。一首鋼琴曲彈奏下來,需要記憶大量的樂譜,復雜多變的譜面,考驗彈奏者的記憶準確度,重復練習,無疑會加強記憶能力的循環(huán)上升。而且學習音樂需要識譜,需要識別音樂符號,這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或者培養(yǎng)多種類型的閱讀記憶技能。
對兒童注意的培養(yǎng),是兒童心理發(fā)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并且,要培養(yǎng)兒童善于分配和轉移自己的注意的能力。
鋼琴對于專注力的培養(yǎng)起到很大的作用。學習鋼琴,不僅要手眼協(xié)調,還要在每天的練習過程中,認真細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對專注度有一定的要求。學習聆聽,也是讓鋼琴演奏者保持專注力的重要手段。定期的學習課堂,固定的練習時間,讓兒童逐漸養(yǎng)成了課堂上認真專注的態(tài)度,課下練習溫故而知新,由于兒童通常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鋼琴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常規(guī),能夠幫助兒童保持較高的專注力水平,有助于將來進入小學順利進入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為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彈鋼琴需要手眼協(xié)調,上半身手臂的運動,演奏者的姿態(tài)調整需要也需要全身的支持,無疑是對全身動作協(xié)調性的考驗,同時,大腦要指揮各項動作有條不紊,以完成曲目的彈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常會提到感統(tǒng)失調,有些兒童還會專門去婦幼保健醫(yī)院的感統(tǒng)訓練中心進行康復訓練,而經常彈奏鋼琴的兒童,則會避免這種現象的發(fā)生。
兒童在學習鋼琴過程中,要閱讀大量優(yōu)秀的鋼琴作品,在長期的彈奏訓練下,通過音樂作品的熏陶,不但能夠豐富音樂知識,而且還能夠提升兒童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樂感,享受音樂的內在力量。鋼琴演奏是感情的抒發(fā),樂感的培養(yǎng)可以更好地理解樂曲,剛好地呈現曲子所帶來的音樂感受,并自我陶醉其中。良好的樂感是心靈通向音樂美妙天堂的橋梁,音樂共鳴不僅僅是心有靈犀,更是音樂所帶來的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音樂世界的神奇也在于此。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趙洪曾表示:“要想讓孩子堅持下來,學到一門技藝,首先家長要堅持。如果一旦學些什么都淺嘗輒止、半途而廢,他將來一生可能什么都可以放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藝術讓孩子學會堅持,比藝術本身還要重要!”
學習鋼琴,就是需要堅持學習的一項技術,需要每天不斷訓練,天天如此,重復性的學習過程中,也逐步灌輸給兒童這樣的理念,各種學習的過程都不可避免的枯燥,是辛苦的,唯有堅持,之前的所有練習才會有效果。鋼琴演奏水平隨著刻苦練習而逐步提高時,兒童能夠感受到重復性的訓練所帶來的量變引起質變的成就感,也有了堅持的動力。
教育家豐子愷說過:“教育是教人以真善美的理想”。鋼琴教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化,為兒童的初期音樂審美心理提供了審美探究刺激,也促使兒童對審美產生了需要。彈鋼琴等藝術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能夠培養(yǎng)審美素質,提高審美能力,激發(fā)對音樂美的追求,而這種追求美的心理動機在長時間的刺激下,將會形成兒童自己的審美觀點,從而影響其未來心理發(fā)展。
兒童學鋼琴,經常要參加各種形式的表演,以展示學習成果。學習鋼琴,不僅是學會彈奏一種樂器,還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現場演奏。不管在臺下練習得有多熟練,都需要經過舞臺的檢驗。如果面臨鋼琴考級,不僅是面對臺下觀眾,更要近距離面對嚴格的考官。如果心理準備補充分,往往就會發(fā)揮失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不管是考級演奏,還是舞臺表演,或者是參加比賽,都需要訓練上臺演奏的心理素質。平常練習刻苦,敢于展示,除了事前的模擬演練,在現場演奏時,還要放松身體,平靜情緒,集中關注彈奏本身,提高臨場發(fā)揮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優(yōu)美的旋律,動聽的音樂,加上演奏者在彈鋼琴時調動了全身的主要器官,會促進大腦功能的強化,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身心愉悅,樂在其中!當身體疲勞,學習倦怠時,坐下來,彈奏一曲喜歡的鋼琴曲,頓時有了轉換的媒介,讓身體得到放松。
鋼琴音樂能夠人的情緒和感覺的大腦的自主反應。舒緩、愉悅的鋼琴曲放松心情,減輕壓力,還能平緩兒童過于激動的心情。經常接觸音樂,情感受到熏陶,可以使兒童內心平靜,尤其是通過自己親自彈奏樂曲,自身陶醉其間,對情緒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業(yè),也用音樂豐富了自身的情感體驗。
對一段鋼琴音樂的深入理解,就是一次感情的投入與享受。兒童心理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情感也得到更豐富的體驗,也進一步促進了社會情感的萌芽與初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