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明
摘要: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的實施,以及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入,國企并購重組工作正在加速推進。國企并購重組中,盡職調查是挖掘目標公司信息、降低投資風險,實現投資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結合工作實踐,簡述了投資并購盡職調查的必要性和作用、流程及采用的方法,重點研究了盡職調查應關注的主要內容,以期為企業(yè)開展投資并購提供有益借鑒和操作路徑。
關鍵詞:并購重組;盡職調查;操作路徑
一、盡職調查的必要性
盡職調查亦稱謹慎性調查,主要指投資人與目標企業(yè)達成合作意向后,經協商一致,由投資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目標企業(yè)的相關收購事項進行現場調查、資料分析等一系列活動,主要包含財務、法律、業(yè)務盡職調查等。通過盡職調查,投資者可全面了解標的公司的真實情況,發(fā)現目標公司價值,識別潛在風險,判斷投資風險對投資及預期收益可能造成的影響,從而為目標公司的價值評估提供支撐,以便做出正確投資決策,設計合理投資并購及整合方案,方便談判博弈。
二、盡職調查的作用
(一)發(fā)現并購價值,規(guī)避并購風險
發(fā)現價值就是通過盡職調查為并購方的投資決策提供可以信賴的數據,以盈利能力和資產價值作為衡量標準顯示價值,并基于未來發(fā)展前景評估可能價值。被并購企業(yè)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往往會對本企業(yè)風險和缺點進行掩蓋。企業(yè)并購發(fā)生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并購企業(yè)與被并購企業(yè)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而科學有效的盡職調查可以揭示并規(guī)避潛在風險。
(二)確定交易對價
企業(yè)并購的核心問題之一是確定交易對價,而交易對價是并購活動給并購企業(yè)帶來的未來預期收益、可能承受的整合風險及被并購企業(yè)資產價值等要素的綜合體現。并購企業(yè)要通過盡職調查了解標的企業(yè)業(yè)務模式和經營情況,通過財務分析來判斷標的企業(yè)的實際盈利能力和不良資產,以及債權債務的實際情況,從而還原出真實準確的財務報表,為估算標的企業(yè)的真實資產價值提供依據。
(三)設計并購方案
通過盡職調查,并購企業(yè)可以掌握被并購企業(yè)經營管理上的不足和潛在風險,為并購團隊設計并購方案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經營管理水平如何提高、潛在的風險是規(guī)避還是承受、并購交易對價的確定,以及并購后的整合方案等問題,都需要在并購方案中提前考慮周全。盡職調查是設計并購方案的基礎工作,沒有盡職調查而設計的并購方案是“空中樓閣”。
三、盡職調查程序及方法
(一)盡職調查程序
(1)立項。明確盡職調查目的和事項,確定盡職調查的期間及范圍。
(2)成立工作小組。根據管理權限分為項目領導小組、項目組織小組和項目執(zhí)行小組。
(3)制訂調查計劃。調查計劃應包括盡職調查清單、方法,明確盡職調查注意事項等內容。
(4)搜集資料。
(5)現場調查。執(zhí)行盡職調查計劃,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計劃。
(6)編制盡職調查報告。盡職調查工作應形成盡職調查報告,反映盡職調查事實,并報項目領導小組審查。
(7)組織報告評審。投資并購企業(yè)根據項目要求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綜合評審。
(二)盡職調查方法
盡職調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資料記錄審查、溝通、訪談、討論、實地考察、抽樣、現場盤點及技術推演、函證、分析復核、從其他途徑獲取目標公司相關信息和資料,以及其他認為必要的盡職調查程序。
四、并購重組盡職調查的主要內容
并購重組是國企快速擴充規(guī)模的途徑之一,但部分國企在并購之后無法實現預設目標,經查閱大量投資并購案例,其主要原因是在并購重組時,缺乏足夠的盡職調查工作或盡職調查不充分。
筆者根據自身多年工作經驗認為,投資并購方必須根據不同的調查需求和調查目標,科學制訂盡職調查的內容范圍。盡職調查的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目標企業(yè)的主體資格、并購授權與批準的審查
目標企業(yè)的設立審批、申請文件及登記文檔、營業(yè)執(zhí)照、驗資證明(報告);登記事項,歷次變更、變動情況的合法合規(guī)性;成立以來的合并、分立、變更及重大改組、重大投資行為;年審情況及是否有影響目標企業(yè)合法存續(xù)的重大法律障礙,如吊銷、注銷;經營中依法應取得的資質、認證、特別許可等是否已合法取得及是否仍合法有效;本次并購交易是否取得合法有效的授權和批準,對并購條件是否具有限制性要求。
(二)目標企業(yè)股權結構和股東出資的審查
目標企業(yè)當前股權結構及合法性;股權結構變革過程及其合法性;股權是否存在爭議、混亂、矛盾與不清晰;各股東出資是否符合在工商部門備案的章程的規(guī)定,包括:出資方式、比例與數額;是否有虛報注冊資本或虛假出資情況;出資是否被抽逃、挪用;用于出資的有形財產的權屬;用于出資的有形財產是否經評估作價:用于出資的有形資產是否移交及過戶;用于出資的無形資產的歸屬及權屬證書;用于出資的無形資產的類別;無形資產剩余有效期;用于出資的無形資產評估作價;用于出資的無形資產移交及過戶;有無出資爭議,有無用于出資的有形、無形資產的權屬爭議;有無潛在出資訴訟或仲裁;用于出資的有形及無形資產是否被抵押、質押、目前狀況;出資是否履行了法定手續(xù)。
(三)目標企業(yè)章程的審查
章程內容的合法性、完整性,現行章程及曾生效的章程;章程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批準手續(xù)及是否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備案;章程內容中是否有反收購條款,如有,則查明具體內容;章程內容是否有所變化、變化是否合法及是否履行了相應手續(xù);章程內容是否有超級多數條款,并評估其意義;章程內容是否有董事會分期、分級選舉條款,禁止更換董事條款,并評估其意義;章程內容是否有特別授權條款,并評估其意義;章程內容是否有影響企業(yè)并購的其他特別規(guī)定,如高薪補償被辭退的高管人員、股東權利計劃等。
(四)目標企業(yè)財產權利的審查
目標企業(yè)土地使用權性質、使用權歸屬及證書與實際是否相符;房產權歸屬及證書與實際是否相符;主要機械設備、設施的相對性與實際是否相符;專利類別、數量、權屬、存續(xù)及剩余有效期;企業(yè)商標類別、數量、適用大類、權屬、存續(xù):目標企業(yè)版權類別、數量、權屬、存續(xù);其他無形資產情況;資產抵押、質押情況;租賃性質、類別、期限;車輛類別、產權歸屬、年檢、車況及使用年限、保險;其他財產的清單、產權歸屬現狀等;財產保險情況;經營性資產評估報告;財務會計報表、資產評估報告。
(五)目標企業(yè)重大合同及債權債務的審查
目標企業(yè)重大合同主體及內容的合法性、有效性;重大合同在目標企業(yè)控制權改變后是否仍然有效或合同約定是否產生變更;重大合同中是否存在純義務性條款或其他限制性條款;重大合同有關解除、終止合同的約定對并購會產生何種影響;對外擔保合同的具體情況及主合同履行情況;債權的性質、合法性、有效性、數量及實現債權的障礙;債務性質,合法性、有效性,數量及履行情況;債務償還期限、附隨義務及債權人對其是否有特別權限制;貸款文件、貸款數額、還款期、逾期利息及罰金情況;外債擔保文件、履約保證書情況及批準登記手續(xù);資產抵押、質押清單及文件、債務履行情況;負債是否已被追索、是否已被提起訴訟或仲裁、是否有潛在的重大訴訟。
(六)目標企業(yè)爭議與解決情況的審查
目標企業(yè)是否有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決、裁定、調解書或仲裁裁決,案由、目標企業(yè)的地位及執(zhí)行情況;是否有正在進行的法律訴訟或仲裁,訴訟地位、仲裁地位及案由、可能的結果;是否有潛在的重大訴訟、仲裁及其案由、地位及可能的結果;是否有因為環(huán)保、稅收、產品、責任、勞動關系等原因而受到相應的處罰、執(zhí)行情況/正在接受相應行政調查,調查進展情況及可能的結論和處罰結果;被進行相應調查和處罰的潛在可能性,可能的結論和處罰結果;正在進行的,或已受到警告的政府調查(國內外)情況,有關文件,已做出的有強制力的決定、裁定、執(zhí)行令等;所收到的有關主張目標企業(yè)有專利、商標、著作權等侵權行為、不正當爭和主張目標企業(yè)違法、違規(guī)的函件等。
(七)目標企業(yè)組織結構及治理結構審查
目標企業(yè)內部結構關系;內部相關職能部門及職能劃分、相互關系、負責人情況;內部治理結構設置、職能權限、相互關系、機構運行及負責人情況;是否有企業(yè)辦社會職能的機構、具體情況及經營運行和財產狀況;近三年來主要(重大)決策在程序上和實體上的有效性及相關文件;股東大會(職代會)、董事會(經理辦公會)、監(jiān)事會及其規(guī)范運作;股東、董事、監(jiān)事、經理及其他高管層人員情況;目標企業(yè)的獨立性,包括:人員、財務、機構、業(yè)務的獨立性,資產的完整與獨立性;內部組織結構的重大變化及主要管理體制的變動;附屬機構、控股子公司、參股子公司、分公司、辦事處、獨立核算的業(yè)務部門及其下設機構情況。
(八)目標企業(yè)人力資源狀況
與目標企業(yè)有勞動合同關系的職工人數、勞動合同的期限、崗位分布及現狀;可分流人員范圍、數量及構成;病、殘、離、退職工的數量,目前狀況及相應協議和執(zhí)行情況;目標企業(yè)的五險(三險或四險)一金是否按時足額繳納;事實勞動關系及交叉勞動關系情況;需新簽、變更、解除、終止勞動關系的情況;停薪留職、內退、請長假、長期學習、參軍入伍、掛名、自謀職業(yè)、因私出國、女職工“三期”職工數量及目前狀況;職工持股、管理層持股狀況;職工激勵計劃情況、職工福利制度計劃安排;職代會(工會)建立及運作情況;勞動衛(wèi)生、勞動安全、勞動保護、勞動保險制度建立及執(zhí)行情況。
(九)目標企業(yè)的關聯交易與同業(yè)競爭
目標企業(yè)關聯交易數量及現狀,對目標企業(yè)的影響、制約、輔助程度;關聯交易、關聯方的情況;關聯交易的合法性、交易條件的公允性;是否有關于消除或避免同業(yè)競爭的協議、承諾;股東間、股東與目標企業(yè)間、股東與目標企業(yè)客戶間的關聯交易。
并購是當前國企發(fā)展和規(guī)模擴張的主要手段,但在并購前的盡職調查對并購是否成功具有決定性影響。本文結合工作實踐,重點研究了盡職調查需關注的主要內容,以期為國企開展投資并購提供有益借鑒和操作路徑,提高投資并購效率。
參考文獻:
[1]詹紅雁.投資并購盡職調查操作指引[J].中國總會計師,2017(07):118-119.
[2]葉有明著.《股權投資基金運作—PE價值創(chuàng)造的流程》(第二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3.
[3]楊宗葳.論企業(yè)財務盡職調查的程序和方法[J].中國總會計師,2017(05):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