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祥貴
摘要
課堂教學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平等對話的過程。但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對話存在種種不當現(xiàn)象。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準確剖析病因,有針對性地尋求優(yōu)化對策,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關(guān)鍵詞
閱讀 教學 對話 優(yōu)化
對話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教學行為,審視目前的閱讀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認識的偏差、思想的忽視、操作的失誤等,課堂對話的失范行為并不鮮見,這無疑降低了課堂的效益。以下分析了教師的7種不當教學行為,并進行優(yōu)化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不當行為1:居高臨下式
師:《蘇州園林》不僅段與段之間存在邏輯關(guān)系,段落內(nèi)部也有邏輯關(guān)系。第3段是因果關(guān)系,第4段呢?
(生1默然。)
師:你就不能動動腦筋嗎?你是泥塑木雕嗎?
生2:并列關(guān)系。
師:第5段呢?
(生3默然。)
師:你本來應該是小鮮肉,怎么變成行尸走肉了?
生4:總分關(guān)系。
師:第6段呢?
(生5囁嚅。)
師:怎么那么傻?。磕憧纯茨銈?,一問三不知。難怪考起試來,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腦子是個好東西呀!
行為分析:教師自詡“嚴師”,缺乏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語氣生硬,尖酸刻薄,出口傷人。教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恰當、引導是否到位,不應將答不上、學不會、考不好的責任一股腦兒地推給學生。學生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質(zhì)疑老師,不敢挑戰(zhàn)教材,潛能自然無法被激發(fā)出來。
優(yōu)化策略: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這樣,對話才有話語基礎(chǔ)。課堂對話對教師而言,是傳授知識,更是分享理解、精神交流的過程;對學生而言,不僅是習得知識技能,還是創(chuàng)新思維、凸顯個性、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教師“蹲下來看孩子”,為對話營造和諧的氛圍,摒棄“逼供式”“恩賜式”“選擇性”對話,課堂才能綻放生命的光彩。
不當行為2:海闊天空式
師:今天我們學習《蘇州園林》。課文都預習過了吧?
生:嗯。
師:下面我們看三幅圖片以及文字介紹。蘇州園林跟何園、半畝園是不是一回事?
生:都是私家園林。
師:園林主人有什么共同之處嗎?
生:都有極高的身份。
師:都是什么人?
生:都是官員。
師:而且都很有文化。
行為分析:上述對話繞來繞去,討論看起來煞有介事,實際跟本課的學習目標相去甚遠。
優(yōu)化策略: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教學對話。好的對話基于好的問題,要使對話有成效,提問是關(guān)鍵。教師的提問要措辭清晰、明確,有層次性;要關(guān)注學生的需求,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要注意提問的方式;重中之重是要瞄準學習目標。
不當行為3:我行我素式
師:請同學們先自讀《恐龍無處不有》,然后提出疑問,我們共同討論。
生1:什么是“泛大陸”?
生2:除了在南極洲發(fā)現(xiàn)恐龍以外,還有哪些有力的證據(jù)支持“板塊構(gòu)造理論”?
生3:本文說明的主要內(nèi)容是“大陸漂移學說”,還是“不同科學領(lǐng)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
……
師:這些問題提得很有價值,我們以后慢慢討論。現(xiàn)在我們先來分析本文的寫作思路……
行為分析: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了教師的知識儲備時,教師選擇虛晃一槍,轉(zhuǎn)移話題,從對話現(xiàn)場撤退。教師不習慣先聽后講,手頭唯一的“標準答案”才是真正的“底牌”。這樣的“對話”本質(zhì)上是獨白,是把學生當成承載知識的容器。
優(yōu)化策略:教師要為對話做充分的準備。預設時,教師不僅要認真研究教學內(nèi)容,還要充分了解學情。此外,教師還要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的問題為問題,不以尋求共識為最終目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對話時可能產(chǎn)生差異、生成問題,這些差異和問題恰恰是語文教學中寶貴的資源。教師帶著問題走向?qū)W生,再帶著學生走向問題,然后師生一起走向新問題,這樣才能提高課堂對話的質(zhì)量。
不當行為4:蜻蜓點水式
師: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說說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1答不上來。)
生2:孔乙己是一個善良的人。
生3:孔乙己愛喝酒。
生4:孔乙己會偷東西。
師(發(fā)現(xiàn)沒人舉手):孔乙己是一個迂腐、好吃懶做而又不失善良,且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行為分析:學生缺乏充分的準備,尚未對課文有深入的研讀,只是虛假地參與課堂,課堂對話只是膚淺地“尬聊”,很難探到問題的實質(zhì),往往收效甚微。
優(yōu)化策略:閱讀教學中的“教學對話”應以有效的“閱讀對話”(師生與文本、編者之間的對話)為前提和載體,學生在充分“獨學”的基礎(chǔ)上,再登上“對學”和“群學”的舞臺,循序漸進地討論問題。研究表明,教師等候?qū)W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到對話質(zhì)量的高低。因此,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學會等待,“生”“動”的課堂才“生動”。教師不能為完成任務而讓學生疲于應對“問題”,要讓學生“動起來”,充分思考,有效交流。
不當行為5:零敲碎打式
師:請大家把第4段內(nèi)容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這段文字寫的什么?
生1:春天的景色。
師:給你什么感覺?
生2:春意盎然。
師:可不可以說“生命復蘇”?
生3:行!
師:同學們,生命可貴不可貴?
生(齊):可貴!
師:值不值得珍惜?
生齊:值得!
行為分析:教師提的多是“事實型”“選擇型”“常識型”問題,缺少思維容量,將好端端的整篇課文掰碎。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不屑于回答問題,或者形成徒有其表的熱鬧局面。
優(yōu)化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對話設定一個恰當?shù)钠瘘c,聚焦一個明晰的著力點,圍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有“落差”的主要問題展開對話。問題是師生互動行為的焦點,教師要重視問題的設計,而有效的問題不僅要指向目標,還要在目標之間形成直接或間接的“落差”。
不當行為6:隔岸觀火式
師:魯迅為什么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美女蛇”的故事?
生1:美女蛇的故事有趣。我小時候也聽我奶奶講過一個蛇的故事……
生2:我家園子里也有過一條蛇……
生3:和尚天生和蛇有矛盾,法海就老想抓白娘子……
行為分析:教師只充當了交流的“召集人”或“旁聽者”,由于教師角色的缺席,課堂對話其實成了學生的自由“交談”,任憑其自由發(fā)揮,而偏離課堂教學目標。
優(yōu)化策略: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對話中,固然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絕不能放棄教師“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教師不僅要在關(guān)鍵處、矛盾處、對比處、發(fā)散處或疑難點、興趣點、模糊點等設置問題,引發(fā)對話,還要在對話過程中“該出手時就出手”,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讓對話有序進行。
不當行為7:隔靴搔癢式
師:《蔚藍的王國》這篇文章,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喜歡?
生1:我喜歡“白色的風帆鼓了起來,宛似天鵝的胸膛,帆的上面掛著幾面隨風輕揚的小旗”。它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
師:嗯。
生2:我喜歡“我只看到四周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蔚藍的海……在那兒,和煦的太陽愉悅地露著笑臉”。它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
生3:“我們看到一些島嶼,晶瑩明澈的仙島,島上的璧玉寶石光艷奪目?!蓫u隆起的岸上飄來醉人的芳香……一群五彩繽紛的長翼的鳥兒。”從視覺、嗅覺角度寫景,并運用了“晶瑩明澈”“光艷奪目”“醉人”“五彩繽紛”等一系列形容詞,生動地描寫了仙島上夢幻般的美,表現(xiàn)了“我們”對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
師:生3同學回答得怎么樣?
生:好!
師:回答得這么好,還不來點掌聲?
(學生響起“啪——啪啪”的掌聲。)
行為分析: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么不置可否,不辨優(yōu)劣,以簡單的“嗯”“哦”作為回應;要么盲目點贊,吆喝學生“掌聲響起”。這種隔靴搔癢、缺乏針對性的教學反饋,大大降低了對話的效果。
優(yōu)化策略:優(yōu)化評價,提高反饋的附加值。教學對話絕非簡單的問答,關(guān)鍵在于喚醒、建構(gòu)、創(chuàng)造。教師要在學生雜亂無序時吹響哨子,在學生茫然無措時示范,在學生偏離方向時為其導航,在學生流于表面時引向深入,在學生回答錯誤時因勢利導,在學生難以攀登時提供梯子,在學生有所突破時予以嘉勉,這才是“有深度的課堂”“最偉大的課堂”。
對話過程中教師的不當行為絕不只有以上幾種。教師應以先進的理念觀照課堂對話,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優(yōu)化課堂教學,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會提升效能,精彩紛呈,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才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