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安
假設人們不會哭了、不會笑了,也不痛苦與悲傷甚至連基本的呼嚎都不會了……久而久之,這張臉是不是變得僵硬、木訥、呆滯。相反,茍且之笑、諂媚之笑、虛偽之笑其背后的真相我想一定也是呆若木雞和表情木訥,因為都是在一種非正常的情形下改變了生存狀態(tài)所致。這樣的神態(tài)與形象并不限于職業(yè)類型,不管是長的、扁的、方的、圓的臉型都能發(fā)生這樣的表情。
“相由心生”這句話是說形象由心相所趨使,指的既是形象也是心態(tài)。俗話說的吃相、坐相也有這層意思。如果一個人滿腦子充滿了戾氣、狡詐和陰謀,其心相就自然會反射到形象和行為上。比如本來是一個現(xiàn)代版的貴族階層,既不缺錢又不缺閑的一群人,只因好斗的秉性或者是陰謀詭計的習慣使得形象更趨于猙獰和扭曲,你總會在這些人的臉上看到逆行的肌肉組織橫插或斜跨在臉上,隱含著惡的一面,擺脫不掉那層低級和愚鈍的感覺。
一日,被一張圖片深深觸動,是兩隊大媽在一處相遇,一隊顯然是跳廣場舞的大媽,個個紅花綠衣,高大而粗壯,大大咧咧,噗噗啦啦,聲音震天響;另一隊則是身著旗袍,清瘦柔弱,衣著淡雅,輕聲細語,躡手躡腳。這種強烈的對比是文化的區(qū)別還是心相的不同呢……
還有“大聲說話”的一族,形象不分男女老幼,職業(yè)不分階層,不分時間地點地大聲吆喝、大聲說話已經是我們生活的常態(tài)。我曾在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碰到過一群中學生,那架式像一群剛被放出的怪獸,連喊帶叫且蜂擁而來,所到之處滿地紙屑果皮,一片狼籍,好不熱鬧。記得多年前在一座古城堡也曾碰到一群比他們還小的孩子,也是嘰嘰喳喳連喊帶叫,但不同的是那位老師始終把食指放在嘴上提醒孩子們不要大聲喧嘩。由此可見,一切事物的良好結果往往是由管理完成的,否則就是一塌糊涂。我們這么不分場合地大聲說話,又是這么好說又能說的群體,但在社會正義、公共道德等需要你大聲說話時,卻一句有用的話都說不出來。
嚴修在《容止格言》里說: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這種修為是對尊嚴與尊重的塑造??上М?shù)赖?、?guī)矩不再能約束其行為時,一切都可以認為是機會的認知便是突破道德底線的開始。厚道與樸素的形象也便成了“假象”,在時下,那些樸厚善良的背后給予人們的卻是地溝油熬制的食品與化學藥物做的蔬菜,善良的背后充滿了欺騙,還有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與各種偽劣產品等。由此來看,明確的價值取向和良好的品格始終是形象真切的主因。單純的心思、健康的品行其形象就是清麗,形態(tài)脫俗,行為也端正,否則就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