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無論你的孩子處于什么年齡段,請把天天和孩子談心當做一種習慣吧!這種習慣培養(yǎng)好了,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受益無窮!
我在家庭教育講座中,常常提到父母要陪伴孩子做好五件事:吃飯、閱讀、聊天、運動、旅行。關(guān)于親子聊天,是家長們最常問及的。有的家長問:“和孩子聊,好像沒什么話題???”也有的家長問:“孩子上小學(xué)后,就變得不愛和我們聊天了!”其實,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家長的聊天方式有所不同,而且應(yīng)該針對孩子的性格、當下的家庭事務(wù)、所處的校園環(huán)境等,換著話題、變著法子和孩子聊天。如果能把親子聊天這件事做好,就能增進親子感情,讓孩子和你無話不說。另外,還能幫助孩子減壓,當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及時和父母傾訴,避免做出沖動的事情。尤其是談心、說話還可以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談心過程中的互動也能教孩子學(xué)會傾聽、思考,讓孩子成為一個善于傾訴、開朗樂觀的人……
那么,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家長應(yīng)該怎么聊呢?把親子談心當做一種習慣要怎么做呢?以下是我的建議。
0—3歲:無話不說
孩子0歲時還不會說話,家長會說:“這時候談心怎么談?。俊惫?,有得談。從孩子一出生起,你就要抓住一切機會和孩子什么都說??粗⒆拥难劬Ω嬖V孩子你愛他,指著孩子的玩具告訴他玩具的名字,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父母這樣無比耐心地、絮絮叨叨地和孩子說著說著,孩子的語言能力就在慢慢提升,孩子和你的感情就會與日俱增。
孩子1歲了,會說話了,這時候你更要和孩子無話不說:今天吃飽了嗎、午睡了嗎、和鄰居小朋友玩得開心嗎、小區(qū)里的那只小貓又長大了啊……孩子會拿他稚嫩的語言回應(yīng)你,這時候你們就是在談心了。
孩子2歲或3歲了,更要天天和孩子說說話。把親子談心當做一種習慣就是要與孩子建立長期溝通機制,就是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養(yǎng)成天天和孩子溝通的習慣,把這個習慣固化為一個機制,堅持下來,這樣孩子慢慢長大后就會很自然地與父母談心。注意,是“天天”溝通哦,一天半小時或十分鐘也行,專注地與孩子對話,讓孩子明白,父母是可以隨時敞開心扉聽他傾訴的人,父母是隨時可以豎起耳朵聽他說話的人。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漸漸知道溝通的好處,越來越習慣于和父母保持一種日常的溝通。
4—11歲:家庭聊吧
孩子3歲上幼兒園、6歲上小學(xué)了……這是親子談心的黃金階段。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得更加復(fù)雜、豐富了,他的傾訴欲加強了;孩子在幼兒園、學(xué)校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時時和父母交流想法,取得支持。此時建議在家中開辟一個空間作為家庭的“聊吧”,可以是書房,也可以是客廳的一角,父母堅持天天很有儀式感地在這個家庭聊吧和孩子談心,既是智慧啟發(fā),又是心靈潤滑。
在溫馨的家庭聊吧里,大家暢所欲言,什么都可以聊,聊剛剛讀完的書的讀后感、聊今天在幼兒園或?qū)W校發(fā)生的趣事兒、聊孩子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聊剛才飯后散步時的所見所聞……讓聊吧里常常飄蕩出高談闊論聲、歡聲笑語情,其實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情緒疏導(dǎo)、精神放松。
“聊吧”就是個心理咨詢室,是個親子交流室,不僅是智慧啟發(fā),更是心靈的滋養(yǎng)和潤滑。陪伴孩子,就是這么簡單卻細膩,潤物細無聲般的細水長流。4—12歲的孩子如果天天能和父母親聊上幾分鐘,不僅減壓,還能向內(nèi)心灌注強大的力量,孩子將有勇氣面對成長中的挫折、變化和矛盾。
12歲以上:家庭會議
孩子12歲了,慢慢長大并進入了青春期,家長不妨多聽取和采納孩子的意見。這時親子談心的習慣依舊要堅持,只是家庭聊吧變成了家庭會議,更加正式,也更加注重聽取和采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很有小大人的感覺。
試問,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逆反?并不是他非要和大人對著干,很可能是家長根本不給孩子自主權(quán),什么事都要孩子對家長言聽計從。這種局面在孩子小時候或許能維持一段時間,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自主意識覺醒后,便不同意再這樣繼續(xù)下去了。所以,針對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不妨多聽取和采納孩子的意見。要學(xué)會欣賞孩子,學(xué)會在孩子面前示弱。
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對自己的事拿主意,家長就不要插手,在不違背原則和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多一點放手,讓孩子享受一些自己做主的權(quán)利。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喜歡對家庭的事拿主意,家長就要放權(quán)。孩子也是家庭成員,何況到了青春期,很快就是家中主力了,完全可以參與到家庭事務(wù)的決策中來。家長要充分信任孩子,聽取孩子對家庭大事的見解,讓孩子暢所欲言,孩子感覺到被尊重會很開心,也會越來越對家庭事務(wù)多一點主人翁的意識。這種主人翁意識還會遷移到孩子的學(xué)習和生活中。孩子會很享受自己被父母尊重、認可的感覺,在這種感覺中成長的孩子會避免過激和叛逆,會更善于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也更愿意聽取大人的建議。
我采訪過一位名校長,他兒子現(xiàn)在在國內(nèi)做一份很平常但自己喜歡的工作,這位校長覺得這樣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說到孩子的青春期,他說并沒有太多的沖突,可能是因為家里一直有很好的溝通機制。他說那時候家里要買房子,上初中的兒子很主動地參與到家庭會議中一起討論。家長就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買房這樣的大事也充分考慮孩子的寶貴一票。從這件事中,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莫大尊重,心智在短時間內(nèi)成長起來。這種成熟感也促使孩子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更有方向感的規(guī)劃,從學(xué)習到生活再到以后的工作選擇,他都很有想法并且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可別小看家庭會議哦,可以一周一次,或者有家庭大事件時增加次數(shù)。孩子的心智會在家庭會議的參與中慢慢成熟,思維也會慢慢完善。
和孩子聊天,除了考慮孩子的年齡段,還要考慮孩子的個性、發(fā)育成熟程度、近期的思想變化等。總之,父母要真切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細致觀察孩子的生活細節(jié),及時與孩子交流,給予孩子傾聽、指導(dǎo)和幫助。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無論你的孩子處于什么年齡段,請把天天和孩子談心當做一種習慣吧!這種習慣培養(yǎng)好了,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受益無窮!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