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現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一天中的凌晨時刻.是人體生理周期的最低潮,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等發(fā)作的高峰時段:中午人的精力開始下降,身體容易出現疲倦感:晚上6~8時,血壓開始升高,人的情緒常常不穩(wěn)定。因此.以上三個時間段應該采用不同的養(yǎng)生方法,才能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
早間養(yǎng)生重在“練”我國古代養(yǎng)生學家主張早晨應當早起床。然而根據現代人夜間普遍晚睡的特點。專家建議人們不要起得過早,一般在6點左右起床為宜。醒來后不要急于下床,匆匆忙忙地穿衣、洗漱.狼吞虎咽地吃飯.風風火火地出門鍛煉。這會影響體內各重要器官和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功能。正確的做法是醒來后先伸一個懶腰.花15分鐘左右的時間做一套自編的床上保健操,疏通全身血氣。起身后養(yǎng)成清晨大、小便的良好習慣。然后開窗換氣.將室內的“污穢之氣”盡快地排出去。做完這些后,記得喝一大杯涼開水或溫開水,少吃點主食,再投入晨練。鍛煉后30分鐘左右再吃早餐,早餐粗細糧搭配,吃點雞蛋、牛奶,八成飽,有利于健康。
午間養(yǎng)生重在“休”午間不管多么忙,都應當休息一會兒,有條件最好平臥休息,即使只是打個盹兒也好。研究表明,午睡有助于提高大腦效率,增強注意力,還可以幫助人們補充睡眠,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但午睡一定要講科學,否則可能適得其反。一般來說,午睡15~30分鐘,不要太長時間。有人晚睡早起,習慣于午睡一小時也不為過,以醒來后不感到更加困倦為宜。還要掌握好入睡的時間,最好在飯后20分鐘再休息。午睡后要慢慢起來,可以用冷水洗個臉,喚醒身體,使其恢復到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
晚間養(yǎng)生重在“松”晚間是一天當中最富閑暇的一段時間。此時若能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對身心健康十分有利。晚餐不宜吃得過于豐盛,應盡量少吃一些油膩的食物,吃點粗糧更有益于健康。因為粗糧中富含高纖維素,易被身體消化吸收,對減輕胃腸負擔,防止便秘有很好效果。合理食用粗糧還有助于預防腸癌和心腦血管疾病。此外還須注意,餐桌上不要談論不愉快的話題,以免影響進餐情緒。晚餐后可以到外面散散步,或者從事一些自己喜愛的文體娛樂活動。入睡前記得用溫水泡腳,這樣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同時還具有很好的催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