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
關鍵詞:CDIO;微項目;教學法;EDA
1緒論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指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是歐美20多年來工程教育改革理念的繼承和發(fā)展。CDIO是產品導向的教育指導原則,它以產品從研發(fā)到運行的整個生命周期為載體,注重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方式學習工程知識。
微型項目驅動教學法實質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模式,在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基礎上,以知識點為出發(fā)點,學生層次化學習為目標,將原本的項目進行細分,融入微型實驗項目中,從簡到難,知識點逐層遞推,讓學生主動學習,并在教師引導下,獨立而快速地完成實驗項目,提升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個人思考問題的能力,積極推進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培養(yǎng)解決實際工程項目及團隊協作的能力。
“EDA技術”是我校信息學科電類專業(yè)很重要的應用性專業(yè)課,是在學生具備了電類基礎知識之后,系統(tǒng)學習數字系統(tǒng)設計思想及方法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是現代電子設計技術的核心,依賴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在EDA軟件平臺上,以硬件描述語言為表達方式,以大規(guī)??删幊踢壿嬈骷樵O計載體,培養(yǎng)學生掌握電子設計自動化自頂向下設計方法及電路設計能力,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技能。
2 CDIO導向的微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構建
2.1基本情況
傳統(tǒng)的“自下而上”教學方式,對于EDA技術而言,是先講HDL語言的語法后實驗,這種方法往往是學生明確了語法應用的要素,但實際編程完成具體項目時,卻不知如何下手。這種方法使學生處于被動,知識的主動權完成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很難化被動為主動。而采用CDIO微型項目驅動教學法,將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知識點滲透進若干個微型項目中,采用“倒敘式”授課方式,先整體后局部,以簡單而典型的設計示例和電路模型為例,從具體電路和實用背景下引出相關的語言現象和語句規(guī)則,并加以深入淺出的說明,同時以CDIO工程項目教學方式,輔以與知識點相關的微型項目加深學習,使學生能迅速了解并掌握HDL語言與邏輯電路問的基本關系,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能更早進入數字系統(tǒng)工程設計經驗的積累和能力提高階段,真正做到“用什么,學什么”。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的普通民辦本科院校,學院建有的FPGA實訓室是通過實驗箱的驗證來完成相關實訓項目,如LED跑馬燈實驗、4位七段數碼管制作自動計時器實驗、按鍵實驗、蜂鳴器實現8個樂音實驗、串口通信實驗等。為實施微項目教學法、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完成更多的微型項目,對整體教學進行重新設計,結合實驗環(huán)境及設備,將CDIO工程教學理念融入其中,以產品為導向,從構思到運作,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微項目,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接受新知識。 2.2三層式體系結構 在微項目設計時,按知識體系的遞進,構建“層次式”“階梯式”的EDA技術設計項目,具體層次要求如下:
(1)基礎層。根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修改,該課程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模式改為全程實驗室教學,教師以典型的數字電路為切入點,采用自上而下的授課方式講授一部分知識,學生根據所講內容及授課教師布置的與知識點相關的微型項目,即一個個子程序、子項目,邊學邊做,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淡化實驗個數概念,從而掌握EDA的基礎知識。
(2)應用層。在基礎層微型項目的基礎上,將各子程序、子項目進行融合,每個工程項目至少兩個及以上的子模塊,進行工程項目的整體,完成一個項目的綜合設計,實現從局部到整體的融合,從而掌握EDA自頂向下的設計技術,將實踐與工程實際接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創(chuàng)新層。通過基礎層與應用層的實踐啟發(fā),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學生層次,由簡到繁,實驗項目逐級遞推。以學生團隊為對象,劃分實驗項目子模塊,分模塊進行開發(fā)設計。同時鼓勵學生自制電子作品,參加與學科相關的競賽,拔高設計層次,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何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團隊協作的能力。亦可申報校級大學生科研項目,開展工程項目全過程的實施,檢驗創(chuàng)新成果與理論知識。在創(chuàng)新層的項目法實施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
《EDA技術》具體實施的微項目設計如下表所示:
3 CDIO導向的微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實施
3.1 CDIO導向的微項目驅動教學法階段性設計
我校2013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EDA技術課程共計48學時,后期還有32學時數字系統(tǒng)設計課程,兩者實際是一體的。2016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修訂時,考慮到課程的工程性和實踐性,將課程名更改為“電子設計自動化”,并將理論+實驗的教學模式更改為32學時獨立設置實驗課,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并在授課時將CDIO工程教學理念融入其中,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相對脫節(jié)的缺陷。同時將微型項目融入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中,通過項目導出知識點,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掌握,也防止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割裂,學生能當堂消化知識點并實際動手完成相應的微項目。
由于我校為民辦高校,學生基礎薄弱,編程能力差,故而,實施過程中,先基礎后綜合,由教師先簡要介紹EDA技術中CPLD、FPGA等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硬件結構、Verilog硬件編程語言,讓學生對EDA設計有個初步的認識,并能動手編寫簡單的微項目。從第5周開始,實驗層次升級,從基礎層向應用層轉化,同時要求學生可以增加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想,逐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整個學期共完成4個項目,后期的數字系統(tǒng)設計學習中再完成4個項目,兩門課程共計8個項目。每個項目按照CDIO工程培養(yǎng)模式,按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4階段展開,每個階段2個學時。前期基礎性實驗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后期應用層和創(chuàng)新層實驗分組完成,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每個實驗項目按照CDIO產品周期過程,分四階段完成,分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