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謝恩東
(安慶市第一中學(xué) 安徽 安慶 246003)
Geogebra官網(wǎng)對“序列”是這樣描述的:Sequence[
運動學(xué)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較復(fù)雜的運動,通常我們用圖線來輔助解決此類問題,如果物體的運動具有周期性,則圖線也應(yīng)具有周期性,可以用“序列”指令輔助作圖.
【例1】一湖南、北兩岸各有一碼頭A和B,有甲、乙兩船分別于A和B間往返穿梭勻速航行,且船每到一碼頭立即返航.某時刻,甲和乙剛好同時分別自A和B出發(fā),此后,兩船的第一次相遇點距A碼頭300 m,第二次相遇點距B碼頭200 m.問:
(1)湖寬是多少?
(2)自第一次相遇后,甲船至少還要航行多少航程,這兩船才會在第一次相遇的位置相遇?
分析與解:(1)設(shè)湖寬為L,甲、乙兩船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設(shè)第一次相遇的時間為t,所以
v1t=300 mv1t+v2t=L
解得
同理第二次相遇
解得
(2)圖1是物體運動的x-t圖線,若兩船在第一次相遇位置相遇,甲的路程必須滿足
x甲=1 400k或x′甲=1 400k′+800
乙的路程必須滿足
x乙=1 400n或x′乙=1 400n′+600
兩船運動時間相同,由于路程的不確定性,需分情況討論.
圖1 物體運動的x-t圖
題中兩船在第一次相遇的位置相遇時,甲船至少航行x′甲=3 600 m,對應(yīng)情形2),如圖1中P點.
拓展:若題中要求“第一次相遇的位置同樣地相遇”,則相遇時兩船與第一次相遇時必須有相同的速度方向,對應(yīng)情形1),如圖1中Q點,甲船至少航行x甲=4 200 m.
制作方法:
(1)描點A,B,C,D,E,F(xiàn),作出線段g,h,i,j,作出向量AF(v)、BE(u).
(2)指令欄依次輸入:序列(平移(g,ku),k,1,4)、序列(平移(h,ku),k,1,4)、序列(平移(i,kv),k,1,5)、序列(平移(j,kv),k,1,5),得到兩船運動的x-t圖線,如圖2所示.
圖2 利用“序列”指令得到的兩船x-t圖
(3)隱藏不必要對象,再描出相遇點,設(shè)置好相關(guān)屬性后效果如圖1所示.
研究物體運動規(guī)律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運動軌跡的重復(fù)性問題,其中以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出現(xiàn)最多.
【例2】一臺質(zhì)譜儀的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大量的甲、乙兩種粒子飄入電壓為U0的加速電場,其初速度幾乎為零,經(jīng)過加速后,通過寬為L的狹縫MN沿著與磁場垂直的方向進入磁感應(yīng)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最后打到照相底片上.已知甲、乙兩種粒子的電荷量均為+q,質(zhì)量分別為2m和m,圖中虛線為經(jīng)過狹縫左、右邊界M、N的甲種粒子的運動軌跡.不考慮粒子間的相互作用.
(1)求甲種粒子打在底片上的位置到N點的最小距離x;
(2)在答題卡的圖中用斜線標(biāo)出磁場中甲種粒子經(jīng)過的區(qū)域,并求該區(qū)域最窄處的寬度d;
(3)若考慮加速電壓有波動,在(U0-ΔU)~(U0+ΔU)之間變化,要使甲、乙兩種粒子在底片上沒有重疊,求狹縫寬度L滿足的條件.
圖3 例2題圖
分析與解:(1)設(shè)甲種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半徑為r1,電場加速
且
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
x=2r1-L
解得
(2)如圖4所示,最窄處位于圖形中間
圖4 甲種粒子經(jīng)過的磁場區(qū)域最窄寬度
解得
(3)設(shè)乙種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半徑為r2,r1的最小半徑
圖5 重疊情形
圖6 臨界情形
不重疊應(yīng)滿足
2r1min-2r2max>L
即
解得
制作方法:
(1)在x軸上描點M,N,位置均可沿x軸移動;
(2)輸入:序列(半圓((x(M)+k,0),(x(M)+k+16,0)),k,0,x(N)-x(M),0.1),得到序列l(wèi)1表示一簇從MN射入的甲粒子軌跡,如圖4所示;
(3)輸入:序列(半圓((x(M),0),(x(M)+k+16,0)),k,-1,1,0.1),得到序列l(wèi)2表示一簇從M射入因電壓波動的甲粒子軌跡;輸入:序列(半圓((x(N),0),(x(N)+k+12,0)),k,-1,1,0.1),得到序列l(wèi)3表示一簇從N射入因電壓波動的乙粒子軌跡,如圖5所示;
(4)改變N的位置可以得到臨界情形,如圖6所示;
(5)“序列”指令還可結(jié)合其他指令處理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周期性問題,圖7是“序列”指令結(jié)合“平移”得到的粒子的軌跡(2019年高考江蘇卷第16題),圖8是“序列”指令結(jié)合“旋轉(zhuǎn)”得到的粒子的軌跡.
圖7 “序列”結(jié)合“平移”粒子軌跡
圖8 “序列”結(jié)合“旋轉(zhuǎn)”粒子軌跡
頻閃照片是采用每隔相等的時間間隔曝光一次的方法,在同一張相片上記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能很好地反應(yīng)物體的運動特點,頻閃照片的物理原理與打點計時器記錄物體的運動特點是相同的.用“序列”指令可輕松得到頻閃圖.
【例3】如圖9所示,豎直圓筒內(nèi)壁光滑,半徑為R,上部側(cè)面A處開有小口,在小口A的正下方h處亦有與A大小相同的小口B,小球從小口A沿切線方向水平射入筒內(nèi),使小球緊貼筒內(nèi)壁運動,要使小球從B口處飛出,小球進入A口的最小速率v0為( )
答案:B.
圖9 例3題圖
圖10 小球能從B口飛出 圖11 小球不能從B口飛出
對比圖10和圖12及圖13,可知當(dāng)n=1時,v0取最小值,所以最小速率
圖12 小球沿內(nèi)壁運動n圈從B口飛出
圖13 小球沿內(nèi)壁運動1圈從B口飛出
制作方法:
(1)切換到3D視圖,繪制一個高為5、半徑2的圓柱體表示圓筒;
(2)創(chuàng)建滑動條v表示物體的速度;
(3)指令欄輸入:序列((2cos(-2πvt+π),2sin(-2πvt+π),5-5t2),t,0,1,0.005),得到的頻閃圖.程序部分截圖如圖14所示,改變v可以看出動態(tài)變化.
圖14 程序部分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