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沒有GDP萬億城市,經濟小縣卻不少,2020年有22個縣的GDP不足50億元,其中大寧、永和、石樓3個縣均不足20億元。大寧縣最少,只有10.96億元,在山西省墊底,2020年,中央、省、市下達專項撥款及轉移支付補助占比高達86%。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也是區(qū)域發(fā)展的基石。這個GDP只有10億元的“超級迷你小縣城”,未來的出路在哪里?《中國經濟周刊》第16期特別報道文章《一個“邊緣”小縣城的出路》引發(fā)網友熱議。
@張山里人:河北省、黑龍江省,有很多縣的情況還不如大寧縣。
@冀魯豫大同鄉(xiāng):河北省的平原地區(qū),有許多密集的小縣,應該合并。
@滄海一聲笑75:人口3萬人以下的鄉(xiāng),30萬人以下的縣,應以合并為佳。
@62916557791:我認為,人口在50萬人以下的縣,應該合并。
@西部雄鷹喀什張恒:這樣的小縣,能合并盡量合并,減少行政費用支出。
@益人愉己:裁撤是肯定的,無非時間問題。通過合并,拓寬發(fā)展的空間,探索發(fā)展的突破口。
@茹果好:事在人為,其實合并很簡單,不過是有人不愿意而已。
@風過無痕6985468316:合并也不是那么簡單,合二為一,要防止出現(xiàn)小山頭兒。
《中國經濟周刊》2021 年第16 期(8 月30 日)《一個“邊緣”小縣城的出路》www.ceweekly.cn
@信義無價168:合并不應是唯一選項。有的縣雖然小,但有特色,有文化底蘊,這樣的縣可以減縮行政機構和人員,沒必要再“五臟俱全”。
@xc7772:小縣城有自己的吸引力,我國不僅需要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還需要許多小縣城、小城鎮(zhèn)。
@薩日爾:要給區(qū)縣發(fā)展的自主權,不要動輒一竿子插到底。
@遙望文峰塔:十幾年或二十年,這樣的縣慢慢就自然縮減了。
@笑看人生走天涯:合并也不一定是好事,區(qū)域擴大,工作的貫徹和落實也費勁多了。小縣城,安靜祥和。
@風流風水師:主要是打破利益格局的問題。
@1休:如果一味強調收支問題,就是以點概面。按照這個收支理論去撤銷合并,北方一些縣都會被合并。一些小縣,基礎公共設施以及應急處理,按照現(xiàn)在的交通情況和輻射面積,根本滿足不了。應該做的是人員精簡,而不是撤合。
@JK33133:撤縣設鎮(zhèn),就不用糾結合并后的名稱,還能省下一大筆財政開支。
@干活吃飯哄孩子睡覺:改成市直管鎮(zhèn)更靠譜,給予縣級權利,鎮(zhèn)級架構。
@隔壁老啯:這樣的經濟實力,是一個鎮(zhèn)的規(guī)模。
@曜修天境:全國各地實際情況差距真大。這一個縣管60個行政村,我湖北老家的縣管349個村,一個鄉(xiāng)鎮(zhèn)管48個村。
@河內北極星:人口5萬人,不說和東南沿海比,就是和鄰近的河南、河北、山東比,也就是一個普通鎮(zhèn)的人口數(shù)量。
@羅馬武士:這樣只有數(shù)萬人的小縣,完全可以改為鎮(zhèn),不用養(yǎng)這么多公務員,財政可以節(jié)省一大筆錢。
@峰享觀點:山西省應該統(tǒng)籌規(guī)劃,不僅僅是臨汾,而是全省地級市和縣區(qū)重新整合的問題。
(本文刊發(fā)于《中國經濟周刊》202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