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希 李麗雯 林睿彤
摘 要:在互聯(lián)網金融信用消費日益增長的同時,大學生這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成為各大互聯(lián)網信貸平臺爭奪的重要目標人群。但是,大學生對此認知不夠全面、自制力差、缺乏理性。針對大學生的互聯(lián)網信用消費使用現(xiàn)狀展開問卷調查和統(tǒng)計分析,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分別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個層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lián)網金融;大學生;信用消費
中圖分類號:G64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5-0052-03
一、研究背景
在當代大學生普遍認知中,互聯(lián)網金融,消費信用等等的關鍵詞,從接觸起到化為現(xiàn)實中的意義,更多可以看到的是阿里巴巴旗下螞蟻花唄的信用額度,京東的京東白條的額度,又或是分期樂的信用分期付款?;ヂ?lián)網金融信用消費因其便捷性,迅速地蔓延開來。在一定程度上,互聯(lián)網金融信用消費在一步步蠶食銀行金融信用卡的地位。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大學生消費信用習慣開始隨著互聯(lián)網金融模式的變化而轉變。大學生普遍年齡較輕,他們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并且勇于嘗試,更容易被互聯(lián)網金融消費的便捷性和普及性所吸引,從而去使用互聯(lián)網金融進行消費。同時,大學生有著特殊的消費心理和需求。一方面,他們追求新穎,消費沖動而又不具有理性;另一方面,又有著強烈的消費需求,但大部分大學生又沒有相應的經濟獨立能力,這是個矛盾的群體。
為此,本文設計了大學生信用消費調查問卷,并選取惠州市各大高校進行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統(tǒng)計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在網絡問卷平臺向各高校發(fā)放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343份,其中,女生45.19%,男生54.81%。城市戶口占25.07%,農村戶口占74.93%。
二、結果分析
(一)個人基礎情況
大學生生活費主要來源的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的主要生活來源仍然是父母提供。在自身的消費結構(飲食、學習、個人形象等)支出合理性上調查顯示,認為自己合理,并且可以按照計劃執(zhí)行的大學生占比為48.1%;認為自己不合理,控制不了自己的剁手行為的大學生占比為5.54%;認為自己勉強合理,但是偶爾感覺某項消費支出過多的大學生占比為40.82%;認為自己的消費支出非常合理,每月還略有盈余的大學生占比僅為5.54%。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消費支出結構不太滿意,也可以說大學生消費欲望旺盛,同時又不太能夠控制自己的消費需求。
(二)互聯(lián)網金融信貸的普及程度
1.從大學生對分期消費(包括網絡借貸)了解程度來看,認為自己很了解的大學生占比14.58%;經常聽說,了解一些的大學生占比36.44%;認為自己偶爾聽說,不是很了解的大學生占比有39.65%;沒有聽說過的大學生占比有9.33%。因此,可以從數據上得出淺層的結論,大部分大學生對網絡信貸的了解程度是不夠深入,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面上,沒有聽過的大學生占比較少,因此網絡信貸的普及性還是比較廣的。
2.從了解到互聯(lián)網分期和網絡借貸的途徑來看,過半數的學生主要是從網頁推送以及同學、朋友口中了解到互聯(lián)網信貸,說明在互聯(lián)網金融的背景下,網絡信貸的傳播從互聯(lián)網到生活,無孔不入,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消費選擇見下頁圖1。
3.從知道或使用過的信用消費渠道看,大部分學生知道或使用過螞蟻花唄、借唄、京東白條、信用卡等??梢钥闯觯ヂ?lián)網金融在大學生層面的普及程度遠遠高于實體金融的程度?,F(xiàn)實中在校大學生要向銀行或實體的信貸機構申請借貸或申請信用卡,將面臨一系列的審核,遠遠不如互聯(lián)網金融信貸的審核來得便利和快捷,久而久之,互聯(lián)網金融信貸在大學生中的占比逐步提高。
(三)對互聯(lián)網信貸的認知情況
1.從選擇分期消費和網絡信貸的原因調查結果來看,有25.66%的人認為該形式手續(xù)簡單,節(jié)省時間;有39.65%的人認為可以在缺現(xiàn)金的時候提前消費;有17.55%的人認為可以讓他們體驗新型消費模式的體驗感;有9.9%的人認為自己對某些電子產品非??释麚碛械臅r候會使用該形式;有12.8%的人認為該形式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理財理念,然而也有36.4%的人認為自己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會用。從上列數據分析得出,互聯(lián)網金融帶來的便捷性,確實吸引了大量大學生的加入,在選擇借貸后消費的領域主要是用于緊急事件的處理和日?;旧?。當然,也有部分學生對此態(tài)度堅決,拒絕使用。此外,68.22%的人認為互聯(lián)網信貸有利有弊,部分自制力不夠的大學生可能誤入歧途。
2.從調查互聯(lián)網信貸風險意識的數據來看,有16.03%的人有意識但不強,不太了解還不起貸款的具體后果;40.23%的人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選擇互聯(lián)網信貸時比較謹慎;2.62%的人認為相信互聯(lián)網信貸,覺得并不會產生什么很嚴重的后果;41.11%的人認為不會去選擇互聯(lián)網信貸。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互聯(lián)網信貸還是持謹慎的態(tài)度的,選擇互聯(lián)網信貸的時候,依舊是考慮了多方面因素的見圖2。
3.從有可能因為突發(fā)的不可控原因導致發(fā)生違約行為(逾期、壞賬)調查來看,有14.58%的人認為自己應該會發(fā)生違約行為,畢竟沒有備用儲蓄;有23.03%的人認為自己只是可能會發(fā)生違約行為,但會通過向別人借錢等方式盡可能避免;有52.77%的人認為自己基本不會發(fā)生違法行為,“我對自己的財務有良好的規(guī)劃”;僅有9.62%的人認為自己完全不可能發(fā)生違約行為,“我有遠超借款額的儲蓄準備”。因此,可以看得出來,接近半數的大學生對自己超前消費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劃的,與前面對自己消費的合理性相呼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但是也存在超前消費使得自己無法償還的情況。
三、原因剖析
第一,從個人基礎消費調查中,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得出,大學生從父母或從兼職獲得生活費,未必一定能夠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往往需大于求。因此,大學生也更加容易為了滿足一時的消費欲望,從而選擇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分期樂等互聯(lián)網金融的信貸產品來進行消費。基于大學生的消費基礎分析可以看出,在互聯(lián)網金融背景下的信貸產品也更加容易在大學生之間打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