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
小組合作學習是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載體,也是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成功實施的關鍵。這種學習方式走出了由教師一人推動全班學生學習的框子,化整為零,讓每個學生在學習小組的統(tǒng)一管理下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管理的能力,教會學生自己去學習。教學不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整個學習小組的管理水平。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一個有效組織、有效管理的小組里學習,時刻有競爭,時刻有管理,時刻有目標,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評價,小組成員的學習才能真正高效。小組合作學習中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習小組長學習小組長的作用至關重要,學習小組長要切實為本組的學習負起責任,任勞任怨地為同學們服務,在服務大家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
(1)定位學習小組長是老師的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組之魂。學習小組長的學習能力就是一個班級的學習能力。學習小組長的學習水平就是一個班級的學習水平,更是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
(2)挑選標準:①態(tài)度積極,率先垂范。態(tài)度決定一切,學習小組長要以身示范,事事爭先,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以自己最大的熱情帶動每位同學自主學習、高效學習。②學習習慣好,學習能力強。每位學習小組長首先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自主學習、高效學習,自己站的角度定位要高,要成為班級中的學習領袖。③樂于助人,負責任。擔任小組長的同學一定是最熱心最有貴任心的,能主動幫助組內其他同學搞好學習、答疑解惑、幫助基礎差的同學提高成績。④組織管理能力強。學習小組長學習成績不一定最好,但組織管理能力一定要強,能及時向班主任、老師反饋學生意見,向同學傳達老師意見,起好橋梁作用。⑤集體榮譽感強。小組長要有強烈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不僅自己要爭取優(yōu)秀小組長、高效學習之星,還要率領本組爭當優(yōu)勝學習小組。
(3)職責:學習小組長要負責維持本組同學的學習紀律,起著管理、組織、檢查作用。學習小組長要團結同學、幫助同學組織同學,打造積極向上的小組學習團隊,勇敢地擔當起學習小組的學習領袖角色。①組織好每節(jié)課的課堂自學、討論、展示和評價,及時檢查小組成員課堂學習情況和每天學習內容的落實情況,學習內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②組織小組成員利用好自主學習,分層完成訓練學案,并及時收集上交。③監(jiān)督并落實班規(guī)的遵守情況。④建立起針對每個小組成員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的評價制度,每周總結、公布一次,以督促小組成員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4)調整:學習小組長實行動態(tài)管理,一個階段后不能勝任的小組長要做調整。
二、學習小組建設
(1)組建:①八人或六人一組,分為上、中、下(從AA/BB/CC/DD)四層或三層,科學劃分,學習成績均衡,便于各小組公平競爭,使每個小組成為班級學生狀況的縮影。②合理搭配,讓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和情趣特長的學生成為小組成員,達到能力互補,性別互補性格互補。③每個小組都有自己小組名稱、小組活動口號、組牌。④學習小組長最好坐在中間,討論時便于把八人召集起來。
(2)分工:每個學習小組內應有明確的分工,每位小組成員都要承擔一定的角色,負起一定的責任。①每個小組配有組長、副組長、學科組長。②組長抓學習,副組長抓常規(guī)、紀律。③每科選一名學科組長,讓學科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擔,這樣既能給常務小組長減負,又能調動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學科組長具體負責本學科的各項學習工作,用以調動激發(fā)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d在討論中首先分層次,實行一對一討論,然后分層解答疑問;在展示中一般由C層、D層學生負責展示,把小組討論的意見向全班表達出來;由A層、B層學生負責點評拓展。
(3)調整:學習小組的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可適時進行個別調整,避免學生在合作能力上形成思維定勢,避免各小組之間的不平衡。
三、小組活動要注意任務分配
要重視小組活動立體任務的分配,對每個學生安排不同的任務,包括組長的任務、AA/B/CC/DD四個層次的任務、展示同學的任務、點評同學的任務、非展示點評同學的任務等,小組長、老師怎樣檢查,都要求明確具體。小組長要根據需要掌控小組學習進程及每個同學的任務。老師要傾聽小組討論,及時掌握學情。
四、小組的評價機制
如何才能使評價機制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有兩點至關重要:一是讓學生了解合作學習評價的要素。學生明白了合作學習評價的要素之后,就知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到底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就會有意識地調整合作學習的安排及個人參與時的表現。二是評價過程的公開比評價結果的公布更重要。各小組會與優(yōu)秀小組進行對比,找差距、比高低,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小組合作學習剛開始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不會的問題不愿意提,會的問題不愿意講。教師要向學生提出課堂上哪怕問一個問題、到黑板上展示哪怕是錯的或者糾正別人的錯誤都同樣得分,這樣就會刺激學生的表現欲望。對于回答問題,很可能出現活躍的都是“老面孔”。那我們就可以在評價機制中提出,周活躍次數超過組內成員最低活躍次數5次以上的不予計算,這就要求各個小組都要關注那些不太積極的同學,消除兩極分化。為了提升學生整體成績,我們還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評價中以小組成員的最低分作為小組得分。激勵大家共同幫助學困生。
以上是我關于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一些思考,不成熟的地方還有很多,期待大家批評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