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銀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實驗探究過程,既是物理學習的重要方法,又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定律等知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有些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重成績輕能力,教學中將大部分精力與時間用到了知識點的理論教學上,對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則節(jié)省化,產生了背實驗、背過程、背結論的現(xiàn)象;有時即使進行實驗教學,為節(jié)約時間,也是先由教師演示實驗過程,而后再讓學生模仿完成實驗。這樣的教學方法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學生思維固化,機械操作,既不利于真正理解物理實驗的本質,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物理學習方法。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需要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切實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8-419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過于注重實驗理論和實驗過程的講解,忽略了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考查。學生在進行實驗時,往往都是仿照教師的實驗過程,這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理解實驗細節(jié),同時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廣大初中物理教師應改變物理實驗教學的理念,不斷探索物理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方法,以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思維和核心素養(yǎng)。
一、“微課”引領,讓實驗探究學習常態(tài)化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輔助教學。一方面讓學生利用“微課”提前完成物理實驗的觀看,讓學生在腦海中對物理實驗進行建模,形成完整的思維脈絡,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針對課堂上難以理解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利用“微課”進行鞏固和完善,隨時隨地完成課后復習,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讓實驗探究學習常態(tài)化、生活化。例如,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根據(jù)本學期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等對教材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梳理,并制作實驗的“微課”視頻,對實驗過程進行完整重現(xiàn),同時配上相應的例題,上傳到教學平臺上,供學生自主下載觀看。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能夠迅速掌握實驗的基本要領及重難點步驟,并根據(jù)習題找出自身的不足,繼而將問題帶到課堂上,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既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將物理實驗教學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讓物理教學活動隨時隨地展開,讓學習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擴充課堂容量,提升教學質效。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小組探究
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可以向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進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學生學習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三節(jié)《汽化和液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探究汽化和液化的關系,了解沸騰現(xiàn)象和沸點。教師在開展本課教學時,可以先為學生展示生活現(xiàn)象,生動的生活現(xiàn)象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學習動機。之后,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猜想。比如在研究沸騰與沸點時教師為學生展示了兩個情境視頻:第一個視頻是在日常生活中加熱一壺冷水,觀察從水面平靜到翻滾小水泡,再到水面翻滾的過程;第二個視頻是拉薩人民加熱一壺水的過程。這兩個視頻中分別標注了冷水的溫度、水面翻滾時的溫度以及加熱冷水至沸騰所用的時間。在播放完兩個視頻之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總結觀察到的水沸騰前后氣泡、聲音和溫度的變化。學生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水在剛剛開始產生氣泡時就已經沸騰了,此時氣泡比較稀疏,體積也比較小;有的學生則認為水在徹底翻滾起來之后才算是沸騰,此時氣泡變大并且稠密。教師將這個分歧化作問題引導班級內所有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同時鼓勵大家在組內提出其他問題。有的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冷水溫度相同,燒至熱水沸騰的時間卻不相同;有的學生產生疑問,為什么同樣是翻滾狀態(tài),兩個溫度計顯示的度數(shù)卻不相同;還有的學生詢問這究竟是不是沸騰狀態(tài),在沸騰之后水溫是否還會繼續(xù)上升,有沒有上線。在實驗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借助生活中的問題探究為小組合作在實驗中的實踐研究做好鋪墊。
三、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實驗與演示實驗和驗證實驗不同,探究實驗是逐漸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探究的實驗,此探究來源于問題,有了問題然后逐漸猜想問題的答案,并逐漸深入地對問題進行探究,最終找出問題的答案。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探究實驗的教學時,不可為縮短實驗教學所占用的時間而將探究性的實驗轉化為驗證類實驗來向學生講解,這樣不但達不到教師教學的目的,還浪費學生的時間,并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師進行探究類實驗的教學時,其應該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點入手,然后針對學生的興趣方向來向學生提問一些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問題來進行猜想,并在問題和猜想的基礎上來開展實驗,從而完成探究實驗的教學。通過這一方法,不僅能夠實現(xiàn)探究實驗的教學目的,讓小學生在探究實驗中收獲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利于初中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這一探究性的實驗時,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照相機照相來引出此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首先用照相機隨便拍一張照片,并向學生講解凸透鏡的成像原理,然后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出與其相關的問題:要怎樣調節(jié)照相機鏡片、膠片與實際物體之間的距離才能夠將物體照得更加清晰呢?請根據(jù)此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來做答。通過向學生提問這樣一個問題,便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欲望,能夠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去學習凸透鏡的相關知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的物理實驗教學仍然存在著許多突出性的問題,一些教師意識不到初中物理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針對這些問題,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要積極改革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實驗引入環(huán)節(jié),合理地改進物理實驗方案,將物理實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不斷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構建一個高效的物理實驗課堂。
參考文獻
[1]張雅茹.優(yōu)化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19):100-101.
[2]郭萬兵.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J].家長,2019(04):102+104.
[3]周光強.淺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讀寫算,2018(2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