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
【內(nèi)容摘要】在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明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不單單是為了促使初中生掌握更多的有關(guān)道德與法治方面知識,同時還需要對初中生的思想道德觀念、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行科學的引導,以此促使初中生身心健康的成長與發(fā)展。因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注重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從而達到更加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筆者針對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希望有助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關(guān)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實效性 提升途徑
雖然在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受重視。但是目前依然有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未能夠?qū)Φ赖屡c法治教學活動的時效性引起足夠的重視,依然在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難以有效地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充分發(fā)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重要的育人作用。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并不斷的對其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以此有效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
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較為滯后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用的依然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直接將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詳細的講解給初中生。而初中生則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顯然這種單一、滯后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初中生感覺道德與法治教學既枯燥又乏味,課堂教學氛圍也是死氣沉沉。長時間下來,很容易影響初中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參與度明顯下降,自然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最終造成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較差。
2.缺乏對教材中內(nèi)容的拓展
相對于初中教學體系中的其他學科知識來說,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知識內(nèi)容要相對枯燥、無趣一些。如果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前,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識,不精心設(shè)計教學內(nèi)容,僅僅是照本宣科地對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那么很容易影響到初中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實際中,確實有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設(shè)計僅局限于教材,并未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拓展,這樣不僅阻礙著初中生視野和知識面的拓寬,同時還很難給初中生帶來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和感受,自然教學的實效性較低。
二、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1.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
與小學階段的學生相比,初中生對待事物已經(jīng)有了屬于自己的想法,并且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與高中生相比,其不管是思維能力還是自制能力都還尚未發(fā)展成熟。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為初中生創(chuàng)設(shè)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此促使初中生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加深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認知,進而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講《愛在家人間》一課時,知道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初中生可以正確的認知親情,感知到家人的愛,并學會珍惜和感恩。教師可以根據(jù)部分初中生家長整天忙于工作,疏于和初中生之間交流和溝通的現(xiàn)象,為初中生創(chuàng)設(shè)這樣一個生活化教學情境:小麗對經(jīng)常外出打工的父母十分不理解,認為他們不愛自己,父母走的時候一轉(zhuǎn)身淚流滿面,隨后為初中生播放父母在外打工時的艱辛。以此讓初中生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促使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默默無聲的愛。另外,教師還應該加強與初中生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完成本課時教學后,為初中生家長布置一個以“團圓”為主題的課后作業(yè),讓初中生的父母停下忙碌的腳步,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地吃一段團圓飯,聊一聊知心話。以此進一步加深初中生對親情的感受,從而切實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
2.通過榜樣的樹立,加強對初中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一些知識的講解,不管自己講的多么細致,好像初中生的理解都不夠透徹。這時教師不妨通過榜樣的樹立,加強對初中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在初中生中間總會有一些思想品德十分高尚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作為初中生學習的榜樣,用初中生身邊優(yōu)秀的榜樣去感染其行為,這樣不僅可以堅定初中生的信念,同時還有助于初中生樹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效仿能力一般都比較強,所以很容易被身邊優(yōu)秀的同學所感染。另外,教師在為初中生樹立榜樣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好初中生學習的榜樣。除了同學和教師以外,教師也可以將一些優(yōu)秀的人物作為初中生學習的榜樣。例如:教師在講《積極奉獻社會》一課時,可以講述一些有關(guān)雷鋒的英雄事跡,雷鋒想必是每一名初中生都知道的一個優(yōu)秀人物,所以初中生很容易便會認可這一學習榜樣,榜樣的作用便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人人爭做小雷鋒”的活動,促使初中生能夠?qū)⒗卒h的精神落實到實際生活中,貫穿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從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這才是具有較高實效性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
3.充分體現(xiàn)初中生的主體位置
在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中,通常都是由教師主導著整個教學活動,初中生則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教學內(nèi)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內(nèi)容,初中生只需要背誦下來就可以,并不需要對其進行探索與思考。長時間下來,初中生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學習依賴性,形成學習惰性,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會越來越薄弱,顯然這對初中生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十分的不利。為了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xiàn)初中生的主體位置,為其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用來進行探究和討論,并鼓勵初中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樣有利于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例如:教師在講《公民基本義務(wù)》這一部分知識內(nèi)容時,可以將初中生合理的劃分為若干小組,并提出問題:大家知道公民需要履行的基本義務(wù)有哪些?同時引導初中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隨后先請一組初中生講述本組的討論結(jié)果,隨后再要求其他得出不同結(jié)論的小組大膽的發(fā)言。
4.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初中生的知識面
若想切實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僅憑借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和篇幅有限的教材是很難實現(xiàn)的。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延伸和拓展,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初中生的知識面,讓初中生可以打開自己的思維空間。教師可以在平時加強對初中生的了解,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和興趣喜好等實際情況開展課外活動,以此充分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外活動的重要作用。例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講《珍視生命》這一課時,在完成本課知識內(nèi)容講解后。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初中生開展畫報大比拼活動,要求初中生以“生命”為主題自己親自動手制作一幅畫報,隨后由初中生通過不記名通票的方式評選出最佳畫報獎,并將優(yōu)秀作品在校園的宣傳欄中展出。初中生在制作畫報的過程中,通常需要查閱一些相關(guān)資料。在這一過程中,不單單可以拓寬初中生的知識面,促使初中生更加深刻的認知生命,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5.注重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初中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參與度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實效性。而初中生的參與度則與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存在著密切的關(guān)系。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對自身的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與分析,以此發(fā)現(xiàn)自身以往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加以改進解決。以往初中生之所以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通常是因為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較為枯燥,僅僅是將涉及的知識灌輸給初中生,一方面沒有考慮到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對教學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未充分體現(xiàn)初中生的主體位置,初中生的主體意識較為薄弱,對于教師所講解的內(nèi)容很多時候都處于這耳朵聽,那耳朵冒的情況。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初中生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后,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對于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說,其適應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注重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并非是僅僅完成一次創(chuàng)新就可以,而是需要堅持不懈,以此不斷的優(yōu)化和完善,持續(xù)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教學的實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對各種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分析,從而更加科學、合理的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對初中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從現(xiàn)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其中依然存在著教學方式較為滯后、教學內(nèi)容局限教材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提升,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積極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初中生的主體位置,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桂芳.無形的“云”+有型的“端”助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質(zhì)增效[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10):43-44.
[2]譚敏.試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問題與應對策略[J].考試周刊,2020(84):147-148.
[3]毛希妍.淺談利用議題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9):84.
[4]肖麗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0(28):21-23.
[5]杜佶真.“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12.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