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提出要在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本文以高職《在綜合英語》課程為例,從課程內容及評價方式方面來闡述如何將中國文化融入該課程中的教學實踐,用英語來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關鍵詞】 綜合英語;中國文化;教學
【作者簡介】鄢小蘭,女,寧夏吳忠人,寧夏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2020年度寧夏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英語教學中推行‘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綜合英語II》為例”(項目編號:CYJG201924)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點內容,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這一核心點,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等重點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系統(tǒng)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借由語言傳播。多年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視介紹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使學生非常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風土人情等,拓寬了文化視野,但同時也導致學生熱衷于追逐西方文化,追捧西方文化價值觀。然而,學生不僅無法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所掌握的知識比較貧乏,而且也造成學生民族文化意識淡薄。因此,我們作為外語教育者,應在英語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融入中國文化,既符合語言課堂的授課規(guī)律,又能增強民族自豪感,從而更好地用自己的專長來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二、《綜合英語》課程簡介
綜合英語課程是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該課程教材選取的材料信息量大,涉及面廣,如社會學、文學、歷史學、時尚等,有助于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增長見聞、優(yōu)化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且授課時間跨度大,每周課時量為4個課時,開課時間長達三年。這些不僅能夠保證思想教育的持續(xù)性,也利于展開思想教育。然而,從目前的英語教材來看,絕大部分文章都涉及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有關中國文化的文章少之又少,學生在課堂接觸不到地道的中國文化元素,因此也難以學會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方式。
三、《綜合英語》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象是中國文化的缺失,學生在學習了多年的英語后無法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和外教用英語打完招呼后無法繼續(xù)進行交談,對英美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出現(xiàn)了“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綜合英語教學的宗旨就是以英語為媒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綜合英語課堂中滲透中國文化有發(fā)揮隱性課程思政教育的優(yōu)勢。其次,綜合英語課程教材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很多,基本上都是以英美文化為背景知識,幾乎不涉及相關中國本土文化的文章。這樣嚴重比例失調的教程,增強了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追捧,削弱了對母語文化的認同。因此,在綜合英語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融入中國文化,勢在必行。
四、中國文化融入高職《綜合英語》課程的具體實施途徑
1.挖掘教學內容思政元素。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分為四個學期,每個學期有八個單元,文章均選自西方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和出版物,主題主要涉及文化教育、網(wǎng)絡科技、競爭與合作、名人軼事、環(huán)境保護等,幾乎涵蓋了價值觀構建的方方面面。將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融入綜合英語課堂上,教師需要尋找教學主題和思政教育的結合點,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地碰撞點,為課程思政尋找契機,延伸并深化教學主題。教師要思考如何將包含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塑造的教學內容巧妙地與教學主題結合起來,從而實現(xiàn)“育人”地教學效果?下面選取幾個主題為例,從教學內容上闡述綜合英語融入中國文化的操作方法。
大學生活教育主題:第一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大學生活,教學文章是大學生活的功能(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fe)。這個主題非常適合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三觀,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第二單元第一篇文章是網(wǎng)絡與教育(Internet and Education)的主題。師生可以一起討論新冠疫情期間云端上課的經(jīng)歷與感受,了解到未來的學習模式將由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轉變?yōu)榛ヂ?lián)網(wǎng)時代線上學習,認識到互聯(lián)網(wǎng)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wǎng)絡,不沉溺網(wǎng)絡及網(wǎng)絡安全的重要性。
名人軼事:第二冊第七單元介紹了體育明星邁克爾·喬丹,講述了喬丹身上的趣聞逸事及取得的成就。在學習的過程中啟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想中國優(yōu)秀的體育明星,學生很容易就提到姚明等明星,可以組織學生課下查閱資料,課上以小組形式介紹不同的體壇明星,了解學習有關體育主題的詞匯,并引導學生培養(yǎng)堅韌、頑強、自立等品質的重要性。第四單元講述萊特兄弟的故事(The Wright Brothers'Story),介紹了萊特兄弟發(fā)明飛機的歷史。教師可以延伸主題引導學生討論改變世界的中國四大發(fā)明,采取制作PPT、手抄報、現(xiàn)場展示等方式來匯報。這個過程,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查閱資料、文獻,也鍛煉提高了語言實踐運用的能力。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及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第一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介紹了美國著名的搖滾歌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成名經(jīng)歷,刻畫了成功背后的艱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補充有相似經(jīng)歷的中國名人軼事,開展沙龍研討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環(huán)境保護:第三冊第二單元是天氣主題,第一篇文章講的是天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第二篇文章講的是影響氣候的幾大因素。這個主題可以很自然地融入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知識。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流暢地背誦二十四節(jié)氣,更不用提用英語表達了。但是通過導入二十四節(jié)氣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并熟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環(huán)境保護。除了圍繞課文主題展開相關的話題討論外,可以聯(lián)系我們國家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與進步。例如,從去年開始中國上海率先嘗試分類垃圾的做法,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學習垃圾應該如何分類,不同顏色的垃圾箱代表什么垃圾。課下經(jīng)過查詢,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可以非常流利并自信地用英語介紹什么是分類垃圾,同時在生活中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身邊的人都來保護環(huán)境。
2.思政教育融入教學評價。綜合英語課程采用“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在考核中,除了考查學生的英語聽說技能與掌握情況,也會設置一些體現(xiàn)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任務。在課程教學中,按照課前劃分好的小組,教師結合單元主題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布置小組任務。這樣思政化的教學評價是將育人置于首位,將正確的價值觀滲透到教學全過程,做到以評促思、以評為學。
以綜合英語第三冊為例,每個單元可以設計不同的考核任務。Unit 1 “Wake up your ears”(隱性思政元素: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合文章主題京劇,讓學生在組內進行采訪并錄制小視頻,唱出最喜歡的京劇選段,讓學生感知并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Unit 2 “Learn weather”(樹立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低碳環(huán)保意識),小組制作PPT介紹英語版二十四節(jié)氣并講述如何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全球變暖的進程。Unit3 “Celebrity community”(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學生查閱資料,選取中國古代、近現(xiàn)代史的名人以及這些名人對中國或世界做出的貢獻,以此為題進行演講。講好中國故事,引領學生成為具有家國情懷的接班人。Unit 4 “Let's fly”(戰(zhàn)勝恐懼、勇于拼搏),結合萊特兄弟的故事,組織小型研討會,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為實現(xiàn)理想而努力拼搏。Unit 5 “Culture in business”(培養(yǎng)工匠精神),結合文中探討的企業(yè)文化,融入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工匠精神,并在課堂上分享蘊含工匠精神寓意的格言。Unit 6 “Fashion and design”(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合主題,班級開展時裝秀,學生可以展示自己最喜愛的中國傳統(tǒng)服飾并做禮儀展示。Unit7 Sports and life(民族自信心)學生以PPT方式來介紹2022年北京冬奧會,了解會徽的來歷和內涵,激發(fā)熱愛之情及自豪感。
五、結語
在綜合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討論、項目開展、小組匯報等形式,融入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學生既鍛煉了英語口語,又提升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層次理解,調高了思政認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不能完全偏離培養(yǎng)學生英語技能的教學目標,而是在完成語言技能培養(yǎng)的目標同時,教師要深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
參考文獻:
[1]趙繼偉.課程思政:涵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9(2):114-119.
[2]李夢.傳統(tǒng)文化融入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教學路徑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