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元麗
摘 要: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授業(yè)模式,在傳遞信息的質量與效率方面有著明顯優(yōu)勢。但是對于舞蹈教學來說,其屬于對技巧與藝術的傳承,所以身體的自我覺醒十分重要,而且也關乎舞蹈藝術與技巧體系能否穩(wěn)定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基于此,文章對高校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舞蹈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要點。
關鍵詞:舞蹈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
在以往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多以教師為主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忽視學生在舞蹈學習中的思維熏陶和個人身心體驗,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學生難以深刻感受每個動作中的精神和情感,雖然學生擁有深厚的舞蹈基礎,但是在表演與創(chuàng)作時卻沒有靈魂?;诖?,教師在舞蹈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體現(xiàn)和理解舞蹈,真正將舞蹈靈魂注入學生體內(nèi),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精髓,進而提升學生的舞蹈領悟能力。
一、高校舞蹈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
當前,舞蹈教學的教學理念依然處在摸索進程中,一些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未獲得理想效果。舞蹈需要進行大量練習,而教師在此基礎上探索教學方式會導致教學成績提高緩慢,且在教學方法探索過程中也是風險重重。因此,在以往教學模式下,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極易讓學生感到乏味枯燥,雖然教學成績與進度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在這一教學模式下“高高在上”的教師角色難以讓學生與教師形成和諧友善的關系,從而對學生自由創(chuàng)新造成阻礙。
(二)觀念、制度保障過于滯后
不同高校擁有各自的教學特點,也存在明顯差異。雖然已經(jīng)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但在高校貫徹落實中卻并不樂觀,具體來講是高校教師對主體教學缺乏理解深度和執(zhí)行力度。另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缺少一系列配套保障制度,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會更傾向于固有模式,而更新觀念的滯后性會直接導致教學模式的落后。
(三)教學內(nèi)容過于枯燥
高校舞蹈教師擁有十分豐富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而且也有成熟完備的教學方式和內(nèi)容,此模式雖然能節(jié)省大量教學時間,但是卻難以避免教學內(nèi)容的俗套、缺少新意。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舞蹈的鑒賞、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學習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吃不了”或是“吃不飽”的問題。另外,部分教師過于保守的教學思維與高校學生的活躍思維存在明顯差異,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逐漸形成時代代溝,導致教學內(nèi)容很難滿足學生實際需求。
(四)教學評價體系過于僵化
傳統(tǒng)教學評價一般采取教師期末評價視為最終的綜合評定結果,很多教師僅關注學生完成期末作品的情況,整合學期學習過的所有舞蹈技巧而進行設定。由此,一方面,教學評價體系會相對單一;另一方面,不利于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面對這樣的評價方式,平時學生對舞蹈文化的理解、對舞蹈的情緒無法在考核中充分展現(xiàn),僅僅是機械地依據(jù)模板進行展示,原本的綜合考核最后變成了單項舞蹈技巧考核。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舞蹈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要點
(一)以舞蹈藝術特質,調動學習興趣
舞蹈藝術以組合肢體動作和姿態(tài)構成舞蹈語言,以舞蹈形象表達人物感情、反映現(xiàn)實生活,進而形成生動鮮明的舞蹈形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能以舞蹈藝術審美特點來增強,有關舞蹈的美并非只有動作美,也有藝術美和表演美。對舞蹈的美加以欣賞,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還能提高思想境界,凈化心靈。針對有見解、有思想的高校學生,教師不妨通過帶領學生欣賞舞蹈作品展開舞蹈教學,鼓勵學生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提出個人見解,以多元化、差異化理解增強其審美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均是以美化形體動作表達人的情感,予以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在感染情緒的同時直擊心靈。因此,在進行舞蹈教學時,通過舞者形體動作的美化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舞蹈的吸引能力。
(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作為學習主體的高校學生,他們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會伴隨年齡及知識的增長而增強。因此,過于標準化、相對單向化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無法滿足學生具體的學習需求。高校舞蹈教學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而且要貫徹落實到各個高校舞蹈教學環(huán)節(jié)。高校舞蹈教師應正確認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觀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舞蹈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管是教學計劃的制定還是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師均應充分分析高校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先進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舞蹈的激情與動感,從而調動學生進行舞蹈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新性。
(三)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視頻回顧。教學視頻是采取翻轉課堂的核心所在,在新課導入階段,舞蹈教師需引導學生回顧課前教學視頻。教師可通過問題引導,使學生再次回顧教學視頻,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技能訓練。和其他學科相比,舞蹈課程存在較大差異性,十分關注運動實踐能力。在實施翻轉課堂模式時,在學生回顧教學視頻之后,應及時引導學生練習教學視頻中的內(nèi)容。例如古典舞基本舞姿,可先由教師進行示范,之后讓學生獨自練習。學生在經(jīng)過幾輪練習后,自然會大致掌握古典舞基本舞姿。
第三,合作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課堂學習階段針對重難點進行自我反思、合作學習。關于自我反思,其指的是學生在鍛煉舞蹈技能過程中及時找出、糾正及反思存在的問題。合作學習,是以自我反思為基礎,通過他人評價自己的舞姿。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有必要組織學生自我反思與合作學習。舞蹈教師應要求學生在練習中主動思考重難點動作,并且和同學進行討論,互相借鑒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如果遇到難題而難以解決時,教師需要及時介入,通過激勵和表揚,予以學生一定的自信心,協(xié)助學生處理難題。
(四)引導學生實施自我評價
為進一步提高舞蹈教學質量,舞蹈教師需要結合學情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體系。有關舞蹈教學當中的反饋信息主要源于教師的考核與觀察和學生主動反饋。在進行具體的教學評價時,通過教師單向性的觀察和考核無法全面掌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特別是在教學評價不當時,極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影響后續(xù)舞蹈教學工作。面對這一情況,舞蹈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例如動作發(fā)力點是否得當、運動路線是否規(guī)范、學習態(tài)度是否積極、心態(tài)和體態(tài)是否和諧等。比如,部分學生的舞蹈動作不到位,并且沒有意識到自身不足,此時舞蹈教師不應讓學生通過重復練習找出存在的問題,而是需要關注每名學生,予以其針對性的、客觀的指導和評價,從而對學生不恰當?shù)淖晕以u價及時調整,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在舞蹈課堂中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我進步。
(五)建立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
在舞蹈教學中若想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在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下及時轉變自身角色,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由原來的權威型師生關系轉變成互動型師生關系。課堂中學生才是主體,唯有在師生間構建協(xié)作、平等的關系,合作交流、相互溝通、共同參與,才能以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形成良好的促進作用,順利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的和任務,另一方面建立友善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和教師需要勤交流、同合作,從而致力提高學生舞蹈素質與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舞蹈學習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基本原則。有關舞蹈人才的培養(yǎng),教師應重點分析舞蹈教學現(xiàn)狀,合理設置課程,在保證教學內(nèi)容具有全面性的同時采取科學的舞蹈教學模式。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體制革新,提高教師自身人文素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師生能力、教學質量的提高,彰顯高校舞蹈教學的獨有魅力。
參考文獻:
[1]袁麗.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研究[J].戲劇之家,2018(32):164.
[2]趙倩雯.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研究[J].戲劇之家,2018(28):183.
[3]呂廣霞.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5):76-77.
[4]何云.高校舞蹈基本功訓練課程教學研究:評《舞蹈基本功訓練教學法》[J].中國油脂,2021(2):167.
[5]董明超.多維度探討高校舞蹈教學改革:評《新時期高校舞蹈教學改革的多維度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1(2):136.
[6]李妮娜.高校舞蹈學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教學模式分析[J].戲劇之家,2021(6):111-112.
作者單位:
山西藝術職業(yè)學院